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文化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9課《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新文化運動》安徽省 - 合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9課《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新文化運動》安徽省 - 合肥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后,中國出現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在“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都沒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的背景下開始的,一些先進的中國人想要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挽救中國。在陳獨秀、胡適等人的帶動下,新文化運動起到了“開民智”的作用,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以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課涉及的歷史人物離現代學生的生活比較久遠,而且思想文化類型的學習又是學生感到枯燥的。因此,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前布置學生課外查找有關資料,以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課堂上采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形式進行。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們對新文化運動的貢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從而增強在新時代條件下民主與科學的意識。
2.能以陳獨秀等人為榜樣,具有勇于創新、不畏艱難、堅定改革信念、不惜為思想解放運動而獻身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五】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六】教學方法:
1.聯系講解法。這一節課的內容是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階段。因此,必須聯系
前三節課的內容講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歷程。 2.講述法。對于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的講述可以采用此法。
3.材料分析法。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可以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加深學生的理解。 4.切入評價法。可以找一個適當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對新文化運動作出評價。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劉半農《教我如何不想她》 【講授新課】
第一篇 革命之后的彷徨 播放視頻:袁世凱復辟帝制
教師引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為什么還會出現復辟帝制的鬧劇?
教師引導:近代以來,我們先后學習了西方的技術、制度來救國救民,但都沒能改變中國的現狀,此時的中國該何去何從,我們不禁要問,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祖國,材料中陳獨秀認為該怎樣鞏固共和,救亡圖存呢?
過渡:必須用新思想武裝國民,而報刊雜志是宣傳思想的重要工具,為此,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宣傳新思想,它的創刊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從此,在社會上掀起了一場解放思想、除舊布新的運動。
第二篇 除舊布新的運動
問題探究:材料中的女性是被什么害死的?
教師引導:分析封建道德,喊出“打到孔家店”的口號 問題探究:“打到孔家店”抨擊的是什么?
教師引導:面對這樣病態的社會,陳獨秀開出了哪兩劑良藥?
過渡:《新青年》在知識分子中產生共鳴,但社會影響還有限。1917年陳獨秀前往北大任文科學長,《新青年》隨之遷往北京,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思想指導下,北京大學囊括了當時一批優秀的學者,其中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都擔任《新青年》主編,新文化運動形成了《新青年》和北京大學兩大陣地,更加蓬勃的開展起來。最新出版的《新青年》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使用標點,掀起文學革命。 問題探究:文言文有什么不足之處?請學生為句子加標點,比較兩種文體。 過渡:用白話文宣傳新思想,推動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問題:閱讀課本回答文學革命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過渡:社會上出現各種思潮,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為我們帶來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教師引導: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 學生活動:總結新文化運動,填表格
過渡:新文化運動像一縷春風帶來了新思想,新思想像一陣激浪滌蕩著中國人的心靈。
第三篇 響徹心靈的吶喊
問題探究 :閱讀材料思考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小結:知識框架
問題探究:新青年應該如何繼承前人并超越前人?
【九】課堂小結
國家貧弱的根源在于封建傳統。要振興中華,就必須首先刷新國民的觀念,重鑄國魂。在中國布滿陰霾的天空中,響起了一聲春雷,爆發了一場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口號,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它是中國近代的一場思想啟蒙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這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很快席卷了整個中華大地。
【十】板書設計:
【十一】教學反思:
1.以網絡資源為依托,嚴格執行新課程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課著重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脈絡的基礎上,學會提取重要信息。分組合作,讓學生學會團結協作,攻克難題。 2.教學內容上,不是單純的為學習教材內容而學習教材內容。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的編排和整合,讓學生更容易理清本課的思路。講解中,結合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信息,呈現出完整的知識脈絡,以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在習題講解部分,善于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使其學會提取題目的關鍵信息,從而為解題鋪平道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