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消化和吸收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節《消化和吸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節消化和吸收-
科 目: 生物 任教年級:七年級 講授班級:講授內容:第二節消化和吸收(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第一章介紹了人的由來,讓我們弄清我們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生存的基本條件就是從外界獲取食物,第二章的第一節讓我們感性的了解了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第二節“消化和吸收”就是從理性的角度深層次的向學生們介紹我們吃的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第三節又是從吃的健康吃得合理入手介紹合理膳食。縱觀這三節,如何讓學生明白“吃的道理”是本章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怎樣能突破這個難點就需要學生對課本中“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這一實驗為突破口,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再到實驗過程的觀察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層層遞進從結構再到功能及作用讓孩子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初步了解消化以及消化的過程。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較高,上學期就有很多實驗和探究活動,同學們對實驗的興趣也是十分濃厚,大部分同學已經具備探究實驗的能力,本節課的實驗要設計的收集唾液是比較困難,操作的流程也較多,因此,在學生實驗前一節課應該重點放在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完善,初步理解實驗原理,最好教師要將實驗步驟演示給學生,并能根據實驗原理對實驗的現象加以分析,能準確的表達出實驗結論。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完善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方案,能選出變量控制對照實驗、描述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2、通過讀圖概述消化的概念 二、教學重點:
1、組織探究活動時對變量的確定和對照實驗的設計;2、消化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
組織探究活動時對變量的確定和對照實驗的設計;分析口腔中各器官與消化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預設
教學意圖 1.情境引入
生活中我們一日三餐會經常吃到饅頭,你有沒有細細的品味過饅頭的味道?那么講課之前讓我們一起嘗嘗自家蒸的饅頭吧?
細細咀嚼時饅頭有什么味道? 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饅頭變甜跟口腔中哪些因素有關?
細細品嘗饅頭,感受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饅頭從沒有甜味到有了甜味
唾液、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
讓學生體驗饅頭從無味變甜的過程,啟發學生饅頭在口腔中發生這一變化跟口腔里的那些因素有關?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2、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完善
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根據上述因素制定、完善相關實驗方案找到答案
實驗原理:
1、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沒有甜味, 但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變藍,麥芽糖遇碘不變藍 要求:
以小組為單位(3--4人)
1、參考書中27頁的方案完成
唾液的作用,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
① 提出問題: ② 作出假設: 制定計劃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得出結論 1號
加入大小相同饅頭 ,注入2毫升唾液,充分攪拌,放到37℃溫水中5--10分鐘取出,滴加搖勻
哪支試管的淀粉被分解?得出的結論是:
2號
加入大小相同饅頭碎屑,注入,充分攪拌,放到,5--10分鐘取出,滴加2滴碘液搖勻
實驗方案的設計是本節課的難點,也是突破中的重要環節,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到整體,由知識到能力,多角度多側面對實驗進行探究和拓展,同當時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
饅頭為什么會變甜為此老師也做了一個實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見證一下 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3號
加入大相同饅頭 ,注入2毫升唾液,,放到37℃溫水中5--10分鐘取出,滴加2滴碘液搖勻
(深藍或淺藍)
③ 完善計劃 a. 切碎饅頭、攪拌分別模擬的是: b. 實驗過程中提到“大小相同”、“等量液體”體現探究實驗遵循的原則: c. 實驗中只設置一支試管可以么?這體現探究實驗遵循的原則是: d. 為什么要將試管放37℃的溫水中而且要放置5--10分鐘 e.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觀看視屏“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性和集體
的智慧,使學生學會設計實驗
完善計劃中問題的設置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方案 在學生方案得到肯定的同時,以課前錄的實驗視屏將整節課推向高潮,也是本節課的亮點同時也對學生實驗方案的結果給出答案,做到善始善終。 最后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能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緊扣會
板書設計:
一、消化
消化道 分解 細胞
3、消化 饅頭的主要成分大分子淀粉,通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
唾液的分解變成麥芽糖那么這一過程就稱之為-----消化(消化的意義?)請同學們閱讀書26頁第一個自然段解決下列問題
物質的內部結構改變。如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麥芽糖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種特殊蛋白質 細胞需要的大分子有機物只有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才能進入細胞膜被細胞利用
閱讀26的相關內容完成: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等小分子物質能直接通過細胞膜被細胞吸收,而、 、等大分子有機物必須先成 才能被細胞吸收。
觀察PPT相關圖片理解消化的概念
在完善實驗方案的同時學生已經知道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發生變化,趁熱打鐵講解消化的概念及方式。
4、當堂訓練 5、布置作業
學以致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