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文化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川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0課《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江蘇省 - 徐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歷史川教版八年級上冊第10課《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江蘇省 - 徐州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從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舊思想的發展,新思想的肇始。課程標準要求為:記住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及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干將;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趯φn程標準、教科書的研究,結合自己的閱讀思考和學生實際,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新意盎然、新舊沖突、除舊布新、萬象更新”為主線,在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中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其歷史影響。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中二年級學生,他們思想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對多姿多彩、內容豐富的歷史知識比較感興趣,還處于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還沒有形成體系,沒有達到一定的廣度;對歷史現象的認識也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問題還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學中應用創設情景、啟發式談話法和討論法,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也利于培養和提高其歷史思維能力。
三.【教學目標】 內容標準
記住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及標志、新文化運動的干將;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背景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當時思想界的混亂,新型知識分子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2)掌握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并通過新舊勢力的論戰說明社會每前進一步都與先進人物的奮斗是分不開的。
(3)新文化運動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自身的缺陷,但是它對推動中國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貢獻是不能抹煞的。
過程和方法:
(1)運用電教手段,展示原始圖片和文字史料,針對史料設計問題,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
2
(2)開展討論、辯論等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養“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歷史的進步并不是直線式的,經常會有曲折,甚至還出現倒退的現象。那些為國家富強和民族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都具有敏銳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氣,盡管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陷和不足,但他們是值得尊敬的。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 五.【教材課型】 新授課 六.【教學準備】
教師: 搜集有關人物、北京大學的圖片及新文化運動中一些論著的原始材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 學生閱讀教材、課外讀物、互聯網等與本課相關的歷史圖片、人物傳記、文字資料等,歸納基本內容
七.【教學方法】 材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問題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和討論相結合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談話導入)
教師講述: “我把中國近代史歸納為三個詞六個字即屈辱、探索、抗爭。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中國的先進分子曾經歷盡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而我們正在學習的第二單元的主題是近代化的探索,它是漫長的、曲折的過程,可謂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努力在實踐中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如先是學習西方的器物即洋務運動,結果失敗。進而模擬西方的制度,即戊戌變法,結果失敗;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就是共和代替帝制,但是沒有改變中國的命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根源在何處?要振興民族,就必須刷新國民的思想觀念,重鑄國魂。于是,一場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在中國展開。它就是,新文化運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段歷史。
【板書課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既可以讓學生對本專題主題近代中國人想西方學習歷程的宏觀了解和對之前所學知識的回顧,又可以順理成章過渡到新課的學習。
5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
設問5:他想干什么?此時不敢明目張膽,卻在思想領域興風作浪。深受民主革命洗禮的知識分子自然也會在思想領域對他迎頭痛擊。
材料二:(20世紀初國民之靈魂) 鏡頭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門戶前的對聯:
鏡頭二:魯迅的《藥》描述的人血饅頭
鏡頭三:唐氏自殺殉夫成就烈女稱號
設問6:用自己的話總結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結合材料探究新文化運動前的社會狀況是什么? 設問7:假如你是當時的中學生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師生共同總結:【展廳二:新舊沖突】-----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一段近代中國最黑暗的時期…… 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 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
【設計意圖】用PPT陸續出示材料,通過史料和歷史圖片,讓學生更好的分析理解新文化運動發生的
華老栓是市鎮市民,夫妻辛勤操持著一個小茶館,是普通的勞動人民。他的兒子華小栓患有嚴重的癆病,他不去求醫,卻相信別人說的人血饅頭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計去找人血,他拼命積攢銅錢,只想著盡快把人血饅頭取到手,好醫治他兒子的癆病。至于流血的是誰?為什么被殺以及人血饅頭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沒有去想過這些問題。 民國初年,北京《中華新報》曾登了一則新聞,有一女子唐氏19歲,許配張家 ,還未嫁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了做烈女,唐氏選擇自殺殉夫,歷盡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絕食,最后服用砒霜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6
歷史背景。問題步步推進,剝筍似地讓學生在閱讀、合作分析中體會并且懂得:袁世凱復辟封建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為復辟帝制做準備,人們的覺悟落后表明民主共和并未真正實現,,進而理解新文化運動發生的必要性。用“假如……”讓學生“神入”歷史,回到歷史現場,感受國民尤其是女子通過自殘身體取得社會認可的悲慘境遇,展現女子無獨立精神意識的客觀事實。
總結過度: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們在北京大學暢所欲言,并通過《新青年》等刊物宣傳新思想、新文化,那么他們重點宣傳哪些新思想、新文化來沖破封建傳統思想的網羅,啟迪國民、改造國民舊思想呢?
