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紫藤蘿瀑布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17紫藤蘿瀑布-江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17紫藤蘿瀑布-江西省于都中學
紫藤蘿瀑布教案
知識目標
⑴積累“迸濺、繁密、伶仃、忍俊不禁、蜂圍蝶陣、仙露瓊漿、盤虬臥龍”等詞語。 ⑵品味文章優美的語句,掌握生動的詞匯。 能力目標
⑴體會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寫法。
⑵學習抓住景物特征,用優美語句(比喻、擬人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體會生命的頑強和美好,正確對待生活的坎坷。 重點:1、誦讀、揣摩、品評優美語句及詞語的含義及表達效果。 2、體悟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贊美。 難點:通過想像,將抽象的寫景文字感知為生動的景物畫面;揣摩字里行間流露的思想感情。 課時:1課時 一、引藤蘿
1、大千世界中,那暗香浮動的幽蘭,那凌寒綻放的蠟梅,那石縫間不屈的小草,還有世間許多不知名的野花,無不蘊含著鮮活的生命。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著宗璞,去一條紫色的瀑布邊走走,去感受生命的律動。 2、預習檢查
嚷嚷( ) 花穗( )
綻開( ) 沉淀( ) 酒 釀( ) 迸濺 ( ) 挑逗( ) 佇立( ) 伶仃( ) 盤虬臥龍( ) 忍俊不禁( ) 二、讀藤蘿 1、自由讀課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試讀,師選一段范讀。(出示視頻音樂) 3、說出你心中的疑問 三、賞藤蘿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藤蘿的?按什么順序描寫的?(此時要指導朗讀和分析詞句) 歸納: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從色、形、態三個方面]是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描寫的。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紫藤蘿茂盛和生機勃勃的特點。 (1)色:一片輝煌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 (2)形: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 (3)態: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從整體到局部:先寫花瀑--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子,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 再寫花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
最后寫花朵: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長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
過渡語:(出示繁盛的紫藤蘿圖片,學生欣賞)藤蘿不與群芳爭,獨自開在花謝時,踏春無
人戀,蜂蝶亦不顧,而它們卻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地為自己美麗生命而歡滕嬉鬧。但是,她是不是一直都開得這么盛?
2、作者寫十多年前的藤蘿有什么用意?
用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稀落與現在花開的繁盛形成對比,突出了現在花的生氣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與人的不幸遭遇形成類比,說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
(出示背景:《紫藤蘿瀑布》是宗璞的文章,選自《福建文學》1982年第7期。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心頭。文章寫于1982年5月,當時弟弟身患絕癥,作者感到非常悲痛。小弟是作者最鐘愛的弟弟,也是老父親最器重的兒子。這位五十年代畢業于清華大學航空系的飛機強度總工程師,畢業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
四、悟藤蘿
1、面對這藤蘿的花落花開,作者有了什么感悟?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出示背景資料) 個人的生命是有止境的,但人類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們不能陷入個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在遭遇不幸時,我們應該像花一樣,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不被厄運壓倒,揚起生命的風帆,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絢麗燦爛。
過渡語:當作者一筆一筆勾勒這紫藤蘿時,她心中一定翻涌著一曲深沉的歌,因為,只有經歷過黑暗的人,才會在璀璨的生活面前目眩神搖;中有遭遇過痛苦的人,才會如此珍視生活的浪花。
2、讀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可從文章主題和寫法上談。
第一、情從景出,議從景出,才是好文章。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個局部要細細觀察。
第三、對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歡的人一樣,寫起來就會生動親切。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煉出精辟的語句。
結束語: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像紫藤蘿花一樣,以飽滿的生命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3、帶著你體會到的感情朗讀課文。
五、仿藤蘿 作業:
選一種你最喜歡的植物,安排個順序,寫出它的特點,并融入你的情感。(2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托物言志
頑強 振奮 花
由衰到盛
人
悲
痛到寧
靜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重點在朗讀,通過朗讀后提出疑問,進而引導學生探究疑問,在探究問題時,又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但也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學生必須充分地預習,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學生能在課前養成一個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則在課堂上會去思考探究。
2、老師的語言一定要有感染力,否則,整堂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學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時,應該抓住一個背景來分析,課文中的“十多年前”和寫作時間,老師應加以引導,引出文革的背景資料。
4、這堂課應該是以讀貫穿,以讀促悟,以讀促寫,最終達到讀通、讀透的目的。本還可以有更多的不同形式的讀,但由于一堂課,時間有限。如果用兩課時,則時間會更充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