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杠桿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第1節杠桿-青海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第1節杠桿-青海省優課
總體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各種杠桿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桿上確認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準確地畫出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對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猜想和假設,并設計出驗證方案,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能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能根據杠桿的特點,以及作用效果等進行分類。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杠桿,培養觀察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總結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培養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在對實例的調研、分析和解釋中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感受到杠桿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提高探究的樂趣。
2.運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杠桿,進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學的關系。
2學情分析和思維分析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 生們已經掌握了一些探究過程,可以說對于實 驗探究學生們有了一定的思維基礎,但初二的 學生思路不夠寬闊,對于一些問題還不能深入 考慮。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 思維方法,讓學生充分物理教學過程,形成良好 的思維習慣。 知識儲備 在本節課以前,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中的一些概念和規律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力學知識的基礎上進 一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機械的應用。這既符 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同時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
3重點難點
一、.重點:1、杠桿的五要素; 2、杠桿的平衡條件
二、難點:1、對力臂的引入和理解及畫法; 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及杠桿的分類。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各種杠桿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桿上確認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2、能準確地畫出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杠桿,培養觀察能力
2.讓學生通過畫杠桿力臂,培養他們作圖的規范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感受到杠桿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提高探究的樂趣。
2.運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杠桿,進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學的關系。
4.1.2學時重點
重點:杠桿的五要素
4.1.3學時難點
對力臂的引入和理解及畫法
4.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觀察課件中的圖片
了解的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請同學說出這些工具的名稱和用途?
教師: 這些能給我們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稱為機械。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那些復雜的機械也都是由簡單機械組合而成的。(課件展示)學習簡單機械的知識是理解復雜機械的基礎。
活動2【講授】一)、杠桿
課件展示:古代的杠桿:搗谷的舂、汲水的桔槔
活動3【講授】二)、杠桿的五要素的學習
最簡單的杠桿就是撬石頭時用的撬棒。還有我們小時侯玩的蹺蹺板也是杠桿。活塞式抽水機的手柄工作時也是杠桿。生活中應用杠桿原理的機械有很多:(課件展示生活中杠桿的實:羊角錘、硬棒、鉗子 瓶蓋起子))
那么,應用杠桿原理的機械都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分組討論,請組員回答:
①都是硬棒。(軟的不行,直的彎的都可以)
②工作過程中都在轉動,轉動過程中有一點是不動的。
③除固定不動的點外,還要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一個能使它轉動,另一個阻礙它轉動。
課件出示:動畫場景,針對撬石頭時用的撬棒得出杠桿關鍵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得出:支點、動力、阻力的概念(板書出具體內容)。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板書)
杠桿的共同點(以撬石頭為例)
(1)繞著固定點轉動。固定點——杠桿的支點
(2)受到力的作用。動力和阻力
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動力F1 ——使杠桿轉動的力
阻力F2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板書)
回頭再分析剛才動畫場景中各機械的支點和力臂(學生分組討論后選代表回答):
課件展示:一組圖片,思考這些工具在工作過程中,是否是杠桿?若為杠桿,確定支點的位置、動力、阻力作用點和方向。
2.關于力臂的教學:
教師:動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點到動力作用點間的長度決定,而是由支點到動力作用線間的距離決定。我們把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間的距離叫做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間的距離叫做阻力臂。出示動畫實例:(課件展示)
動力臂 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 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因此,描述杠桿需要五個要素——支點O、動力FI、阻力F2 、動力臂L1 、阻力臂L2 ,總稱為杠桿的五要素。
活動4【練習】3、同學們畫出圖中杠桿的動力臂 和阻力臂
通過學生作圖,總結作力臂的步驟:1、確定支點; 2、畫力的作用線; 3、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即力臂。
什么是杠桿我們已經比較清楚了,利用杠桿為什么能用小的力產生大的力呢?我們知道人們通常是在杠桿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況下使用杠桿的。下面我們來討論杠桿的平衡。
活動5【講授】三)、杠桿的平衡
提問:杠桿在什么情況下處于平衡狀態?(教師帶領同學們共同討論)
結論:杠桿平衡:靜止或勻速轉動。
下節課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活動6【活動】三、課堂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1、什么是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3、力臂的畫法
4、杠桿的平衡
活動7【作業】四、布置作業
練習冊《杠桿》1、2、3、4、5題
活動8【活動】板書設計:第一節 杠桿(第一課時)
一、認識杠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2、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曲的。
3、杠桿的五要素:
(1)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動力F1 ——使杠桿轉動的力
(3)阻力F2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4)動力臂L1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5)阻力臂L2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二、作力臂的步驟:
1、確定支點; 2、畫力的作用線; 3、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即力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