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壓力,壓強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初中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第一節壓力壓強-海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四章 第一節 壓力壓強 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 何靜
【 學情與教材分析 】 1.學情分析
對于初二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拓展能力不是很強,雖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但很大程度上還屬于“經驗型”。這對于抽象知識的傳授帶來了不便,但是可運用學生們現階段的好奇、好動、好勝心理特點,且大多思維活躍,可塑性強,學習積極性高,使學生對物理有興趣,學習有信心,對于物理教學有著巨大的作用。 2.教材分析
壓強是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對壓力的作用效果的進一步描述,也是后續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的基礎,更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本節由“壓力”“壓強”和“減小或增大壓強的方法”三部分內容組成。內容又彼此關聯,只要學生對壓強的概念理解到位,就能順利解決減小或增大壓強的問題。如何通過實驗結論引導出壓強的定義是本節教學的重難點,解決的方法是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不同情況下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壓強的概念,并能用壓強知識解釋有關的物理現象。 【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什么是壓力及方向、知道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壓強的概念和相關計算; (2) 結合生活實際明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實驗探究過程,觀察實驗現象,學習控制變量法; (2) 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理解比值定義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 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 教學重點 】
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 教學難點 】
如何通過實驗結論引導出壓強的定義以及利用壓強公式進行相關計算
【 教學方法 】
探究式 啟發式 類比法 演示法 講授法 討論法 【 教具準備 】
海綿、砝碼盒、小桌、橡皮泥、細線、沙盒、氣球等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一、認識壓力
提問學生,走路時不小心踩到釘子,腳有什么什么感受呢?
播放視頻:學生躺釘床。
學生觀察現象,引入課題。
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照片。物體處于水平面、傾斜放置和按圖釘到墻壁里。
學生觀察現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方向、作用點以及跟重力的關系。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二、實驗探
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探究
主題的引入
學生實驗
用兩根手指分別頂在削好的鉛筆兩端。
學生表述實驗的感受,提出疑問
教師提出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點評學生的猜想,并給予引導,逐步引入主題。
2.學生設計探究實驗
根據問題和猜想,讓學生利用桌面上的實驗儀器,設計一個實驗,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跟其中某一個猜想的關系。
老師巡視教室,并適當提供幫助,排除學生疑問。
各小組選擇不同的材料(海綿、
沙盒、橡皮泥、瓶裝水、細線等)實驗,改變相關變量觀察記錄形變結果。
學生動手設計實驗,做實驗,并填寫實驗表格。
讓學生上前展示自己的實驗,并給予點評。
學生觀察其他組的演示實驗,思考并不斷改進自己的實驗。
3. 建立壓強概念
比較各小組結論,選出有代表性的進行總結、提升:
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有關;
2.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
顯;
3.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
顯。
實驗展示:1.受力面積相同,壓力不同的現象;
2.壓力相同,受力面積不同的現象; 3.壓力、受力面積都不同,學生先猜想,
再觀察實驗現象。
提問學生提出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在教師的總結提升下明確:
1.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主要因
素;
2.壓力作用效果與各個因素的
基本關系;
3.實驗中用到的是“控制變量
法”。
學生在實驗觀察中產生思考和
疑問。
給出壓強的概念:作用在物體上的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的比叫壓強。
建立壓強的概念。
三、壓強 理解壓強的意義是為表征壓力的作用效果;
結合定義引出壓強公式: p=F/S ; 給出壓強的國際單位帕斯卡,單位符號Pa; 說明該單位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
理解壓強公式,了解壓強單位及相關物理學史內容。
要求學生根據公式找出帕斯卡與力和面積國際單位的關系,明確單位表示的物理意義。
在公式基礎上指出,帕是很小的單位。一顆瓜子平放
在手心里對手的壓強就有20Pa 。 由公式得出 1Pa=1N/m2
。
例題:
王同學重480N,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10-2m2
,其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追問:這位小學生在走路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呢?
學生解答題目,熟悉壓強公式、
單位的使用。
引入對增大、減小壓強的思考 四、增大或減小壓強 提問: 生活中怎樣根據需要來增大或減小固體間的壓強?
學生閱讀課本146頁觀察與思考。 嘗試說出生活中怎樣根據需要來增大或減小物體間的壓強。
對照課本146頁圖像及PPT上圖片分析它們是需要增大壓強還是減小壓強?主要是通過改變什么量來實現的?還能舉出哪些生活中改變壓強的例子?
結合圖示分析書中事例。明確增大壓強要減小受力面積或增大壓力;反之要增大受力面積或減小壓力。
五、課堂練習
1.騎自行車,當車胎發生慢漏氣時,車胎對地面的壓強將( ) A. 變 大 B. 變 小 C. 不 變 D.不好確定
2.池塘水結了一層冰,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強為2×104
帕斯卡,問體重為500N,每只腳跟冰
面接觸面積為2×10-2m2
的人能在冰上步行嗎?
六、課堂小結
學生回憶本節課學習了哪些新知識,習得了怎樣的研究方法? 一、壓力:
1、定義: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壓力的作用效果:(1)與壓力的大小有關(2)與受力面積有關
二、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1、公式:p=F/S 2、單位:Pa
3、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板書設計 8.1 壓力 壓強
一 壓力
方向:垂直于受力物表面并指向被壓物體 作用點:受力物體表面
壓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二 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問題→猜想→實驗→反復驗證→得出結論 三 壓強
意義:表征壓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p=F/S;國際單位:帕斯卡,單位符號Pa 四 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