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 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 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福建省級優課
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❶教學分析➷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知道近代以來中國人在生活方式的變化;分析理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和社會生活變化的特
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資料、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師引導,學生主導,共同探究問題,提高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中國近代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讓學生感受到張謇、侯德榜等人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民族
情懷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難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和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
❷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播放《中國夢》音樂視頻和習近平說話的一段視頻
教師活動:一曲中國夢把我們帶回了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難忘歲月。當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史后,中華兒女就有一個夢想,一個民族復興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民族復興》展覽時強調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實現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振興民族工業、改善人民生活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所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二、互動新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板書或多媒體顯示) 教師講解:什么是近代民族工業?
近代民族工業是指產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的民族資產階級興辦的資本主義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用、民用企業都應屬于民族工業。 1.教師出示:材料課后活動《張謇》《大生紗廠》 毛澤東說:
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課件展示)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20頁“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目的全部內容,閱讀【備 源】之“2.張謇”,思考一下 張謇為什么被譽為“狀元實業家”? 張謇什么時候創辦企業? 為什么要創辦企業?
- 2 -
他提出了什么口號?
他創辦的企業中較早的家工廠? 他還從事了其他什么事業?
學生閱讀后,分析回答,教師給予指導
(1)張謇是清末狀元,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到家鄉創辦實業,故被稱為 元實業家”
(2)張謇開始創辦企業是在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簽訂后。
(3)張謇創辦企業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 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 (4)張謇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 (5)張謇創辦的企業中較早的是大生紗廠 (6)張謇把掙來的錢用于興辦文化和公益事業
教師出示圖片《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南通師范學校》《張謇實業 救國業績一覽表》
教師講解:中國封建社會地位的排列順序是“土、農、工、商”,狀元是“士”中的極品,最受人羨慕和尊敬,而工商業卻是被士大夫們看不起的“末業”。一個狀元竟然“舍本逐末”,棄官從商。從張謇棄官從商,“實業救國”等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發言:張謇有愛國之心,希望通過興辦實業來抵御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從張謇的這些行為中,可以感受到他強烈的愛國精神和不懼世俗中的勇氣,這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
教師講解: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勵創業,涌出了一大批“實業救國”的企業家們,其中榮氏兄弟也不乏愛國之情,今天我們也被邀請到他們的記者招待會上,我們就一起交給臺下的記者吧,其他同學認真聆聽的同時,將他們的發展史把這個表格填寫。
時間 發展情況 原因 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一戰后 抗戰勝利后
- 3 -
表演課堂劇《榮氏兄弟記者招待會》
教師活動:陽光總在風雨后,晴天終究是會到來的,這會,我們也希望榮老能夠心想事成,將我們的名族工業發揚光大!謝謝榮老兄弟為我們解答,請到后臺休息片刻。
面向同學,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表格,教師訂正如下: 時間 發展情況
原因
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 民族工業的萌芽,發展緩慢
1、洋務運動
2、受封建制度的阻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黃金時代
內因:辛亥革命成功
外因: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一戰后
再度受挫,陷入困境
帝國主義卷土重來
抗戰勝利后
頑強掙扎,凋謝萎縮
除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 雙重壓迫外,還遭到官僚資本 主義的摧殘。
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主義,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掃除了障礙;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③各種實業團體和個人、海外華僑紛紛投資創業;④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迅速。
2.教師提問: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戰后繼續發展,但到了20世紀30、40年代卻為什么陷入了蕭條?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這一時期民族工業受到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外,還受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
教師總結:榮氏企業發展的曲折歷程,正是舊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中我們也看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
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上的敘述,說說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 課件展示相關材料
學生回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發展較小。 教師提問:還有其他的特點嗎?
學生回答:總體發展滯后,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等。 教師強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從誕生起就深受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以及后來的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造就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發展特點。
二:社會生活的變化
過渡語:國門的被迫打開,也使得中國的民族工業有所發展,但實際上國門的打開,是不是就只影響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嗎?是不是也給我們帶了其他方面的影響呢?
觀看視頻《讓子彈飛》中“馬拉火車”的片段,
1.教師講述: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到中國,促進了中國近代社會的變化。
請同學們閱讀數材第122頁“社會生活的變化”一目的全部內容,思考一下,中國近代社會生生活的變化,主要表表現在在哪些方面?
