視頻標簽:富貴不能淫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21孟子二章《富貴不能淫》陜西省 - 漢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備課時間
2018年 12 月 日
課 題 富貴不能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準確讀出人物語氣。
2、積累文言實詞,,體會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疏通文意的方法。 3、理解孟子的“大丈夫”標準。
教學重點 理解孟子的“大丈夫”標準。
教學難點 體會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疏通文意的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合作探究法
教 學 過 程
個人修訂
一 、導入 :大丈夫
生活中,人們常常用男子漢、大丈夫一類的詞語贊美男子,那么,在社會生活中,你們覺得什么樣的人才是“大丈夫”呢? 生答,提示:看注釋(有作為,有志向,有氣節的男子) 二、搶答:準確翻譯我能行:明確重點詞語和句子翻譯 1、豈不誠大丈夫哉?真正,確實 譯: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
2、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無事
譯:他們一生氣,諸侯就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便平安無事。
3、是焉得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譯:這怎么能夠算(叫)大丈夫呢?
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行冠禮;命,教導、訓誨。 譯:男子行冠禮時,父親給以訓導。 5、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判斷句 譯: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婦女之道。
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惑亂,迷惑。這里是使動用法;移,改變,動搖。這里是使動用法;屈,屈服。這里是使動用法。
譯:富貴不能使他迷惑,貧賤不能使他動搖,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三、合作探究: (一)是大丈夫也?
1、兩個人對話,分角色來讀
語錄體散文,以對話為主,讀好三個反問句,說出兩個人各自的觀點。 (齊讀)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子未學禮乎? 生說觀點。 2、再讀句子: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大丈夫也。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大丈夫哉?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重讀哪個詞?讀出什么語氣、心理? 態度:敬仰、崇拜、羨慕
語氣:肯定、贊嘆、試圖得到聽話人認可 再讀。
3、孟子曰:“是非大丈夫也 孟子曰:“是為大丈夫乎?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子未學禮乎?
反問句再加上“焉”“得”這樣的語氣詞疊加,強烈地否定了景春的看法。(情境對話)明確兩人觀點。
那孟子為什么對他們那么不屑?孟子所謂的“禮”是什么? (二) 非大丈夫也!
孟子用略帶反問語氣的疑問句“子未學禮乎”來詰責對方。齊讀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冠”成年禮,“命”父親教導我什么?假如你成年禮時,父親會教導你什么?男生、女生回答。
看課文中對男孩和女孩的教導,齊讀。為什么要把公孫衍和張儀類比成“妾婦之道”?
妾婦之道”的特點是什么?順從。
“妾婦”之道和“婦道”還略有區別,古代男子可以有“妻”,還可以娶“妾”,妾的地位比較低,不敢違背丈夫,丈夫說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用“妾婦”來類比,說明公孫衍和張儀什么都順從國王的意思。
臣子順從君王沒錯?
助讀資料,縱橫家們是什么樣的?
縱橫即合縱連橫。聯合弱國對抗強國為合縱,弱國聯合強國制衡第三國為連橫,縱橫家特點: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復無常,多以國家政治需要出發。
他們憑他們的智謀和辯才,給人家畫策,辦外交;誰用他們就幫誰。他們是職業的,所圖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貴;幫你的時候幫你,不幫的時候也許害你。翻覆,在他們看來是沒有什么的。他們自己沒有理想,沒有主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彎兒抹角投其所好。
——《經典常談·<戰國策>第八》
身處戰國爭雄的亂世,“以攻伐為賢”的君王,需要的是能幫助他們成就霸業的人,張儀之流迎合君王的貪利之心,為自己的功名利祿,挑動戰事,左右賣國,背信棄義,曾經重用過他們的六國,并沒有因此得以保全,百姓更受戰亂之苦,孟子認為他們絕不是值得效法的大丈夫。在個人品質和名譽上,縱橫家形象的確算不上光輝偉岸的“大丈夫”。他們有志向有才能,但是沒有節操。 (三) 真大丈夫也
齊讀三組排比句,孟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是大丈夫?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舉出例子,只說人名。
文天祥,關羽。顏回,劉禹錫。文天祥,聞一多。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請把“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分別用一個字替換。
仁 得志,與民由之; 富貴不能淫,
禮 不得志,獨行其道。 貧賤不能移,此之謂大丈夫。 義 威武不能屈 只有講究居天下之廣居的“仁”,才能在得志時為民請命,心懷人民,在富貴權勢面前才不能動搖心性。比如:文天祥,面對敵人的金錢物質的誘惑,拒不投降,這就是“仁”,這就是大丈夫。 只有站在正確的位置上,即使不得志,也不會改變心性,貧窮困苦改變不了志向。比如: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豆羹,回也,不改其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只有講究大義,在武力面前才不會屈服。比如劉胡蘭。
孟子在排比中明晰了觀點,而且他的情感大開大合,在跌宕起伏中,展現思想,齊讀。
孟子用排比句回答景春時,不僅闡明了觀點,更表達內心的情感,鮮明有力的觀點在排比,悲憤激昂的情感也在排比。孟子思想的靈魂就是三個字——“仁”、“禮”、“義” 四、小結:
五、作業:請列舉出一兩位符合大丈夫標準的人,并具體談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