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透鏡及其應用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透鏡及其應用》中考復習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透鏡及其應用》中考復習課
《透鏡及其應用》中考復習課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本章內容是人教課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透鏡及其應用”,共有五節內容,在2011版《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對本章的要求如下: 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標準
活動探究與建議 運動和相互作用
聲和光
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
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1.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
的規律。
2.交流討論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作為一節中考復習課,應該引導學生在前面光現象復習的基礎上,通過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透鏡: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中的應用;眼睛和眼鏡的相關知識在視力的矯正中的應用的復習,承前啟后,讓學生了解它們和自己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從而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的理念。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透鏡的基本知識,但缺少對本章內容整體的認識,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所以他們認為復習課就是舊知識的重復再現,因而缺乏學習興趣,教師也覺得難教,使得最后復習效果不佳、效率不高。而本節課作為一節中考復習課,自身所具有的很多特征正好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要求相一致,而且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借助數字化教學資源、學生探究實驗器材及學校的鴻和i學電子白板,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操作、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讓學生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并達到熟練應用的目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實驗操作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利用光具盤操作演示實驗,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2.通過學生對鴻和i學白板繪圖工具的應用,讓他們學會畫簡單的光路圖。 3.通過學生自己操作動畫演示和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從而培養學生的善于觀察、勤于動手、樂于合作的探究能力。
4.通過中考題的變式訓練,讓學生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在放大鏡、照相機投 影儀中的應用。
5.通過學生自己結合眼球的結構講述人眼成像的原理;以及觀看視頻和查閱 資料讓學生了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難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采用6+1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引導,師生互動交流、小組合作活動探究的形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最大程度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
學生通過演示實驗,利用白板繪圖工具完成光路圖,鞏固基礎、強化記憶。 學生自已通過動畫操作,形象、生動的演示了凸透鏡成像這一規律。在教師的引導下,將一道中考題進行變式訓練,解決了凸透鏡成像規律在實際中的應用的問題,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然后通過小組探究實驗,將成像規律再次強化、拓展和延伸,并由學生自己將實驗成果展示、交流,最終培養他們觀察、動手、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學生對眼球的結構很感興趣,結合他們所了解的生物方面的相關知識及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讓學生自己說出眼球的成像原理。通過觀看視頻和查閱資料引導學生總結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與矯正方法,并學會利用視力的矯正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總之,要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活動的主人,教師做好適當的引導和輔助工作就好。
教學準備:
1.鴻和i學電子白板、ppt課件、復習學案、教學資源包。
2.光具盤、凸透鏡、凹透鏡、直尺、火柴、蠟燭、學生探究實驗器材。
教學過程:
活動1:引題,明確課標要求,研析中考考點。
活動2:回顧透鏡基礎知識,構建基本知識網絡。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設計及目的
數字化資源使用及意圖
引入課題后,出示中考課標要求,并引導學生研析近年寧夏中考考點,把握考試要求和考查方向,清楚復習過程中要有課
標意識,與課本、習題緊密結合在一起。
由一人閱讀課標要求,其它學生
理解,記憶。一起研析中考重點考點。經過大家分析討論,最終把本章內容的復習重點集中在下面兩大模塊:
1.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2.眼睛和眼鏡—視力的矯正。
利用表格和硬幣書寫功能標注給出重點,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設計及目的
數字化資源使用及意圖
1. 教師精心設計一道習題,給出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透鏡的圖片,回顧透鏡有關的基
礎知識,構建基本的知識網絡。
2.通過實物創設情境,引導學
生思考區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大膽發言。
觀看圖片,思考問題,回顧知識。
學生利用展臺和實驗器材,通過給其它學生講解區分透鏡的常用方法,既鍛練了學生的動手
操作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利用硬筆書寫功能和工具中的展臺功能,直觀、形象展示實驗現象,說明主要問題。
活動3:重溫三條特殊光線,輔助理解透鏡成像規律。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設計及目的
數字化資源使用及意圖
引導學生利用光路圖重溫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通過正確的完成光路圖,讓學生在提升作圖能力的同時,來輔助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學生利用繪圖工具完成作圖,給其它同學講清楚作圖的整個過程。
2.使用聚光燈強調作圖的注意事項。
利用白板中的繪圖工具
和聚光燈,引起學生的注意,并學會熟練作圖。
活動4:再探透鏡成像規律,直擊中考、一題多變。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設計及目的 數字化資源使用及意圖
引導學生利用flash動畫演示凸透鏡成像規律,提
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1.學生自己操作動畫,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一邊操作一邊引導其它學生觀察現象,得出
結論,并學會總結成像規律。
2.將規律總結成口訣便于他們理解和記憶。實驗規律的書寫也由學生自己通過板書完成。
利用工具插入flash動畫,操作方便,現象直觀,
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
生能夠熟記規律。
通過一道中考題,利用一題多變的形式,讓學生舉一反三,提高復習效率,學會用規范的物理語言進行表達。
1.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發散思維。
2.學生上臺完成此題的解答并講清答題思路。然后利用學科工具光學中的蠟燭,通過移動它的位置,引導提問其它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將規律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1.利用白板工具中的硬筆書
寫功能,清晰,準確的顯示答案。
2.利用學科工具中的光學器材選擇功能,靈活應對題目要求。
3.利用圖片的拖曳功能,最終達到一題多變的目的,呈現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不同應用。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5:小組探究實驗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拓展、延伸和應用。
教師的組織及引導
學生活動設計及目的 數字化資源使用及意圖 1.將一道中考實驗題進行改編、拓展和延伸。
2.組織學生小組實驗再探凸透鏡成
像規律,教師巡回指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實驗觀察、歸納總結的能力。
3.組織學生進行各小組實驗成果展示匯報,教師視情況進行補充。
1.學生利用尺和筆在原來的表格中再加一組實驗。
2.學生小組積極協作探究實驗,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并填寫在復習學案上。
3.實驗結束后學生整理實驗器材,利
用展臺將自己小組的成果進行展示,其它小組可以相互交流與補充。
利用展臺展示實驗成果,并使用批注功能在學案上補充、更正,就實驗現象及時進行交流討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探究的優勢,從而提高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概括能力,以及學會如何用規范的物理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6: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像及矯正方法。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設計及目的
數字化資源使用及意圖
引導學生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
1. 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近視眼
的成像及矯正。
2.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了解遠視
眼的成像及矯正。
1.學生補全眼球的結構名稱,結合凸透鏡成像規律給大家介紹它的成像原理。
2.通過觀看視頻分析得出近視眼的成像及矯正方法。
3.閱讀學案材料了解討論遠視眼的成像及矯正方法。
1.利用硬筆書寫工具準確 標注名稱,突出重點內容。 2.利用插入工具播放視頻,形象、直觀的讓學生了解近視眼的成像情況及矯正方法。
設計一道練習,結合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解決“視力的矯正”問題,讓學生分清是哪種視力的成像,并為之選擇合適的透鏡進行矯正。
1.學生自己判斷并說明理由。
2.然后選擇學科工具光學中的凸透鏡和凹透鏡,對相應的視力問題進行矯正。
利用白板工具中的硬筆書寫功能,學科工具中的光學器材選擇功能,圖片的拖曳功能,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