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漢的興亡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亡》貴州省 - 遵義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亡》貴州省 - 遵義
教學目標
了解“光武中興”的主要內容以及東漢衰敗的主要史實。
2
、引導學生比較“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的異同,歸納兩漢時期盛世局面
出現的共同原因,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3、知道東漢后期社會動蕩的原因
2新設計
增加學生活動,角色扮演一:豪強地主與流民。角色扮演二:外戚與宦官
3新設計
情景創設
4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 年齡較小,歷史知識比較薄弱,思維意識 較淺, 且東漢的建立與衰亡內容較為抽象,學生易產生厭煩情緒,故教師應遵循新課程的要求,采取靈活適當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對 課文靈活處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應該從動手、動腦、動口等方面調動學生思維,激發興趣。
教材編排了圖片、歷史故事等學生喜歡的素材,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發揮想象,組織 表演、討 論等形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5重點難點
重點:王莽改制,東漢建立,光武中興,外戚宦官專權。
難點:土地兼并嚴重,外戚宦官專權。
6教學過程
6.1第一學時
6.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東漢的興亡
1、展示東漢末年幾個軍閥的圖片
2、師:這些名人都是東漢后期的軍閥,那么東漢后期為什么會出現軍閥混戰的局面呢?(導入新課)
師:請學生瀏覽書本第71頁,我們一起回到歷史長河中,探索三國局面形成的原因。
1、介紹西漢末年的社會情況,簡要介紹西漢末年的社會問題,王莽篡漢而被農民起義力量滅亡。
2、劉秀借助農民起義的力量,打敗王莽,最后建立東漢
時間:公元25年
首都:洛陽
建立者:劉秀(光武帝)
3通過展示一些有關東漢建立初年的社會經濟狀況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東漢統治者建國后所面臨的問題。要鞏固統治就要恢復社會經濟,使人們生活有一定的改善,否則就如王莽政權一樣滅亡。(設置問題懸念,讓學生帶著一定的問題去閱讀課本。)
問題:1、劉秀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進行統治?
2、內容是什么?實行后東漢建立初年的局面會改善嗎?引導學生分析,并嘗試歸納它們的作用。
解釋“中興”:一個朝代由衰落而重新興盛,史稱“中興”。
展示史料,分析當時光武中興對于歷史的作用。(東漢時期經濟發展情況)
6、經歷了光武帝劉秀和他的繼任者漢明帝、漢章帝54年之后的漢和帝即位,東漢開始走向了衰落。光武中興對土地兼并問題有沒有解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自然過渡)
1、認真聆聽
提出問題,吸引學
創設情境,通過閱讀教材
得出結論
生興趣
2、認真閱讀,得出結論
3創設情境,學生充分的參與歷史討論
4、閱讀教材回答
感受歷史,了解東漢初年的社會情況。
6、帶著問題閱讀教材。
1、 東漢豪強地主勢力膨脹的表現。經濟上擁有大量土地,政治上“累世公卿”的政治特權,軍事上擁有私人武裝,把持地方或中央的政權。后期建立起具有一定政治、經濟、文化的塢堡莊園。
2、 展示東漢豪強地主的建筑風格,分析得出東漢的豪強地主除了占有大量土地,又有政治特權,同時擁有私人武裝,這對中央政權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除此之外,大量農民被迫依附于莊園中,成為世世代代的農奴。
3、豪強地主把持中央政權,表現就是外戚宦官專權嚴重。展示歷史材料,
講述東漢中期以后年幼皇帝執政的情況,(關于東漢衰落的內容課本很少,所以學生很難掌握,因此老師會播放一些有關東漢王朝衰落過程中的材料幫助學生思考。)
4、東漢地方土地兼并嚴重,豪強勢力膨脹,中央宦官外戚專權嚴重,導致東漢后期的社會動蕩。東漢后期的社會動蕩,導致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
東漢后期,政治極端腐敗,外戚宦官專權嚴重,豪強地主肆意兼并土地,百姓被迫流亡,大小起義不斷。
介紹黃巾起義。
展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歷史情況。
總結東漢興盛與衰亡:
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立
外戚宦官專權、豪強地主兼并土地、私人武裝—衰
5、拓展:當今中國的哪些惠民措施。
1、通過分析材料感受歷史
2、閱讀歷史教材
3、分析材料
1、分析東漢后期社會危機的存在
2、學生自主閱讀材料
3、自然引出三國局面形成的原因
4總結本課知識
5、學生討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