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杠桿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機械與功-生活中的杠桿-趙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生活中的杠桿-趙文婭
生活中的 杠桿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杠桿的作用(在什么條件下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以及杠桿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人只有了解了這些規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踐中領會省力、省距離杠桿的區別,并初步歸納出杠桿中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簡單機械實驗盒、鉤碼、鑷子、鉗子、剪子、起釘錘。 2.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撬棍應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學課件(杠桿上三點示意圖),實驗記錄表(課本P45放大圖)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問:如果遇到大石頭擋在路中央,你有什么辦法把它移開嗎?(PPT演示撬重物)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杠桿
出示搖水裝置和蹺蹺板,思考:它們也是杠桿,三個點在什么位置? 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杠桿的三個點。
辨別:出示羊角錘、老虎鉗、剪刀、天平、錐子和搟面棍等。 它們是杠桿嗎?為什么? 學生思考、辨別。
(2)分組指出杠桿三點位置。
1.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杠桿,每人在杠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 2.指導學生認識扛桿的作用 (1)討論:
通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
談話質疑,使用杠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 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杠桿有什么感覺?
實驗后討論:使用杠桿一定省力嗎?什么情況下省力? (3)分組實驗3(杠桿尺定量實驗)。
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① 出示杠桿尺實驗裝置。(杠桿尺左2格掛100g鉤碼,教師手壓杠桿尺的右端。) 提問: 請同學指出這個杠桿上三點的位置?(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指名演示) ②分組實驗。
按教師演示的方法組裝好杠桿后,學生在右側1~5格處用力,使杠桿平衡,感覺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處費力,2格處不費力,3~5格處省力。) ③談話: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桿省力的規律,我們在力點上懸掛
鉤碼使杠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
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量記量。按表中規定進行實驗。 演示1欄填表。
① 分組實驗(表中2~6欄)。 ②匯報實驗結果。(填出演示記錄表) (4)討論。
①6次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大組匯報) 實驗1、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3、4: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5、6: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② 組實驗的結果:
實驗1、2: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 實驗3、4:重物(力)<拉力(費力) 實驗5、6: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 據以上的分析,誰能找出使用杠桿工作的規律? 討論后填寫思考題。 3.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學生活動:比一比 誰是“大力士”)
男生女生各找三名同學上臺參加比賽,共三輪,可由石頭剪刀布決定優先選擇工具的權利。 (1)剪斷鐵絲。(徒手和用鉗子) (2)夾豆子(長筷子和短筷子) (3)剪牙簽(手術剪刀和理發剪刀) (三)學以致用
黃曉明在錄制節目的過程中和杜海濤一起玩蹺蹺板,結果遭到了海濤的戲耍,讓黃曉明很苦惱。
思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黃曉明嗎? ①黃曉明往后坐 ②杜海濤往前坐
③黃曉明多找幾個人坐在自己身后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來談一下這節課的收獲 (五)隨堂練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