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歷史八上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_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歷史八上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_廣東省優課
《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1、以張謇興辦實業為例,初步認識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2、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辯、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最后一個單元的第一課,因經濟和社會生活是近代中國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本課是講完近代史主線脈絡后的專題補充。
本課有兩大內容:民族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課文內容多偏重變化的現象,但變化的根源卻在之前講的近代史主線里;課文內容繁雜零散,也需要用近代史的時間線索串聯起來。所以本課看似獨立,實則與之前的主體內容聯系密切,也就是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在西方工業文明和中國傳統農業文明共同影響下,經濟和社會生活逐步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并形成自身鮮明的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既可通過重新梳理近代發展脈絡深化時空觀念,也可從經濟和社會生活方面深化對近代社會的認識,建構完整而宏觀的知識架構。另外,民族企業家“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也是滲透民族責任感的重要材料。 【學情分析】
在知識和能力上,學生在之前的學習基礎上基本掌握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發展脈絡;但同時,初中學生在近代史的整體時空觀和宏觀知識架構上還是相對比較薄弱的。而且本課為中國近代經濟史和社會生活史內容,學生認識基礎較為薄弱,所以教師要對教學的資源進行豐富,擴大人物素材與史料素材,并且要進行精細的處理,以求能接近學生的認識與能力水平,做到深入淺出,在視角、聽覺等方面都形成較大的沖擊力,激發學生的思想火花。另外,本課是異地教學,教師與學生是陌生的,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關注與肯定,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教學目標】
1、 看圖說出近代中國交通、通訊、社會習俗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變化,結合材料,概括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追尋生活現象發生變化的社會根源。
2、 通過與洋務運動的對比,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實質,在時間軸上標出民族資本主義興起的時間。
3、 在近代史時間軸上找出張謇的生活年代,閱讀材料,了解張謇等民族實業家的創業經歷,結合所學知識,探討艱苦創業背后的社會根源,體會民族實業家迎難而上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 4、 結合材料,在坐標系上描繪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概括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結合材料分析發展困難的原因。
5、結合材料,簡要評價張謇等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再次認識“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樹立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特點。 教學難點:分析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特點,認識近代實業家們“實業救國”的愛
2
國情懷,樹立民族責任感。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課文有兩個子目: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這里把舊教材兩節課的內容融合在一節課里,內容很多,千頭萬緒。而且在課文的表述上,這兩部分內容沒有很直接的關聯,《教師參考書》上也把這兩個子目的關系定性為并列關系。所以如何整合全課,體現其近代化特色是第一個難點。另外,本課內容較多,時間和空間跨度都很大,如何正確確立時空觀念是第二個難點。
再考慮到本課的課程位置,那么無論是經濟變化還是社會生活的變化,都是在近代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所以本課以“風雨”這個形象指代近代中國的時代背景,貫穿全課。全課以“歐風美雨的洗禮——“風雨”中的理想——“風雨”中的實踐——“風雨”侵蝕不了的靈魂”四大部分為線索,重構課文。第一部分,從社會生活的變化現象入手回顧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第二、三部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下,考察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第四部分,感受民族實業家的拳拳愛國深情,實現情感升華。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特殊的見面禮 對著學生行一個作揖禮 模仿還禮 熱身、打破隔閡,從禮節上直
接感受生活的
變化
新課學習 一、歐風美雨的洗禮 出示近代交通、通訊、社會習俗、生活習慣的圖片 看圖說出: 1、近代中國有哪些新的交通和通訊工具 2、近代中國有哪些新
的社會風俗? 3、近代中國有哪些新的生活習慣?
直觀感受近代生活的變化 出示兩則材料: 1、近代生活情景圖 2、魯迅《故鄉》片段 他(閏土)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歸納近代生活變化的特點:新舊并存 談話引導法,理性認識變化的特點
出示兩則對比圖: 1、新舊交通工具 2、新舊禮節
對比歸納近代生活變化的原因:受西方工業文明影響。 談話引導法,理性認識變化的實質
二、“風雨”中的理想
簡介張謇及其救國想法 在近代史時間軸上找出張謇的生活年代,感受人物的身份及其通過個人經歷直觀感受其實業救國的愛國
3
——實
業救國 思想的變化 情懷
出示材料: 1、洋務運動的官辦企業圖片
