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密度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六章第二節(jié)密度-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六章第二節(jié)密度-天津第一中學
《密度》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1、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學生發(fā)展,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fā)展,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學生不僅要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還要經歷一些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了解科學·技術·社會(STS),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jié)課重視實驗探究,通過學生自主、積極、主動地學習,從參與中發(fā)現問題,在積極的探究過程中形成實驗探究方案,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3、重視科學方法教育和物理與實際生活的結合,體現物理學科“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 (2)能聯系實際運用密度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3)學會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探究同種物質和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體會利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 (2)初步掌握通過實驗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生活中有應用密度知識的意識,感受物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理解使用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來定義物質密度的物理思想。
2、教學難點:對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法】
實驗法、講解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等。
【學法】
探究式、討論式、合作式等。
教學設計
第 2 頁 共 5 頁 2
【教具】
體積相同的銅塊、鐵塊、鋁塊、木塊;體積不相同的銅塊、鋁塊和木塊若干;天平(帶砝碼);刻度尺;預調果汁及利酒杯;計算機及其它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科學 探究
教學活動
媒體選擇
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 入 新 課
觀看教學視頻
播放教學視頻
課件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興
趣是搞好課堂教學的第一步,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積極思考,集體同步回答提問。
1、不同物質,體積相同時質量相同嗎?
2、同種物質,體積相同時質量相同嗎?
3、同種物質,體積不同時質量會相同嗎?
觀察實驗 學生可以不通過天平,
只用手“掂量”實驗盒
中的物塊回答問題,從
而增加了感性認識。
新課內容
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
系 提出問 題
學生思考
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是什
么關系?先請學生按照生活經驗猜想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學習根據問題情境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得到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的定性猜想。
展示課前一組教師實測數據,請學生做進一步定量猜想。
課件
學習圍繞主題內容進行猜想與假設。
通過對數據中質量與體積比值一定或觀察體積是原來的幾倍,質量就變成原來的幾倍的分析。
引導學生得出質量與體積的數學關系,進行定量猜想。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
驗
領會實驗目的,明確要使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鋁塊的質量。
引導學生明確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實驗 讓學生了解設計實驗的
關鍵點是測量物塊的質
量。
教學設計
第 3 頁 共 5 頁 3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注意數據記錄的有序和準確。
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糾正操作錯誤,解決出現的問題。
實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過程,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分 析 與 論 證
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指導學生在數據關系不易直接觀察到時,可以借助圖像:建系、描點、連線處理數據,并發(fā)現物理量間的關系。通過數學歸納和觀察圖像得出結論——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或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定值。
引導學生如何在坐標系中恰當選擇分度值并利用圖像得到質量與體積的正比例函數關系。
課件 通過數據表格分析數據之間的關系,學生學會處理數據的新方法,讓
學生通過圖像進一步深
刻感受數據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數據處理的能力。
新
課
內
容
探究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
的比值是否相同
提出問 題 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相同呢?
承接上一實驗,引領學生繼續(xù)探究更深層次的知識。 課件
學習根據問題情境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盒中的物塊大膽猜想、積極探索。
學習圍繞主題內容進行猜想與假設。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通過前一次實驗,可以很容易的得出要使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銅塊或木塊的質量。
提示學生使用手中的銅塊或木塊進行探究。
實驗器材
此步驟在前面的實驗中已經經歷了,通過重復加深體會。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注意數據記錄的有序和準確。
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糾正操作錯誤,解決出現的問題。
實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過程,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分 析 與 論 證
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并在圖像中正確描點,通過數學歸納和觀察圖像得出結論——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通過實驗數據,對比值計算結果和圖像作進一步的闡述。引導并幫助學生進行數據處理,得出結論。
課件
在數據量較大的情況下,旨在培養(yǎng)學生使用圖像法(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的數據計算能力)分析數據。交 流 與 合 作
與其他組的不同物質算出的比值交流比較。
引導學生從本組走出去與其他小組交流實驗成果。
學會與人交流、溝通。
新
課 內 容
密 度 的 概 念
提出“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也可以作為物質的一種性質”。 提出問題:既然同種物質的
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那么“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以反映什么呢?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觀看板書內容,回顧前面比值不變的特
性,理解密度的概念。 通過速度的定義,講解密度的概念,指出“比值定義法”。
板書
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比值定義法”。
完成并整理筆記。
(1)引導學生用公式來理
解密度概念
(2)引導學生說出密度的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和常用單位,講解單位的讀法和寫法
(3)注意兩個密度單位的換算關系
板書
學習用公式表達物理意義的一種方法。 閱讀密度表回答問題。
(1)指導學生觀察密度表,
尋找規(guī)律。
(2)引導學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課件 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獲
取信息的能力,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學習查表尋找規(guī)
律的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新
課
內
容
密度知識與生活生產之間的聯系
觀
察 與 發(fā) 現
觀看教學視頻“泡沫鋁與氣凝膠”,了解其特點及其應用。 播放教學視頻。 課件
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物理
的意義“從物理走向社會”。
教學設計
第 5 頁 共 5 頁 5
新 課 內 容
密
度 知 識 的 應 用 分 析 與 歸 納
(1)閱讀學案 (2)分析已知條件 (3)推導公式 (4)代入數據 (5)估算結果
通過“MINI Cooper裝28人”的一則新聞,引出“一個成
年人的體積大約是多少”的
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和估算,判斷新聞的真實性。(提示:人體的質量約為50kg,人體的密度與水接近) 在學生分析推導計算過程中,應用多種思路分析,要充分肯定學生解題中出現的閃光點。
課件
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在學
習過程中體會,物理是有用的,更是有趣的。 (說明:本內容的設計只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密度這一物理概念是有用有趣的,并不是為了講解密度的相關計算,因此對書寫格式、必要的文字描述、公式變形、單位統(tǒng)一、計算結果均未過多講解,而“密度的相關計算”應為下一節(jié)課程的教學重、難點)
新 課 內 容
課 堂 總 結
歸
納
與
總 結
總結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
和方法
老師做進一步補充,并鼓勵學
生腳踏實地,實現成才夢,中
國夢。
學案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質疑問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布 置 作 業(yè)
動 手 動 腦 學 物 理
(1)了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密度與科技前沿知識的結合。
(1)氣體密度的計算。 (2)液體密度的計算。 (3)密度與科技前沿知識的結合。
課件 學案
設計思路是用氣體、液
體密度的題目為課堂的固體密度作為補充,并設計了一道與科技前沿知識結合的題目。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