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機械與功,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機械與功-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四川省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杠桿的結構,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構,通過探究,尋找到杠桿
平衡的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生活中的杠桿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活動,加強學生間相互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勇于動手參加科學實驗的素養。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總結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難點:設計探究杠桿平衡的方案。
三、教學用具
杠桿、鉤碼等杠桿平衡儀器一套(21組),彈簧測力計,模擬小象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1、從阿基米德的名言曾說,“給我一個支杠桿,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今天張老師說“給我一個彈簧測力計,我可以測出大象!”同學們信嗎?
2、激趣實驗,引入新課
(1)教師演示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模擬小象超出量程,當將小象借助杠桿掛在杠桿的一側,用彈簧測力計在另一側拉發現示數不再超量程。
(2)其中借助了一個神奇的原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杠桿的平衡條件。
(3)鋪墊學習
明確杠桿的平衡狀態(2種):靜止和勻速轉動。
判斷平衡狀態,并畫出水平平衡和傾斜平衡是的動力臂阻力臂,并
3
請同學們試著找出它們的區別?
(二)實驗探究 互動交流
1、提出問題
教師演示杠桿的平衡與什么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之間又滿足什么關系? 2、猜想與假設
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設計實驗方案
組織學生討論實驗方案,讓學生用所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并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自學課本77頁出示實驗步驟,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及重點步驟的思考。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
(1)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2)實驗中,在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的目的是什么? (3)為什么要多次實驗? 4、學生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如下:
(1)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再做兩次實驗,并把所得數據填入78頁表格中。
實驗次
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
動力臂
(N·m)
阻力
(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N·m)
1 2 3 …
4、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收集實驗數據 5、分析得出結論
學生根據自己組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即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 動力臂=阻力 × 阻力臂
F1·L1= F2·L2
6、交流評估
4
通過本實驗有什么收獲或者你認為實驗中還有哪些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三)、練習鞏固 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
例題一:據《杭州日報》報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動物園內,一位物理老師利用杠桿原理,僅用小小的彈簧測力計就測出了一頭大象的質量. 測量時用了一根長度為12m的槽鋼作為杠桿.如圖所示,吊鉤固定點O為支點,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F1 =200N,測得L1 =6 m, L2 =4cm,不計鐵籠的質量,請估算大象質量? g=10N/kg.
練習一, 如圖 所示,質量可忽略的杠桿上所標的每一格長度都是相等的,O 為支點,杠桿兩邊所掛的每一個鉤碼均相同,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下列情況下,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A. 兩邊都減少一個鉤碼
B. 兩邊的鉤碼下各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 C. 左邊鉤碼向右移一格,右邊鉤碼同時 向
左移一格
D. 右邊鉤碼下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 左邊鉤碼同時向左移一格
練習二,汶川大地震中,巨大的石頭擋住了救援車輛的通路,救援人員用撬棍將石頭撬開,如果在撬棍端分別沿如圖所示三個方向用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沿F1 方向 B: 沿 F2方向 C: 沿 F3方向
D: 三個方向所用力一樣大練習三,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實驗前發現杠桿左端低,右端高,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 調節;實驗時,如圖3,在支點左端20 cm刻度處掛2個重均為0.5 N的鉤碼,在支點右端10 cm刻度處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其水平平衡。要使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小,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應沿什么方向 ,此時讀數為 N.
練習四,生活中的杠桿
學生討論:1,為什么說秤砣雖小,能壓千斤?
2,市場的不良商販賣東西時是如何缺斤少兩欺騙消費者的?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討論:本節課學到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獲? 又有哪些困惑?。。。。。。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暢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做最后總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