2、最早的民族工業材料: 1869年上海發昌機器廠和1872年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分別是由工場手工業轉變為直接用機器生產的兩個典型例子。它是最早出現的兩家民族資本工廠。
——《民族工業發展史話》徐健生
1、對比歸納民族工業的實質 2、在材料中指出民族工業興起的時間
落實重點概念和知識點 出示圖片:
1、張謇的大生企業、榮氏兄弟、張裕葡萄酒企業 2、民族工業商品包裝 看圖歸納實業家辦企業的目的:實業救國 認識著名的民族企業,再次深
切感受“實業救國”的情懷。 三、“風雨”中的實踐 ——艱難曲折
1、提問:如果你在清末興辦企業,會遇到什么困難? 2、出示實業家的起家資本和創辦實業時的經歷: 材料一: 實業家 起家資本 張謇 0.2(萬) 范旭東 0.8(萬) 盧作孚 1只小輪船 榮氏兄弟 3.9(萬) 劉鴻生 20(萬) 材料二:
在選址建廠時,張振勛飽受地痞惡霸與地方舊勢力的刁難。張氏曾用30萬兩白銀賄賂大官僚盛宣懷等,有了大人物撐腰,廠子獲得了免稅三年,專利五年的特殊待遇。 張振勛苦苦尋找多位外國技師,都無法得到真正的釀酒技術。當張振勛培養出中國釀酒師,張裕葡萄酒獲得金獎時,卻被外國人要求貼上法國商標。
1、根據問題,預設困難
2、根據材料梳理困難,分析造成這些困難的時代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明確時代背景,為后文的民族工業發展艱難做鋪墊
出示學案(見附錄),簡單介紹閱讀材料的方法和描繪要求
根據學案材料,自主或分組討論,描繪民族工業發展的軌跡,并總結民族工業發展訓練閱讀材料的能力,直觀體驗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
4
的特點——艱難曲折 發展,解決難點
出示材料:
材料一:政府政策:
(戊戌變法) :提倡實業,設農工商總局和礦務鐵路中心,各省設立商務局……
(清末)振興商務,獎勵實業是清末新政的主題之一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作為憲法,明確了國民的平等,自由和各項權利,特別是財產權經營業權……
(南京政府)最初10年的統治期間,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政策措施。 ——《民族工業發展史話》徐健生
材料二:
一戰期間列強對中國出口 國別 減少比例 英國 1/2 法國 1/3 德國 停止出口 閱讀分析并歸納
出示材料: 材料一:
(抗日戰爭期間榮氏企業)許多工廠被日軍炸毀或占有,損失總計約值三千五百萬元,相當于戰前總資產的35% 材料二:
宋子文,蔣介石的大舅子(曾任財政部部長、外交部長等職),1937年僅以100萬元代價侵占了卷煙業中最大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
閱讀分析并歸納:影響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三座大山
1、思維導圖歸納民族工業發展特點
2、出示地圖和行業分布圖
分析歸納:民族工業發展不平衡,總體落后的特點
四、“風雨”侵蝕不了出示圖片和視頻材料:
1、大生企業體系圖以及張謇陪葬品清單:
閱讀材料并總結: 實業家把“實業救國”
的理想貫徹始終,勇
情感升華,顯示出近代民族實
5
的靈魂
張謇的陪葬物品: 一頂禮帽 一副眼鏡 一把折扇 一顆乳牙 一束胎發
2、播放視頻:《范旭東救國》 于擔起民族大任 業家們在民族危亡時敢于承擔社會責任的愛國情操,深化民族實業在近代歷史的作用與地位。 出示中山裝圖片,以及設計說明 1、歸納近代中國的特點:融匯中西 2、借助中山裝的設
計說明進一步說明近代中國融合西方工業文明和東方愛國責任感
借由生活變化的現象總結本課知識點,加深對時代的認識。
【板書設計】
【教學評價設計】
被譽為千年商都的廣州也曾經是民族企業的發源地和聚集地。同學們可以根據以上兩段材料,自組小組,任選一個民族企業或企業家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查
西方工業文明
民族工業的發展 社會生活的變化 制約:曲折發展 抗爭:民族大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 材料一:19世紀70年代開始,廣州地區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陸續出現,計有:繅絲、造紙、火柴、電燈、機械制造等工業企業。 ——廣州市經濟研究院《廣州近代經濟史》
材料二:廣州(及周邊地區)民族資本主義代表: 陳啟沅:繼昌隆機器繅絲廠(1872年廣東南海) 陳濂川:陳聯泰機器廠(1882年廣州荔灣西關) 衛省軒:巧明火柴廠(1889年廣州芳村、番禺等地) 鐘星溪:宏遠堂機器造紙廠(1889年廣東南海)
黃秉常:廣州電燈公司(1890年廣州越秀文明路一帶)
6
閱資料、實地走訪等形式深入了解該企業(家)的創業故事和發展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做報告(同時提交完整的word或ppt報告)
附:活動評價標準
評價指標
表現描述及賦值
評價方式 自評 互評 師評 小組合作
1、 有明確的組名,小組成員分工明確。 2、按時出席小組集中會議,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意見時,用語文明、表達清晰,溝通良好。 3、積極完成本項目任務,不敷衍了事,主動為同伴或其他項目成員提供必要的幫助。
0-10
0-10 0-10
項目成果
資料查找 資料來源較廣,類型多樣,內容豐富、典型。 0-15 論點主題 論點(主題)清晰明確,能聯系所學知識,能適當總結升華。
0-15
報告攥寫 內容緊密圍繞小組主題展開,把小組的資料合理安排展示,圖文并茂,重
點突出,整體結構完整,用詞準確。 0-20
學術規范 引用標注項目齊全,文后附有參考資料清單
0-10
現場展示 語言運用準確、豐富,聲音洪亮清晰,臺風穩健,時間預設在10分鐘以內。
0-10
【教學反思】
1、以行禮的方式作為導入,既讓學生活動起來,迅速打破師生間的隔閡,又直接切入主題;
2、本課以社會變化現象開始,從直觀感受帶領學生分析變化背后的原因,聯系之前學過的知識,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并且在近代史宏大的歷史背景下,通過對比落實民族工業的概念和產生的原因;
3、民族工業的發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但學生普遍對經濟內容感到陌生、枯燥,學習動力不大。對此,我精選材料編寫學案,以文字和圖表等多種方式呈現出來,學生通過閱讀材料自主描繪民族工業的發展軌跡。這樣設計,一是指引和訓練學生閱讀各種材料的方法;二是用細節材料支撐課本生硬的結論,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觀念和素養;三是通過閱讀材料和對比,初步滲透官僚資本主義的概念;四是學生通過自主描繪民族工業發展的曲線,直觀化地化解難點。
4、選取張謇和范旭東等民族實業家的生活小細節,以文字和視頻的方式呈現,并且配合師生對話,體會民族實業家對國家的責任擔當和拳拳的愛國之情,以情感升華情感。
5、由于場地和設備的不熟悉,上課時出現了點小瑕疵,時間把控得也不是很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