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約客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約客》四川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約客》教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誦讀課外古詩,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2、了解詩歌大意,賞析詩歌意境。
3、指導學生學習欣賞古詩的方法,自主探究精彩詩句,領悟詩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了解詩歌大意和重點語句的探究。 教學難點:
1、吟誦課文,能讀出詩歌的語調和節奏。
2、運用欣賞古詩的方法,自主探究精彩詩句,領悟詩人情緒及心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這是培根在隨筆《論讀書》中的經典闡述。不錯,詩歌不僅能夠讓我們體會到語言的智慧,更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讀到了偉大詩人李白對友人的深深眷戀;“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岑參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今天,讓我們走進南宋詩人趙師秀的一首作品《約客》,共同感受文字中寄寓的美好情感。 (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板書“趙師秀”):
趙師秀,宋太祖八世孫。光宗紹熙元年(1190)進士,與徐照、徐璣、翁卷并稱“永嘉四靈”,人稱“鬼才”,開創了“江湖詩派”一代詩風。寧宗慶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為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滿,身無一事忙”。晚年宦游,寓居錢塘(今浙江杭州),逝于臨安,葬于西湖。
三、朗讀
1.自讀古詩,疏通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詩文,勾畫出生僻的字詞。
(2)學生同桌互相讀,合作解惑,共同解決字詞疑惑。
2.誦讀古詩,讀出韻味
(1)學生齊聲吟誦詩文。
(2)教師有節奏、有語調地配樂范讀,給學生創設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吟誦興趣。
(3)學生試著揣摩語氣、語調自讀,然后教師點名朗讀,并對朗讀進行指導。
(4)再次集體朗讀詩文。
四、逐句賞析,分組合作
1、教師引入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逐句賞析法。
逐句賞析法,先逐句道明其意思,再逐句抓關鍵字詞細讀,最終解讀情感,點明藝術特色。
注意以下兩點:一是了解詩句的意思和情感,感受意境;
二是發現其中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
2.譯讀——小組合作,初探詩意
全班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后注釋,理解探討詩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補充詩歌注釋:
①約客:約請客人來相會。
②黃梅時節:農歷四、五月間,江南梅子黃了,熟了,大都是陰雨連連的時候,所以稱“黃梅時節”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戶戶都趕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處都有。 ④處處蛙:到處是蛙跳蛙鳴。
⑤有約:即邀約友人。
⑥落燈花:舊時以油燈照明,燈心燒殘,落下來時好像一朵閃亮的小花。
明確:“黃梅時節家家雨”:黃梅時節家家聽到雨聲滴答,
“青草池塘處處蛙”:青草池塘處處是鼓噪的青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朋友有約不來已經過半夜了, “閑敲棋子落燈花”:我閑坐輕敲棋子震落了燈花。
讓我們齊聲朗讀一次,加深對詩句的理解與記憶。
3、解讀——全班分小組自主賞析,再自主發言,分享成果。
(提示:分析手法,抓關鍵詞。)
根據發言結果,教師適時逐句總結。
(1)前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題目是《約客》,卻先從寫景開始,這景和題目的主旨有關系嗎?古典詩歌的寫景常常是景中含情、以景寄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兩句景與這首詩表達的情感又是什么關系呢?
(學生分句發言,教師第一句和第二句一并總結)
首二句交待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仿佛細雨就在身邊飄,蛙聲就在身邊叫。結合后兩句就能看出,作者其實是從室外之景著筆,以聽覺寫雨聲蛙聲,說明作者此時正在等待朋友的到來,因此對室外的動靜十分關注。不過滿耳都只是雨聲蛙聲,并沒有朋友到來的跡象。于是,作者不免失望。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2)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 (學生發言)
點題,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本句就點明這種久等之后的失望,同時也就將視線由室外轉向室內。
(3)尾句“閑敲棋子落燈花” (學生發言)
作者在等候朋友的百無聊賴中,隨意地擺弄著棋子打發時光,詩歌就在這種等待中結束了。客人最后來了嗎?作者沒有明說,但最后那無意識的動作“閑
敲”和燈花落下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那長久等待的無聊和夜半的孤寂。
如何理解“閑”?是真的無聊,還是閑適?(明確:閑適)
古人閑暇時,經常做哪些事呢?(明確:飲酒,品茗,下棋,作賦。正如劉禹錫的“調素琴,閱金經”,也像王維的“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多么悠閑,多么自在。)我們剛才也了解了作者趙師秀,結合他的經歷: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滿,身無一事忙”,由此可見,這里我們應該讀出他的一份悠閑與愜意,正如我們學過的那句“無案牘之勞形”。
因此,“閑敲棋子”是細節描寫,也是動作描寫,詩歌就在這個不動聲色而含蓄蘊藉的動作中結束了。
五、悟讀——學生感悟,教師點播
1、全班再次齊讀詩歌,試著體會作者的情感。
2、 詩人與客人相約,又被爽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是煩躁,如陳太丘與友人的那次相約?讀完詩歌,大家感覺到詩人心情如何? 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
友人未至,詩人本該煩躁,但他反而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歡快的蛙鳴,閃爍的燈火,清脆的棋子敲擊聲……這是一幅既熱鬧又冷清、既凝重又飄逸的畫面。
我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應該是詩人一個人長夜獨處的孤寂、悵惘,同時又兼有一絲恬淡與閑適。
也許詩人已經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內心的激蕩和靜謐中。或許,應該感謝友人的失約,讓詩人享受到了這樣一個獨處的美妙不眠夜。
正所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這份恬淡與閑適,正是很多現代人所缺失的。同學們,讓我們詩意地棲居在江南這片詩歌的圣土上,感受一脈相承的詩心和詩情,在紅塵中,守護我們心靈的凈土,方能體會這悠然遠世的生活。
六、合理想象,改寫詩文
根據本節課所學以及自己的理解,你能把詩歌改寫成文句通順、語言優美的現代白話文嗎?拿起筆來,試試吧! 參考:
又是一年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好不熱鬧。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獨自一人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待著客人,只看到燭芯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截……
七、背誦詩文。
結合對作品的理解,根據改寫白話文的提示,試著背誦詩歌。(自由背誦,齊聲背誦)
八、課后鑒賞練習
根據所學詩歌鑒賞方法,獨立賞析下列作品
塞上①聽吹笛 高適 雪凈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③戍樓間3。 借問梅花何處落④,風吹一夜滿關山⑤。
注釋:
1、塞上:指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邊塞。
2、雪凈: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邊塞地區。胡是古代對西北部民族的稱呼。牧馬:放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為生。牧馬還:牧馬歸來。一說指敵人被擊退。 3、羌(qiāng)笛:羌族管樂器。戍樓:報警的烽火樓。
4、梅花何處落:此句一語雙關,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屬于漢樂府橫吹曲,善述離情,這里將曲調《梅花落》拆用,嵌入“何處”兩字,從而構思成一種虛景。
5、關山:這里泛指關隘山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