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文化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中國歷史第三冊第12課《新文化運動》四川省 - 廣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中國歷史第三冊第12課《新文化運動》四川省 - 廣安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❶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
基本內容、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
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
材料,培養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
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從而增強在新時代條件下的民主
與科學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難點:新文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
❷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0世紀初期,在北大的講壇上,有從海外歸來的、西裝革履的大力宣傳新思想的進步人士;也有拖著長辮子、身穿馬褂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遺老,他們相互抨擊對方的思想觀點,出現了激烈的思想沖突。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出現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新文化運動,去了解吧!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教師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本目內容,讓學生分組討論:新文化運動是在什么的背景下興起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省略 教師歸納總結:
①政治:以北洋軍閥為首的反動勢力妄圖復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會性質,沒有使中國獨立富強)。
②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與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行徑勢不兩立。
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展示圖片:
提問:請同學們從教材中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標志、代表人物、陣地等基本要素? 學生回答:①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是1915年;②新文化運動的標志是《新青年》的創辦;③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北京大學和《新青年》。
目標導學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內容 詮釋
抨擊舊道德舊文化 針對尊孔復古的逆流,《新青年》強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與科學
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口號,只有民主科學才能救中國
提倡白話文建設新文學 提倡白話文,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
2.教師總結強調: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學,就是要提倡新的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來反對封建思想和
- 2 -
封建制度,是屬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話文,建設新文學,即文學革命。就是要通過簡單、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去宣傳資產階級的民主、科學,從而擴大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力。
3.教師展示材料:
陳獨秀說:“吾國之維新,復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黨與在野黨之所主張抗斗,而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動心。”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
學生回答:省略 教師總結: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是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
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對中西方文化絕對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師展示材料:
“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作為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鑒;盲目搬用的方針也
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對于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進中國的新文化。”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結合材料,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東西方文化?
學生討論后回答:省略
教師總結: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舍,擇善而從。這樣,才是全面、客觀的結果,這才是學習歷史的價值所在。學習歷史要努力以史為鑒,學以致用,辯證地看問題。
三、課堂總結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爭,反映了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的強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延續。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弘揚了民主、科學的思想,使中國出現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❸板書設計➷
標志: 興起 代表人物
主要陣地
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新文化運動 內容 提倡民主與科學
提倡文學革命
積極: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影響
消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片面性
❹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以史實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情境為主線;以活動為實現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經過全體課堂參與者的閱讀、思考、討論、分析、對比,使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一個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完善情感、升華人格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生能根據材料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討論法分組合作,課堂氣氛活躍,且能對新文化運動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