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透鏡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5.1透鏡》湖北省 - 宜昌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5.1透鏡》湖北省 - 宜昌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5.1透鏡》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透鏡》一節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第一節,這一節是在前面學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學生進一步的學習透鏡的基本知識,為后面學習透鏡成像規律,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奠定基礎,可以說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兩種透鏡及對光的作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學會方法,增強學習興趣。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方法與過程:通過觀察和體驗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得出兩種透鏡的兩種不同構造,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時抓住事物本質特征,通過觀察能夠識別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培養學生研究、探索新問題的能力.通過平行光測焦距,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研究透鏡的作用及特殊光線的作圖,對學生進行色彩美和線條美的教育.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通過森林之謎的解答,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探究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2.難點:引導學生從真實的復雜的物理實驗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三、學情分析:學生在上一章學過《光的折射》基礎上,已經對光的折射規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對于生活中很多光學儀器中用到的透鏡的學習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象引入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四、方法運用:整節課運用實驗——分析、歸納,實驗——分析、歸納——設置疑問——猜想——實驗——分析論證這些探究方法。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習實驗法、觀察法、
分析歸納法、比較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五、教具:凸透鏡、凹透鏡、直尺、激光光源、白熾燈、課件。 六、教學過程設計:
為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森林火災之謎。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活動一】: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
教師給每組同學提供了兩種不同的透鏡,學生經過觀察可以發現近視鏡中間薄、邊緣厚;遠視鏡中間厚、邊緣薄。教師由此引出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概念,并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圖片,讓學生區別認識。利用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知識。
【活動二】閱讀教材91頁,自學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 【活動三】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組織學生分組做實驗:探究1,分別讓平行主光軸的光入射到凸透鏡、凹透鏡上,觀察折射光線的路徑,最后用筆畫出入射、折射光線的路徑。探究2:讓發散的幾束光分別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光通過透鏡后的偏折方向。探究3:讓會聚的幾束光分別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光通過透鏡后的偏折方向。
學生通過實驗發現透鏡對光的作用,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光的路徑,學生觀察與自己所畫路徑進行對比。學生自己動手,經歷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理解知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物理學習的樂趣。
【活動4】閱讀教材92頁,學習概念焦點和焦距,完成填空 思考和討論:
(1)凸透鏡和凹透鏡各有幾個焦點?
(2)從凸透鏡焦點發出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怎樣射出?為什么?
(3)對著凹透鏡另一面焦點射入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會怎樣射出?為什么? 【活動五】估測凸透鏡的焦距
請設計一種簡易的實驗方法,在陰天的室內也能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小組討論,如何得到平行光?以及實驗注意事項。
兩人一組,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活動六]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哪些問題?你獲得了什么知識?
通過問題式的小結,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重點,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課外作業是課內作業的延續,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有效地進行第二次學習,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布置了以下作業:
必做題:第62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1、2、3、4、5題
選做題:如果一個戴著老花鏡的老人,被困在一個小島上,他想生火烤點東西吃,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你能幫助他生火嗎?
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個層次的作業,滿足不同學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學生進行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六)課后延伸:
以上三個環節,以練習的形式鞏固基礎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七)反 思:
該環節,學生可反思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收獲、能力的鍛煉、認識上的提升,也可以反思學習過程中成功的經驗以及不足之處,并針對自己不足之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改正。
態度成就人生,細節決定成!
作為執教者,我在每節課教學完成后,結合學生學習效果和反思情況進行全面反思和總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