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_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_寧夏 - 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_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_寧夏 - 銀川
目 錄
一、教學立意.......................................................1 二、設計思路及亮點.................................................1 三、教材、教學對象及教學環境分析...................................1 四、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分析...........................................2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2 六、教法和學法分析.................................................3 七、師生課前準備...................................................3 八、教學過程設計...................................................4 九、板書設計.......................................................7 十、課后反思.......................................................7 十一、小短劇臺詞...................................................8
1
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 《社會生活和經濟的變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立意
教學立意:本課以“社會生活和經濟的變化”為主線,將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等落實到課堂。在第一目中,合理運用自拍歷史小短劇和課本資源,將教學內容“社會生活的新變化、特點”自然展開。在第二目中,通過圖片、史料、折線圖、歷史地圖等資源,直觀了解榮氏茂新面粉廠發展歷程,以小見大,從個別到一般,最終落到民族資本主義三個發展階段和特點。在此教學過程中,運用追問、合作探究、置疑、觀察圖片等教學策略,將教學目標逐一落實。本課的設計,注重學生思辨思維的培養,也將銀川市推進課堂變革的五項標準融入其中,真正體現了新課改對歷史課堂的要求。
二、設計思路及亮點
教學思路:本教學設計致力于構建思辨型歷史課堂,為了更好達成設計初衷,在新課標指導下,結合本校學情,將本課第一子目設計為:找——生活變化、探——變化原因;第二子目設計為:明——歷史名詞、識——代表人物、理——發展歷程及特點,條理清晰,重難點更為分明,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會更輕松。
本課設計的亮點:1、以榮氏為線索貫穿整節課。2、注重學法指導和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發展。3、進一步培養學生找依據的意識,并且落到實處。
三、教材、教學對象及教學環境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后,民族工業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艱難成長。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課位于本冊的倒數第二課,是鴉片戰爭后,西方文化、器物等紛紛進入中國,近代中國被迫成長、探索,被強制拉入西方工業文明的輻射范圍之內,由此引發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梢哉f,與前面所學內容成因果關系。
教學對象分析:八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思維活躍,課堂表現積極主動,易于接受感性、直觀的、沖擊性強的事物。但是缺乏專業、系統的歷史知識,所以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2
教學環境分析:本校為城市學校,學校多媒體和網絡使用非常方便,學生對多媒體的操作相對熟練,所以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學生與多媒體的互動非常容易。另外,學生無論在家還是在校,查閱本課相關資料也很方便,基本上課前預習的作業都能完成。
四、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分析
課標要求:以張謇興辦實業為例,初步認識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單元目標:從晚清到民國,伴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和社會政局的更替,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教育文化事業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以課標和單元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章節的教學要求和本校學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課堂中觀看課前準備的歷史小短劇和閱讀課本內容,深刻感受近代中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變化。
2、通過教材文字資源和教師提供圖表、圖片,材料的解讀、分析及視頻的播放,初步認識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歷程及階段特點。
3、通過對“榮氏企業為何能延續至今”的探究,初步培養學生正確、全面看待歷史發展的學習能力,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設計依據:“學生認知發展成為教學基本依據”,教師對本節課在課程體系或教材體系中設定的教學目標與本班學生當下的學科知識背景和能力水平之間存在的差異有準確的判斷。所以,本設計以課標為指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校學情而制定了以上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①民族資本主義的各階段發展特征及特點,代表人物:張謇、榮氏兄弟;②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