【展廳三:獻計獻策】
設問8:用什么來拯救你,我的同胞???
材料一 民主是叫人去投票,叫人知道對于政治有很大責任,然后自然養成一種政治人才。 ——摘自高一涵《實行民治得基礎》
材料二 科學者何?綜合客觀之現象,訴之主觀之理性。士不知科學,襲陰陽家符瑞五行之說;農不知科學,無擇種去蟲之術;醫不知科學,復不藥性無常識之思維。
——摘自《當代二大科學家之思想》 材料三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藝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
問題一:德、賽兩先生指的是什么?
問題二:請你舉例說明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位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問題三:這段話反映了陳獨秀怎樣的態度?
材料四 我有手足,自謀溫飽;我有口舌,自陳好惡;我有心思,自崇所信;一切操行,一切權利,一切信仰,唯有聽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斷無盲從隸屬他人之理。
—— 摘自劉叔雅《叔本華自我意志說》
材料五 要以近代人的言語(白話文),來表達近代人的思想、情感;打開傳統束縛,解放學術思想,
7
反對違犯人性的文學。
—— 摘自羅家倫《新文學》
設問9:閱讀材料,說說上述材料反映新文化運動什么內容?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指什么? 設問10:你是如何理解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內容的?
總結過度:這些新思想、新文化能被大眾所接受,通過的手段就是文學。“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牽涉到文學上? 這因為文學是傳導思想的工具。
【探究新舊文學表演】將學生分為兩組:
一組準備新文學方面的劇本內容和表演 一組準備舊文學方面的劇本內容和表演
總結:【展廳三:除舊布新】-----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民主、科學…… 新道德、新文學…… 前所未有的堅決和徹底……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通過設計大量的史料及圖片,一方面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另一方面讓學生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深入挖掘新文化運動的四項內容。在經過初步感知和深入挖掘后,逐步提高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發展。
總結過渡: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因而它既是一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前期的新文化運動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后期內容又有了新的發展。隨著新文化運動使人們思想的解放,乘著俄國十月革命的東風,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傳播,中國人在近代經過艱難的探索終于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理論武器。那這場新文化運動產生這樣的歷史影響呢?
【展廳四:文化開放之新觀念】 材料一:
8
案例1:第一:不纏足;第二:識字;第三:男子不得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見不合可以離婚。
——摘自《蔡元培的征婚啟事》
案例2:1919年,鄧春蘭上書北大校長蔡元培,信中稱:婦女與男子應職業、政權一切平等,應以男女教育平等為基礎,國立大學增設女生席。
——摘自《春蘭上蔡校長書》
設問12:閱讀案例材料,由此可以看出女性觀念發生了哪些變化?舉例說明觀念變化對個人的影響。
材料二:
設問13:如何評價新文化運動? 材料三:
設問14: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
【展廳四:萬象更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如春雷一般…… 驚醒了無數青年…… 影響了一代人…… 也影響了一個時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與文化落后之倫理覺悟形成對比,學生可在對比感受新文化運動前后女性
將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閣,廢除漢字,采用“世界語”。 ——錢玄同 “無論政治學術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國的法子,絕對是兩樣, ……”。“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 ——陳獨秀
9
觀念的變化。材料選擇和問題設計從民眾的社會生活入手,讓學生貼近生活,真實感受新文化運動后民眾道德觀念的改變,進而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結束語】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讓我想到了馮驥才老先生的一句話:“思想是一個民族的筋,抽調這根筋不足以讓這個民族滅亡,但足以讓其癱瘓。”
在救亡、變政、啟蒙的近代多重奏中,新文化運動在其中的作用主要的不是變政,也不是救亡,而是思想變化上的啟蒙。它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改造國民性),摧毀舊傳統,重建嶄新的華夏文化。
——《重新認識百年中國》上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