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文化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新文化運動》四川省自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新文化運動》四川省自貢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
授課教師:自貢市第二十五中學校 鄭夢星
課型:新授課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內容。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地位。(1)從近代抗爭史角度看,它是舊革命的總結、新革命的曙光:它對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進行深刻的反思,帶來了對封建舊文化的徹底批判,并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做好了思想準備。(2)從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舊思想的發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先進的中國人從師夷長技、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發展到了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民主與科學;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發生,在新文化運動的后期,更加進步的社會主義思想成為改造中國的思想武器。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近代史距離感較強,沒有系統的認識,但已經形成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對教材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師需引入多種教學素材,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三、目標定位
學習目標: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標志及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客觀地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預備
教師準備導學案幫助學生預習,制作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厘清思路;同時搜集文字、圖片、視頻、音頻資料制作課件,進行多感官教學。
五、教法運用
本課我將秉承“學習科學,友善用腦”的課改理念,踐行“138”范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依照八年級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1.閱讀法:閱讀能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學習有針對性。
2.小組合作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3.點撥誘導法: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內容。
六、學習過程
(一)課前3分鐘:播放輕音樂,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情景創設,問題提出(5分鐘)
1.學生閱讀單元前言、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本單元時代特點以及本課學習目標。
2.導入:出示文字與圖片材料——中華民國建立后,人民不愿剪去長辮。
師: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生:人們的封建思想。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興趣;理解中華民國建立后,人們封建思想仍十分牢固,引出新文化運動產生的背景。
(三)合作探究,問題解決(25分鐘)
1.為何要“新”——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難點)
(1)教師出示文字材料“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出示圖片材料“袁世凱舉行祭孔大典”。
【設計意圖】學生聯系前課知識,結合本課教材,分析新文化運動產生的背景,體現歷史邏輯性,培養學生歷史分析能力。
(2)學生觀看視頻《新文化運動》,教師出示“新文化運動興起概況”表格,表格內容有“時間”“興起標志”“主要人物”“陣地”。學生代表舉手將表格補充完整,回答正確加1分。
【設計意圖】梳理教材內容,知識點落實到位;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2.“新”在何處——新文化運動的內容(重點)
(1)小組合作分析問題,教師出示活動規則,小組代表按要求回答問題,回答正確小組加2分。
1、2小組:新文化運動中“舊道德”的代表是誰,推翻“舊文化”的代表是誰?
3、4小組: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么,是誰提出的?
5、6小組:提倡新文學的是誰,作品有哪些?
7、8小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什么,第一部白話詩集是什么?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歸納分析能力。
(2)小組代表回答后,教師運用對比的方式分別進行補充講解,引入魯迅、胡適、陳獨秀的作品,強調新文化運動內容。
【設計意圖】突出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使學生對新文化運動有清晰的認識;為體會新文化運動的意義做鋪墊。
3.偉大的“新”——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學生結合本課所學知識以及教師提示,闡述新文化運動的積極性、局限性與性質。
【設計意圖】理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習目標。
4.不斷的“新”——文化創新
教師ppt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教師出示三則文化創新實例:流行歌曲《青花瓷》、雞尾酒使用六神花露水包裝、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設計意圖】歷史照進現實,體現對新文化運動精神的繼承;吸引學生興趣,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聯系現實,情感升華(5分鐘)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自己在學習上、生活上需要改變的問題?如何改變自己、實現“自我創新”?
生:珍惜時間,上課認真聽講,及時完成作業,在家承擔家務。
【設計意圖】以人為本,回歸學生;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不足,鼓勵學生以新面貌度過剩下的初中生活。
(五)課堂回顧,總結反思(5分鐘)
教師出示思維導圖,學生回顧本課知識。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記憶,理清邏輯關系。
學 科 | 歷史 | 課題 | 新文化運動 | 課 型 | 新授課 | |
學習目標 |
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標志及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學會客觀地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培養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
|||||
學習過程 | ||||||
環節及時間分配 |
活動內容 |
活動規則 |
活動依據及設計意圖 |
|||
情境創設 問題提出 (5分鐘) |
閱讀單元前言。 |
閱讀單元前言。 |
了解時代特點。 |
|||
閱讀學習目標。 | 閱讀學習目標。 | 明確學習目標。 | ||||
導入:中華民國建立后,人民不愿剪去長辮。 | 學生閱讀。 |
|
||||
合作探究 問題解決 (25分鐘) |
為何要“新”?——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難點)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將表格補充完整。 |
1.回顧辛亥革命、袁世凱復辟帝制相關知識; 2.結合本課教材,找到原因; 3.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將表格補充完整。學生代表回答,個人+1分。 |
1.復習前課內容,體現歷史的邏輯性; 2.檢驗預習成果,將知識點落實到教材。突破難點。 |
“新”在何處?——新文化運動的內容(重點)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 |
1.小組合作分析教材; 2.小組代表按要求回答問題,回答正確小組+2分; 3.教師進行 適當補充,幫助學生理解。 |
1.檢驗學生預習成果,培養學生歸納分析能力; 2.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突破重點,加強記憶; |
|
偉大的“新”——新文化運動的意義(重點) |
1.學生辯證分析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2.教師進行適當補充講解。 |
1.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習目標; 2.理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
|
不斷的“新”——文化創新 |
向學生展示當代中國文化創新的實例。 |
|
|
聯系現實 情感升華 (5分鐘) |
思考: 1.自己在學習上、生活上需要改變的問題? 2.如何改變自己、實現“自我創新”? |
學生總結自己需要改變的問題,制定改變措施。 |
以人為本,回歸學生;以哪吒為例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不足,鼓勵學生以新面貌度過短暫的初中。 |
課堂回顧(冥想) 總結反思 (5分鐘) |
回顧節課知識。 |
根據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回顧本節課知識。 | 知識結構圖幫助學生記憶,理清邏輯關系。 |
板書設計 思維導圖展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