難點:理清榮氏茂新發展階段及分析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特點。
設計依據:主要依據課標設計重點,而難點則是根據本校學情而制定,這對于學生接受是難點,教師如何處理也是本課難點。處理手段:我采用學生自學課本,教師引導,借助自編自導的視頻等手段突破本課重點。對于民族資本主義的
3
發展歷程的曲折性學生尚未有直觀的認識,一是希望通過“榮氏茂新面粉廠”為線索,以小見大解決這一難點。 六、教法和學法分析 1、教學方法:
(1)演示法。用多媒體再現歷史,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達成教學目標一)
(2)引導法。教師在新課學習環節中適當引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培養質疑的學習態度。教師抓住課堂生成資源,更加有利實現本課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目標一)
(3)讀圖法。通過學生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圖示,培養其分析、歸納的學習能力。(達成教學目標二)
(4)講述法。結合多媒體向學生闡述各階段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達成教學目標二)
(5)討論法。對于難點問題讓其展開討論,一則可加深印象;二則可提高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三則在討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思辨思維。(達成教學目標三)
設計依據:本校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一些簡單分析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的方法,因此,我對于重點采用講述法、讀圖法和演示法。難點采用小組合作討論法,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創新等思維,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都得到提高。
2、學法指導:
針對本課知識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特點,學生適合根據教師所設計的環節采取自主方式學習,在教師講解的時3候,學生可通過聽講的方式對自己的知識鞏固加深。
設計依據: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并非領導者,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符合新課程標準中的學生觀。
七、師生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精心準備教學所需資源
4
學生準備:
預習課本內容,進行簡單的勾畫和標記。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了解課本基礎知識,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習興趣而有利于本課的學習。
八、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第一小節:社會生活的變化 播放小短劇和閱讀課本
小結:社會生活的變化 引導:質疑。探變化原因
第二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網絡查詢概念: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代表人物:張謇、榮氏
探析:榮氏企業為何能延續至今?
課堂小結
分析材料,小組合作填寫
表格二:茂新發展歷程 學生體驗
教師活動
填寫表格
指導、展示
追究變化根源
立足課本、觀看視頻
1、分析材料、歸納
總結。
2、觀察圖表、地圖,概括特點 3、
正確、全面看待歷史
構建知識體系
展示、分析
小組合作 引導歸納
總結
溝通、討論 發表質疑
通過曲線圖,落實階段特征,總結發展特點。
5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或依據
導入
第一子目:社會生活的變化
第二子目: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展示教師個人衣著變化、順勢進入課題
播放自編自導小短劇
(本環節主要運用視頻編輯軟件)
利用追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設置疑問情景,讓學生多問為什么? 過渡: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發生了變化,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出現一種新形式的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名詞解釋——民族資本主義 (本環節采用網絡查詢、截圖功能) 代表人物:張謇 講述:張謇建立的代觀賞變化,進入情景,融入課 題
結合短劇內容和課本內容,填寫表格。并且找到依據。
展示學習成果,并從表格中總
結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 (本環節運用了擦除功能)
積極思考,表達心中質疑。
閱讀資料,了解什么是民族資本主義。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名九命可恥之官” 思考:從張謇身上體會了什么樣的精神品質?
運用教師服飾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也體現了本民
族的服飾自信。
學生課前準備,讓學生走進歷史,歷史走進生活,讓學生潛能得以釋放。
結合歷史現象去思考變化的背景原因,體現了歷史學科中“歷史解釋”素養。
給與學生思考的空間和表達質疑的機會,是對學生起碼的尊重。課堂中有必要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大膽質疑。
歷史名詞對于學生來說較為困難,需要教師舉例,以通俗的語言或者事例來講解,學生更容易理解一些。 利用名人名言更加體現出張謇的個人品質,從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例如“唱國歌”談愛國,學生更能深刻
6
表企業以及生平。
榮氏兄弟:播放視頻
點撥:茂新面粉廠(兵船)
講授:大事記的解題方法。
要點理清:1、各階段發展特征。
2、各階段發展的歷史背景。
(本環節主要采用希沃標記、擦除功能)
不夠直觀形象,用折線圖來補充總結。 從折線圖中引導學生總結特點:曲折。 出示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圖。 (本環節采用希沃截圖、放大功能) 板書并記錄
仔細觀看大事記。
在老師的指導下,合作完成表格2,并且展示學習成果。
觀察折線圖,思考,圖中為何會出現虛線?
