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觀察種子的結構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第二節《觀察種子的結構》福建省 - 福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第二節《觀察種子的結構》福建省 - 福州
第二節《種子植物》(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種子植物》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第一章第二節,是基于第一、二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細胞”以及上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基礎上遞進式設定的,本節課通過與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對比分析,探究種子植物比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進一步強化植物與環境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且好動,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日常經驗(生活中接觸到的種子以及種子植物)學生對生物科學的學習已有一定積累,可以開始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另外初一學生的思維方式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應因注意運用圖片、教具等形象直觀表現出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學難點
1.種子結構的識別方法及結構特點。
2.常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點并將這些特點應用于其識別上。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并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結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結構,學會觀察的一般方法,并能應用于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之中。
2.學會收集果實和種子的方法。
3.掌握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簡單方法,并應用于對植物的識別之中。 (三)情感目標
1.通過觀察和研究種子的結構,形成熱愛種子、熱愛植物體、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祖國的真情實感。
2.通過參與收集果實和種子的活動,體驗與人交流與合作,形成互相合作、尊重別人、知書懂理的人際情感。
三、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實驗法、觀察法、歸納法。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在梁山縣水泊梁山風景區梁山虎頭峰南側的梁山泊平原水庫施工現場發現了大面積的蓮子。這些挖出的蓮蓬子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雖然時間久遠,但依舊能夠開花結果。
引導學生思考:種子植物與其它植物最大的區別?
小組發言、交流、提出問題:為什么種子植物在陸生植物中占有絕對優勢。
思索得出: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種子產生。
感受生物知識就在身邊,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
一、菜豆種子的結構
觀察綠豆種子的結構
1、觀察種子外形,思考種皮有什么作用? 2、剝去種皮,用手分開子葉,識別種子內部各部分結構
3、用解剖針輕挑觀察胚根、胚軸、 胚芽哪部份與子葉相連?子葉有什么作用? 4、種子中哪一部分發育成植物體?
指出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
巡視指導,視實際情況提供必要的豆類種子,鼓勵學生從種子各結構的形態、位置、名稱等方面推測各結構的發育方向或功能。
組織發言,小組間討論、交流。
小組觀察自帶的豆類種子。
對照課本的結構圖,推測各部分的發育方向或功能。
歸納豆類種子的結構。
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搭臺階。
形成相互學習
的
氛
圍。
二、玉米種子的結構
觀察玉米種子結構 (一)觀察外形
取一粒新鮮玉米種子剝去其外皮,觀察玉米外皮與菜豆組成有何不同? (二)觀察內部結構
1、取浸軟的干玉米種子,用刀片從中央縱向剖開;
2、滴一滴碘液在剖面上,觀察哪個結構變藍,說明了什么?
小組觀察自帶的玉米等單子葉植物的種子。
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搭臺階。
3、在放大鏡下用解剖針輕撥未被染成藍色的部分,并觀察胚芽、胚軸、胚根哪部份與子葉相連?子葉有什么作用? (三)進一步觀察
1、將新鮮玉米種子的外皮和胚乳小心剝離,
剩余的結構是什么?玉米的子葉有幾片?
2、在其較平的一面沿正中線向兩邊輕輕掰開,
用放大鏡觀察從裂縫里露出的結構是什么?
3、綠豆和玉米種子結構有何異同點? 設問: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也能萌發成幼苗,那么,玉米種子應該包含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
指導學生通過實驗驗證,巡視,適時給予適當的指導。組織交流。
對照課本的結構圖,推測各部分的發育方向或功能。
歸納豆類種子的結構。
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想、發言,其他同學評價。 實驗驗證
形成相互學習的氛圍。
培養遷移思維
三、玉米種子與菜豆種子的相同點與區別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中的“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的比較”表格
種子類型 結構不同點 結構相同點 綠豆種子
玉米種子
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胚中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葉的植物。
獨立完成,發言。
及時鞏固知識。
四、種子植物的優勢
鼓勵學生自行設計表格,比較種子與孢子的區別,再小組討論。
組織歸納
設計、討論, 歸納總結。
課堂練習
出示一組由淺入深并聯系生產實際的習題,如:農諺的“籽大苗壯”的道理等。
當堂鞏固。
鞏固知識的同時,感受知識用處和價值。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采用了問學相輔——情境導教的教學模式,以生物學的問題為中心,以激勵、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參與意識為著眼點,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把學生引入對問題的探究過程、對探究過程的體驗,強化了科學素養的培養,通過師生、生生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立足點是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不足之處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不夠,當同學們帶來各種各樣經過自行處理的實驗材料時,當同學們對探究抱有極大的熱情和期待時,應給予充分地肯定,并對學生的創新成果點評、鼓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