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過松源晨炊漆公店》云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過松源晨炊漆公店》云南省優課
生活的趣味與思想的升華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學設計
教學思想:
這首詩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了品賞詩歌的策略——讀懂詩歌,讀出自我和詩歌聯讀。用以讀帶析的方式組織課堂,用讀韻——結合韻腳讀出詩歌音樂美;讀意——讀懂詩歌的意思;讀字——通過圈點品賞關鍵字詞這三個環節來讓學生讀懂詩歌。接著,讓學生反觀自我,聯系本詩給你的啟示和實際生活,談談自己是如何面對困難的。在本詩的學習中,我采用了聯讀拓展來引導學生自讀詩歌,從《過松源晨炊漆公店》這一篇生發出去,找到其他三首宋代哲理詩。這樣可以為這首詩歌找到充足的配讀資料,又能體會到各篇聯讀的詩歌在取材、語言、情感、辭格等方面的獨到之處和相同之處。另外,教學中穿插了兩則幫助閱讀的資料,這樣的資料出自名家之手,表達優雅深刻,勝于一般的教參文字,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厚重的鋪墊,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習中的美感。 教學目標 :
1.能有感情的誦讀、背誦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通過幾首同類詩歌的聯讀,學習詩歌寓理于事的表現手法。
3.感受生活的樂趣,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
重點:反復誦讀,想像詩歌描繪的環境,感受行人的心情。 難點:體會詩歌中蘊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誦讀法,自主思考法,聯讀擴展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課時:1課時
一、導學示標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經》,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離騷》,發展到唐
朝詩歌已經達到了鼎盛,到了宋代,詩人們只有另辟蹊徑,開啟了說理詩的新紀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南宋詩人的說理詩:《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首先來看看今天的學習目標: 1. 能有感情的誦讀、背誦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通過幾首同類詩歌的聯讀,學習詩歌寓理于事的表現手法。
3.感受生活的樂趣,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今天我們繼續用以前教過大家學詩的方法——讀懂詩歌,讀出自我和詩歌聯讀的方式來學習這首詩。因為這首詩是課外古詩,所以今天的學習更多的是同學們依靠詩歌下面的注釋、注解來自學,并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其他詩歌的學習中。
二、讀懂詩歌 (一)簡介作者
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介紹楊萬里。 PPT展示:
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自名書室為“誠齋”,世稱“誠齋先生”,南宋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楊萬里在詩歌創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他創造了新奇幽默的“誠齋體”,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
(二)誦讀詩歌
1.師范讀,學生跟讀、自由試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正音: 賺(zuàn) 攔(lán)
節奏: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2.反復誦讀,小組齊讀,分組讀。
3.按照平長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韻長、依字行腔的吟詠規則來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讀懂詩意
1.結合注釋和課下的注解說說這首詩的詩意。
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 這句話騙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歡喜一場。 當你進入到萬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一座山讓你經過另一座山馬上將你阻攔。
2.發揮想象,體會詩人的心情、神態,描繪這首詩所講的內容。 (四)賞析詩歌
默讀詩歌、賞析詩味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評引到,鼓勵學生談自己的體驗。
1.這首詩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卻極富包孕性,請闡述其中的含義. 包含上山過程所歷艱辛,因此把下嶺看得容易、輕松; “下嶺便無難”的判斷是錯誤的; “莫言”二字是自誡也是誡人,表達了對認定下嶺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2.這首詩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楊誠齋體”那種新奇幽默的特點,請舉例賞析。
“賺得行人錯喜歡”一句,和末句的“放過”和“攔”,這兩個詞用擬人的修辭方法,賦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的動態感,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
3.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是怎樣來表現這個深刻哲理的? 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為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驕傲,而應不斷進取。
PPT展示:
唐詩多以豐神情韻見長,宋詩多以筋骨思想見勝。
——錢鐘書
三、讀出自我
(全班齊讀詩歌)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呢?
1. 要對即將到來的困難有一個清醒的預見。 2. 直面困難,用堅韌的意志克服困難。 3. 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哲理詩聯讀
(一)與陸游的《游山西村》、蘇軾的《題西林壁》、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聯讀,說說這四首詩的共同點。
宋代哲理詩的顯著特點就是哲理是憑借詩歌的整體來表達,要令人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哲理,讓哲理美在欣賞中自然而然沁入人的心靈。
PPT展示:
宋代的的理趣詩不是抽象地言“理”,而是在詩人與自然的審美感興中發出哲理,于形象而有趣的畫面中呈現出哲理,以“趣”含“理”,故“理”與“趣”渾然一體,毫無牽合之感,仿佛鹽之溶于水一樣,無痕卻有味。
——韓梅
(二)楊萬里、蘇東坡、陸游、辛棄疾他們為什么都能從日常發現美,進而悟出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呢?
詩人對生活、對人生有真實而豐富的感觸。與自然與心靈的對話中,獲得精神的升華,獲得人生哲理的了悟。
人生就是在路上,這就是需要我們對內心的信仰緊握不放,就是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其次,就是需要有能隨時清空自我的能力。
帶著這份了悟,現在我們來比賽背誦詩歌。 五、師生小結
學了這首詩,我們反觀自己每天都走的路是否會有楊萬里一樣的心情和心境嗎?來到群山環抱中,是否還能像楊萬里、蘇軾、陸游那樣的思考呢?希望學了這些詩,同學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能有山有水,有澄澈的世界,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人生樂趣和思想的升華。
六、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詩歌。
2.留心觀察生活,把自己在生活中、大自然中觀察到的富有理趣的事寫出來。
3.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學習楊萬里其他的理趣詩。 板書: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文體定位——哲理詩 明寫——登山的感受
實談——人生哲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