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 第五課_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_ 北京市 - 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 第五課_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_ 北京市 - 海淀區
教學目標
1、說出一些常見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知識目標)
2、概述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知識目標)
3、通過對青蛙及蠑螈、龜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能力目標)
4、通過對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分析,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是八年級生物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五節的內容。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及觀察、分析探究的能力,為此本節課以觀察為基礎,以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探究明確兩棲動物是脊椎動物由水生向陸生過渡的重要類群,其形態結構具有初步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爬行動物出現了更進一步適應陸地生活的結構,在展現生物結構、功能與環境相適應的同時;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規律。
3重點難點
1、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2、 生物結構、功能與環境的適應關系。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目標
1、說出一些常見的兩棲動物。(知識目標)
2、概述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知識目標)
3、通過對青蛙及蠑螈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能力目標)
4、通過對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分析,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1.2學時重點
1、 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2、 生物結構、功能與環境的適應關系。
4.1.3學時難點
1、 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2、 生物結構、功能與環境的適應關系。
4.1.4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課前活動
準備蠑螈和巴西龜,在教室中飼養,便于學生觀察其形態及生活;鼓勵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活動2【導入】提出問題:脊椎動物在進化的歷程中是否也經歷了從水生到陸生的過程?并作出假設。
回顧學習過的各類植物和無脊椎動物,提出問題:植物或無脊椎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生活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申:我們認識了脊椎動物中的魚,魚生活在水中,而人類作為高等的脊椎動物生活在陸地上,是否說明脊椎動物也經歷了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呢?如果想要證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找到什么證據?
提出為了證明該問題,需要找到既可在水中也可在陸地上生活的脊椎動物,請學生舉例符合條件的物種,說明這些動物就是我們今天的研究對象。
活動3【活動】以學生熟悉的青蛙為例,認識兩棲動物的基本形態結構
展示青蛙圖片,請學生說出青蛙的生活環境,并在教師引導下識別其主要結構,自主判斷各結構對應的功能。
圖片及視頻展示青蛙的發育過程,分析比較青蛙的幼體與魚類、青蛙成體在呼吸、運動方式和環境的異同,強調不同階段結構、功能的差異是與和環境相適應的結果。認識兩棲動物是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群。
活動4【講授】認識蠑螈等兩棲動物,歸納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
探究:蠑螈是否是兩棲動物?(觀察實物與圖片——回答——再次質疑——視頻觀察蠑螈的生殖與發育——得出結論)
通過圖片展示并介紹其它兩棲動物,對兩棲動物的特征進行整體認識并歸納,幫助學生識別兩棲動物。
活動5【講授】兩棲動物是由水生到陸生的過渡類群
通過板書和課件整體對比兩棲動物和魚類在生活環境、保護、呼吸、繁殖等方面的差異,啟發學生注意兩棲動物和魚類生活環境的過渡,從而回答課堂開始提出的問題,并強調環境改變過程中生物結構的相應變化,突出生物體結構功能與環境的適應性。
活動6【活動】兩棲動物的生活與環境的關系
閱讀資料,并分析、理解環境對生物生存的影響,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