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密度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密度第一課時_山東省 - 淄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密度第一課時_山東省 - 淄博
課題 第二節密度第一課時 課型
新
授
學習目標
1. 知道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會描述密度的意義。
2. 通過探究,能理解并說出建立密度概念的方法,比值定義法。 3. 會表達密度的含義。 目標制定依
據
課標內容:通過實驗理解密度。
教材分析:教材編寫的邏輯有點不清,它忽視了密度教學中一個關鍵問題---為什么要用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來定義密度,只回答了是什么,而沒有回答為什么。教材對密度概念的引入是生硬的,同時教材通過描點、畫圖,為得出密度的概念服務,也顯得力不從心,我認為已經偏離了密度概念得出的邏輯路線。教材沒有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導致學生無法理解質量、體積、密度三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學生只會記住密度公式,而對密度概念沒有深刻理解,所以在研讀教材時,我們從生活現象入手,油比水輕,鐵比石頭重,作為起始問題放下去,暴漏學生的前概念。引領學生得出比較的前提:取相同的標準比較,及體積相同。提出第一個大問題放下去:質量不同,體積不同的鐵塊和石塊如何比輕重?第一收:比值定義法。第二放:當物體的質量和體積變化時候,比值變嗎?第二收:同種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種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第三放:比值跟質量和體積有關嗎?第三收:比值跟質量和體積無關,是由物質本身決定,引出密度概念,密度用比值來表達。通過三放三收的策略,完成對密度概念建立邏輯關系的梳理,有序深入,環環相扣。
學情分析:密度作為抽象度比較高的概念,一直以來就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對密度的認識夾雜著很多錯誤的觀念,很難上升到是物質本身決定的一種性質,而且跟質量和體積還沒有關系。所以降低重心,從比輕重開始,這也和學生的日常經驗和認知傾向相一致。引領學生從上位概念的角度去認識比較的方法“單位內的量”,再設計實驗,讓學生去發現同種物質比值相同,跟質量和體積無關,引領學生追根溯源,原來是物質本身不同造成的,因此建立密度的概念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用比值的方法來定義密度也是在探索中發現的,而不是給予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建構新知。學生明晰了來龍去脈,對密度概念的理解也就有表面走向了深入。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常規積累
提出問題: 1.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是怎樣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2.質量單位如何換算? t kg g mg
3.體積單位是如何換算的? m3 dm3 cm3
復習準備
溫故而知新,為新知的學習做支撐。
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生活中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鐵比石頭重”,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并說出自己的看法
暴露學生的真實起點,并為下邊的認知沖突埋下伏筆。
核心推進過程
環節一:如何比較鐵塊和石塊的輕重 學生回答:鐵的質量比石頭大.
演示:一個小鐵釘和一塊大石頭,石頭質量大,和剛才的結論是矛盾的?應該怎樣表述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到達成共識:體積相同的前提下比較質量。 出示第一組數據:
并提出問題,如何比較鐵塊和石塊的輕重? 學生思考后回答,得到兩種方法:一是鐵塊的體積和質量都擴大6倍,體積和石塊相等,進行比較。二是石塊的體積和質量都除以6,體積和鐵塊相等再進行比較。 出示第二組數據:
如何比較鐵塊和石塊的輕重?
學生展示方法:將質量和體積相比。老師進一步追問:比值的含義是什么?并板書相比的過程,學生表達比值的含義:單位體積所含物質的質量。 點撥提升:跟速度的建立進行溝通,跟比較的普遍方法,“單位內的量”及上位概念進行溝通。 環節二:探究同種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的關系
提出問題:當鐵塊或者石塊的質量和體積發生變化時,比值會變嗎?這種比較的方法可行嗎? 實驗探究: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會變嗎? 提供器材:一組塑料塊,一組鐵塊,一組鋁塊,刻度尺和天平,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思考:如何將矛盾的說法合理化呢?
