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的蒸騰作用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植物的蒸騰作用》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植物的蒸騰作用》廣東省優課
第三章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第一課時植物的蒸騰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的“植物的蒸騰作用”。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知道植物的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的結構,氣孔的結構,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植物蒸騰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從而為第二課時理解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做準備。 二、課程標準要求
描述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描述葉片的基本結構。
2、解釋氣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進出葉片的機制。 3、蒸騰作用的概念。 (二)能力方面
1、練習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臨時切切片。 2、練習制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嘗試設計并進行對照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在實驗過程中,做到認真觀察,如實紀錄;敢于表達交流。 2、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葉片的基本結構 2、蒸騰作用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
1、練習徒手切片,認識葉片的結構。
2、制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認識氣孔的結構與開閉機制。 五、學情分析
(一)認知水平
學生對于蒸騰作用概念沒有具體、詳細的認識,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薄弱,但思維活躍,課堂敢于發言,學生思維偏重于直觀形象思維。
(二)能力水平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本節課所涉及到制作裝片與顯微鏡的操作也在之前的課程有所練習,學生具有一定的制作裝片與操作顯微鏡的能力基礎。但是沒有學習過制作徒手切片。
(三)情感水平
知道植物的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員,要愛護植物維持生態平衡。學生對動手操作實驗比較感興趣。 六、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錄制制作葉徒手切片視頻;制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視頻;氣孔開閉機制的動畫課件。培養學生為助手,根據學生的能力均衡搭配進行分組。
(二)學生準備
復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預習實驗操作的內容,準備植物葉片。興趣小組設計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
七、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前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塑料袋上有很多水珠。
[提問]塑料袋內的水是從哪里來的? 觀察,思考。
實驗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簡述蒸騰作用的概念 [講述]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發現塑料袋內的水是來自植物。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
(二)實驗探究:
[提問]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PPT] 展示“探究葉是植物蒸騰作用主要器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課外興趣小組匯報實驗設
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表達交流的能力,煅煉學
二、 知 識 建 構
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 官”改進后的實驗。
計。觀察,發現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葉。
生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實驗操作:觀察葉片的結構 [提問]葉片有什么樣的結構呢? [提問]把葉片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能不能觀察到葉片的細胞?
不能,要做成簿而透的標本。
[視頻][PPT]向學生介紹制作葉徒手切片的方法和步驟。
強調注意安全,防止刀片劃傷手。 [巡視]解答學生的疑問。
[拍攝]用手機拍攝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氣孔圖像。(后期打印張貼成宣傳欄。) 請學生介紹氣孔的結構。 [講述]葉片的結構與功能。
觀看視頻與聽取老師的介紹,依照操作步驟分工合作,以教師提供鵝掌秋葉片為材料制作葉徒手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參照教材第112頁圖3-29葉片的結構示意圖,總結葉片的結構。
小組代表介紹葉片的結構。
培養學生制作徒手切片。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老師的引導講解,形象認識葉片的結構與功能。
收集的實驗報告、記錄、繪圖等,并定期向學生展示,使學生具有學習生物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實驗操作:觀察氣孔
1、氣孔的結構
2、氣孔的開閉機制
[提問]葉片上散失水分的結構是什么?
[視頻]新鮮的葉片在70℃熱水中產生氣泡的視頻。
[提問]選擇下表皮還是上表皮觀察呢?
[視頻][PPT] 向學生介紹制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的方法和步驟。 [巡視]解答學生的疑問。并用手機拍攝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氣孔圖像。(后期打印展示。)
請學生介紹氣孔的結構。
[PPT]展示氣孔閉合與氣孔張開的圖片 [提問]氣孔是怎樣工作的呢?
[視頻][PPT]氣孔開閉機制的動畫。
觀看視頻,推測葉片下表皮氣孔比上表皮數目多。得出結論,應該選擇葉片的下表皮觀察氣孔。
觀看視頻與聽取老師的介紹,依照操作步驟分工合作,以教師提供水鬼蕉葉片為材料(學生課前摘取的葉片)制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 觀察表皮細胞和氣孔。
小組代表介紹氣孔的結構。
根據動畫,結合閱讀教材,認同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
培養觀察,推測能力
鞏固臨時裝片的做法。 認識氣孔的結構。
了解氣孔開閉的機制,認同氣孔控制水分和氣體進出葉片。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五)繪制保衛細胞及表皮細胞圖
請同學們繪制保衛細胞及表皮細胞圖,并指導畫法。 投映學生的繪圖,表揚優點并指出不足之處。
繪制保衛細胞及表皮細胞圖。 鞏固繪圖的方法。
收集的實驗報告、記錄、繪圖等,并定期向學生展示,使學生具有學習生物的成就感。 三、課堂總結
[提問] 水分是通過什么途徑在植物體內運輸并散失的呢?
[PPT]講述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并散失的途徑。展示圖片
[講述]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觀察如圖實物,讓學生產生直觀認識,學生就自然明白了水分通過導管在植物體內進行運輸。
說出水分散失的過程。
歸納總結,建構概念,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而植物體吸收的水分99%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
的觀點。
四、課堂習題
通過精練習題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并從題目中提出疑問。
做習題的過程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并從題目中提出疑問,提升能力。
歸納鞏固所學內容,提升能力。
五、課外延伸
探究蒸騰作用的意義(例如: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光照的強度會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嗎?風的強弱會影響蒸騰作用嗎?
學生課外探究 課堂內外皆學問!
引導學生在課外開展實驗探究。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評價
(一)課前探究性實驗,完全以學生為主體,自己設計實驗。課堂上小組成員的團結協作,互相幫助,通過交流、反思,從而進一步改善自己的工作,這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本節使用視頻教學——“制作葉片橫切面臨時切片和下表皮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運用視頻形象、有趣地把實驗操作步驟呈現出來,照顧與講臺不同距離的學生,學生不會因為距離太遠看不到老師的示范和所用的器材,按老師的指引與視頻講解,學生均能輕易掌握實驗成功的技巧,解決教學的難點。
(三)在高效制作葉片橫切面臨時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的教學。使用了新材料與新方法,學生操作起來更簡便,且能提高安全性,基本能看到質量較高的葉片橫切面切片,成功率大大提高。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構建水到渠成。 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課堂容量較大,要做到每一個環節都非常熟悉,要嚴格控制每一個環節所需的時間,特別是實驗的時間,學生做實驗的時間控制不合理可能會嚴重影響課堂的完整度。還有教師的語言力求精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