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流體壓強,流速的關系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4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湖南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4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湖南省優課
【教學題目】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知道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了解在生活、生產中跟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相關的現象。 4.學會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物理規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氣體(或液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的現象。 2.通過探究實驗體驗由流體壓強差異產生的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領略流體壓強差異所產生現象的奧妙,獲得對科學的熱愛、親近感。 2.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討論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學難點】會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方式】分組實驗探究活動 【教學用具】
教師用具:
漏斗、乒乓球、鋁質硬幣、課件
學生用具:
鋁質硬幣六個;一張紙;兩張紙;一張紙牌;兩個乒乓球、一根吸管、兩支鉛筆;一盆水、兩艘紙船、一把水槍;兩支蠟燭、一根吸管、火柴。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并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
[學習方法]從實驗觀察中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嘗試根據經驗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 [演示實驗]
用漏斗吹乒乓球:
先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 并把乒乓球摁放在翻轉的漏斗中,松開手掌乒乓球就掉下來。接著教師把乒乓球漏斗摁放中,然后用嘴通過漏斗向下吹氣,同時放開手。如圖(1)所示,觀察發現這時乒乓球竟然不會掉下去,這是為什么? [學生實驗] 硬幣“跳高”:
在離桌邊2~3厘米的地方放鋁質硬幣,在硬幣前約10厘米用尺或筆架起一個欄桿,在硬幣上方沿與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氣,硬幣就可能跳過欄桿。 [實驗分析]
乒乓球之所以能在漏斗下方不會掉下來,說明豎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應當還受到一個向上的壓力,未吹氣時沒有這個現象,當吹氣之后才產生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猜想這個壓力可能與氣體的流動有關系?
剛才,硬幣能跳起來。這時只有空氣與它接觸,是不是硬幣上下方的空氣產生的壓強不一樣才使硬幣跳起來?
液體和氣體,它們都具有流動性,統稱為流體。兩個實驗的共同之處是,流體在運動時才導致現象的產生。所以我們猜測流體的壓強可能與流體流動存在有某種關系。我們再進一步進行猜想這種關系可能是: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反而大。下面我們將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檢驗。 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學習方法]明確探究目的,經歷實驗的過程,分析物理現象,進行簡單的推斷,歸納出科學的規律。 [學生實驗]
每個小組認領實驗裝置,小組完成實驗后上臺展示并解釋實驗現象。 1.雙手將一張薄紙的一端靠近下嘴唇,另一端自然垂下,沿紙的上方水平吹氣可觀察到紙向上飄;
2.用嘴向兩張紙中間吹氣,可觀察到兩張紙向中間靠近。
3.用一張紙牌對折放桌子上,朝紙牌中間吹氣。紙牌沒有被吹走。 4.平行的兩支鉛筆上面放兩個乒乓球,用一根吸管朝兩個乒乓球中間吹氣。可觀察到兩個乒乓球向中間靠近。
圖(1)
5.一盆水上放兩艘紙船,用水槍朝兩艘紙船噴水。可觀察到兩艘紙船向中間靠近。
6.兩支點燃的蠟燭用一根吸管朝兩燭焰中間吹氣。可觀察到兩燭焰向中間靠近。
實驗結論: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 三、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方法]學以致用,學生通過分析實例體驗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學理念。
1.教師課件演示分析: 飛機獲得升力的原因 2.學生展示應用 3.學生練習: (1)犬鼠洞穴的通風
(2)火車站站臺的安全線設置的必要 (3)水旋渦、龍卷風 (4)噴霧器原理 【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獲。 【作業布置】
分析秋風吹走茅草屋頂的原因 【教學后記】
學生通過參與從生活走向物理科學探究活動,學習觀察物理現象,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樂于參與觀察、實驗科學實踐活動,初步領略它的美妙與和諧,體驗到解決問題時的喜悅。課堂中學生展示應用的情況之精彩出乎我的意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