學生獨立思考,并把想法說給同桌聽
學生獨立思考,說出思路
學生說出比值的含義。
學生回憶、理解
同桌合作、探究完成數據的測
通過認真沖突引起學生思考,尋找比較的前提。
進一步體會控制體積相等。同時打開學生思維,多方法獲得體積相等。
此時的兩組數據跟第一組對照,沒有了明顯的倍數關系,促使學生深入思考:讓體積相等,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跟速度進行溝通,跟上位
概念進行溝通,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值方法的普遍性,為下一步密度用比值表達,做好充分的準備
通過實驗驗發現規律
數據展示:
學生展示交流: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不變的,當物質變了,比值也就變了,因此用比值的方法可以比較物質的輕重。
點撥: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種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
提出問題:根據數據你還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不僅對數據進行橫向比較,還要縱向分析,面對同種物質,質量變大了,體積變大了,比值卻不變,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升華認識:比值跟質量和體積沒有關系,而是由物質本身決定,物質不變,比值不變,物質變了,比值也就變了。
拓展:1.分子排列的疏密度也會影響比值的大小
點撥:水結冰,體積膨脹,分子排列稀疏,比值變小。及狀態不同,分子排列疏密度不同
2一般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影響分子排列的疏密度,因此比值還受溫度的影響。(用m/v去分析)
總結:物質本身決定了物體有輕重之分,受狀態 和溫度的影響,物質的這種性質,我們定義為密度。
環節三:建立密度概念 點撥提升:物質本身決定決定了物質有輕重之分,這種性質,用密度概念來描述,通過探索,物質的輕重之分可以通過比值的方法來區分,因此密
量、記錄分析
根據數據思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鼓勵學生打開思維:你還發現了什么?
領悟分析數據的方法
學生傾聽領悟,打開思維,進一步深化理解
用m/v這個公式去領會比值的變化
通過聆聽老師的轉化提升,進一步領會密度概念的建立
在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時候,抓住關鍵點,誰變?誰不變?體會比值是有誰決定的。
采用滲透的原則,不追求學生理解的透徹,讓學生對密度有一個整體的認知。
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用證據說話,因此用m/v分析問題。
學生的總結提升能力還是有限的,通過老師的介入,梳理其中的邏輯關
度的大小也可以通過比值來表達,所以我們就用比值定義法來定義密度 出示提綱: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把學習速度的基本步驟遷移過來,自主學習密度的定義、公式、單位、物理意義。
學生回答自主學習的內容:目的、公式、單位、物理意義。
點撥:1.密度符號的書寫格式。 環節四:鞏固與拓展
1.要求認真觀察密度表,并思考問題:通過觀察密度表,你會怎樣向他人描述密度呢?
小組內首先互相說一說,然后小組代表發言。 點撥:
(1)觀察數據,相同的有哪些?說明了什么? 不同的數據有哪些?說明了什么? 特殊的數據有哪些?說明了什么?
(2)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由物質本身決定,跟質量和體積無關。(受狀態、溫度影響) 2.鞏固訓練:
1、對于公式 的理解,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物質的密度與其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質的密度與其體積成反比,體積越小,密度越小
C.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其密度是確定的,與其質量多少或體積大小無關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一杯水喝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與原來的相比( )
A.質量減小,密度不變 B.質量不變,密度減小
C.質量不變,密度不變 D.質量減小,
根據知識框架自
主學習密度知識
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
觀察密度表,并思考問題 打得開思維創暢所欲言
系,讓學生明晰密度概念建立的邏輯關系,深化理解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
和速度的知識建立聯系,進一步明晰概念學習的知識結構。
鞏固基礎知識
滲透有序分析數據的方法,通過數據事實來回扣密度的建立過程,進一步體會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跟質量和體積無關。
通過題目進一步鞏固對密度概念的理解
mV
密度減小
小結
1:密度概念是怎樣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我學習的過程是怎樣的) 2.我學到了什么知識? 3.我用到了什么方法?
獨立思考 從知識、方法、過程三個角度去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