學生閱讀教材后,分析并回答: (1)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出現
(2)人們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也開始發生深刻變化 (3)飲食、服飾、婚喪禮節以及休閑娛樂方式日益開放。
教師講解:課前,曾讓同學們搜集材料,為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的變化設計一次展覽,注意是口頭展覽,并不是實物展覽。下面,我把全班分成三組,分別從交通、通訊、習俗習慣等三個方面為展覽的舉辦做一些準備工作。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相關問題進進行討論,接著每組派兩名同學,其中一人 介紹近代之前的社會生活某個方面的情形,另一人則介紹近代以來該方面出現的 新變化,其他人可以及時進行補充或者糾糾正。 三個小組分別討論醞釀,依次展示。 第一展廳: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馬車、木船、轎子等。
近代有: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 教師及時設問:新式交通工具與中國傳統交通工具相比,最主要的進步是什么? 學生回答:原來的交通工具是由畜力和人力作為動力的,現在被機器所取代。 第二展展廳:通訊工具
中近代之前有:喇叭、烽火臺、驛站、信鴿等。 近代有:電報、電話
教師出示情境問題:如果你從家里到上海,怎么給家人報平安? 學生回答:電報、電話。
教師總結:這些新式通訊方式給當時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是歷史的進步 第三展廳:習俗
辛亥革命之前:男人留辮子、行跪拜禮、稱呼“老爺”“大人”等。 辛亥革命之后:剪辮、易服、改稱呼等
除了社會習俗的變化之外,人們的飲食、服飾、婚喪禮節以及休閑娛樂方式也
- 5 -
日益開放,出現了崇洋逐新的趨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煙、洋布在沿海城市成為時尚,文明結婚、集體婚禮、公葬、追悼會等新式婚喪禮節紛紛出現,公園、咖叫館也在大都市風行一時。
教師提問:這些變化大都是在什么時候出現的?從以上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社會文明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學生回答:這些變化大都是在辛亥革命后出現的,從中可見當時社會文明的發展趨勢是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互相尊了
教師出示旗袍圖片、中山裝圖片,將所有學生的情緒都調動起來
學生活動:學生走秀,旁邊講解員講解旗袍和中山裝的構造。
教師講述:中山裝和旗袍是民國時期主要服裝,人們穿著中山裝盡顯男人本身,身穿旗袍展現女性窈窕身姿,將女人的嫵媚典雅、山水韻律盡情體現,在絢麗的色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總體上來說時不平衡的。請同學們概述一下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總體特征。
學生:變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區的變化大于內陸地區的變化,東南各省的變化大于西北各省的變化,大中城市的變化大于廣大鄉鎮的變化,受過教育和教育程度較高的民眾的變化大于沒有受過教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
教師活動:展示材料,提問:
材料:晚清時期的移風易俗一方面受到外來習俗的影響,另一方面也來自中國內部新興資本主義因素的驅動,……西方的生活方式植根于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而中國內部新興的進步力量源于本國內部新興的資本主義因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內部新興進步力量為振興國家的理論與實踐的努力,無不反映小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同傳統的封建經濟的沖擊。
合作探究:根據材料歸納,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 1、西方工業文明的傳入。 2、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延 伸 探 究
近代社會的移風易俗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況 ,是歷史的進步,那么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有哪些急需改進的不良習俗和風氣呢?如何改進呢提提你的建議!
學生自由回答!
- 6 -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沿著先人的足跡,走進了百年前的中國,目睹了我們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年代,不斷求新求變,創辦中國自己的民族工業,改變以往社會中的陳規陋習,使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乃至生產生活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回顧過去,細看今朝,使我們再一次感悟了:生活原本是一支不和諧的歌,有痛苦有寂寞,有幸福也有歡樂;生活同時又是一支和諧的歌,但需要你努力追求、不懈追求和奮發開拓。同學們,加油吧,期待著你不平凡的人生演繹精彩的生活!
課堂小結:
課后習題
❸板書設計➷
一、狀元實業家張謇:大生紗廠、“實業救國” 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1.產生萌芽 2.發展
3.“短暫的春天” 4.再度受挫
三、社會生活的變化 1.交通通信 2.社會習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