民族資本主義和茂新面粉廠的
發展軌跡幾乎一樣。 分析歷史地圖,總結特點。 1、曲折
2、地區行業分布不平衡
體會愛國情懷。
大事記是很多老師在上課間不常用的學習材料,當然解題方法的講授,讓學生面對這種“不常見”變得從容,當然也積累了學習歷史的方法,同時合作是必要的。
折線圖就是落實學科素養中的“時空觀念”素養,學生通過折線圖能更加清晰、直觀的感受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過程十分曲折。
運用歷史地圖,不但提高學生“史料實證”素養。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的讀圖方法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部編教材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升課堂的立意,注重課
7
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茂新面粉廠后來怎么樣了?
展示圖片。
升華課堂,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提升本課的立意。
課堂小結:板書
探究:榮氏企業為何能延續至今?
回顧知識點
堂的價值導向,本課利用茂新面粉廠發展的軌跡,探究命運得到改變的原因,順其自然,也加深了對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的認識。這同時也落實了“社會是向前發展的”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素養。
構建知識體系,加深對本課知識的掌握。
九、板書設計
第25課 社會生活和經濟的變化
十、課后反思
1、本課堅持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理論指導,真正讓銀川市推進課堂變革的五項標準到實處。
2、對教材的整合,讓知識更加線索化。將課本內容整合為“社會生活的變化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整堂課由易到難,結構嚴謹,條理分明,能與學生互動。
3、學生能自己閱讀課本,為上新課做了充分的準備,也為課堂增添了一些亮點;部分同學還能參與課前小短劇的排練和錄制,為本課增添了趣味性。
找
探
明
識 理
生活變化
變化原因
歷史名詞
代表人物
五個階段及三個特點
8
4、在突破難點時采用教師講述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真正的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5、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表達質疑的機會,尊重學生,也鼓勵了和培養學生形成思考的好習慣。 十一、小短劇臺詞
歷史課劇本 第一節
榮德生:哥、哥
榮宗敬:喲,你這昨天才拍電報的說啟程回家,今天便到了。 榮德生:喲,嫂子也在呢。對啊,火車就是快的很。 榮宗敬:你這穿的啥?
榮德生:中山裝,城里人可興穿這個了。 榮宗敬:來讓我好好看看。 榮德生:轉圈。 榮宗敬媳婦:(手捧書看)二弟,喝點啥呢? 榮德生:隨便,喝啥都行。 劉姐:(站在旁邊)那小老爺來杯咖啡咋樣?前幾日剛去百貨商店采購的。
榮德生:可以可以。 劉姐:(退下)
第二節 劉姐:端杯上咖啡 榮宗敬:(動作)打開茶壺,喲,沒水了。劉姐,劉姐,給我也添點水 劉姐:拎壺,倒水,水倒滿,燙到榮宗敬。嚇得趕緊跪下求饒。 “老爺、老爺,我不是故意的” 榮宗敬:順手拿起毛巾,擦干。
榮德生:劉姐,今后別“老爺老爺”叫了,新政府提倡人人平等。 榮宗敬:對對對,劉姐,今后別跪,也不要磕頭,咱們榮家上上下下也應該改變改變。
榮宗敬媳婦:對對對,大家都應該改改。 劉姐:老爺太太,此話當真? 榮宗敬:點頭。
劉姐:那我不叫老爺叫什么?
榮德生:叫,叫先生,叫榮先生。
劉姐:先生?叫不慣,我還是叫老爺吧。
榮宗敬:好了,沒啥事,劉姐你忙你自己的去。 劉姐:(退下)
榮德生:哥,你這辮子也該剪了。
9
榮宗敬:是啊,都改朝換代了,還留著干啥。
榮宗敬媳婦:二弟,晚上想吃啥?我這趕緊吩咐下去
榮德生:嫂子,今天的晚餐就交給我吧,帶你們吃一次西餐,然后再看個電影。怎樣?
榮宗敬媳婦:這都是年輕人喜歡的,我還是在家吃點吧。 鞠躬退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