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漢的興亡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亡》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亡》福建省優課
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2016年人教新版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亡》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選自2016年人教新版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內容。東漢是承接秦朝和西漢兩個大一統王朝的第三個大一統王朝,前期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它與秦朝西漢一起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本課是今年2016年人教新版根據2011年新課標而增加的。 二、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帶有活潑好奇的童真,對于學習熱情和興趣高,但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還有不足之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光武中興,了解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
2.比較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的異同,總結中國古代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培養分析,比較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史料,理解光武中興和外戚和宦官專權的原因。
2.通過搜集光武帝劉秀的故事,了解這個人物,進一步理解光武中興出現的原因。 3.通過展示當時的民謠,了解東漢中期以后出現的社會狀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講解柔術治天下和以文治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興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孫起到的推動作用,懂得國家的興旺,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文化事業的繁榮。
2.通過對光武中興出現原因的分析,進一步認識專制體制下王朝的興衰與統治者的治國方
略息息相關。
四、教學環境
囗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囗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囗移動學習 囗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1、使用得媒體和技術:(1)PPT課件(2)交互式白板
2、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節:(1)PPT課件為授課平臺(2)EN白板一直調于右側,在和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反饋時使用標注筆功能;
3、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精美真實的畫面如數字故事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利用多媒體和技術使得課堂容量大一些,使得知識結構能完整地呈現。使用交互式白板備注,能及時標注重點和知識差異,使學生印象更深,更好掌握。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 1. 課前預習
了解西漢的滅亡
微課判斷《王莽篡漢》
2.習題導入 展示《西漢國力興衰曲線圖》,要求學生回答西漢國力上升時期,鼎盛時期,滅亡時的歷史人物。
利用PPT及交互白板要求學生上臺板書
3. 新授課
播放《劉秀—沒落王子逆襲記(數字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了解光武帝劉秀的身世及奮
斗史。
利用PPT播放圖片和音樂
一、東漢的建立
展示東漢版圖和首都位置,與西漢首都做對比,提問1:為什么叫東漢? 展示材料一:
“禍拏未解,兵連不息,刑法彌深,賦斂愈重。„„父子流亡,夫婦離散,廬落丘墟,田疇蕪穢”,以致“匹夫僮婦,咸懷怨怒”。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列傳》”
提問2:漢光武帝對于面臨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樣的政策鞏固他的政權?
提問3:各項措施的目的何在?
提問4:這些措施的目的有沒有什么共同點?
展示“劉邦和文景之治時期的政策”,與光武帝劉秀的措施進行對比分析。
生對比長安和洛陽位置,得出結論:洛陽在長安之東,故名。
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光武帝的三項措施
生思考歸納:
①發展農業生產,增加勞動力,提升糧食產量,減輕百姓負擔;
②嚴懲腐敗,清明吏治; ③緩和漢族和少數民族矛盾;
生思考歸納:很大程度上考慮到了
老百姓的利益,得民心;
利用交互式白板簡要備注各項措施的
作用
播放PPT課件
提問5:光武帝劉秀和西漢劉邦、文景之志時期政策有何相同?為什么相同?
展示東漢初期、公元57年(劉秀去世時)、公元105年三個時期東漢人口統計表
提問6:通過閱讀此表,同學們看看,東漢初期經過劉秀的
一系列措施,東漢人口有了什
么變化?這又說明了什么?
展示《后漢書》中“王莽末年”和“劉秀時期”文字描述,進行對比;
展示東漢的銅奔馬、陶船、說唱俑等文物圖片; 通過文字和考古發現的文物可以印證,東漢初期在劉秀等一系列的“柔術治國”措施下,東漢國力迅速恢復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生對比思考歸納: ①相同點:重視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負擔,緩解社會矛盾;
②因為都經歷過政權末年戰亂,社會殘破,經濟蕭條,百姓流離失所等;相同的社會背景使得劉秀采取了與劉邦文景相似的措施;
生思考歸納: ①人口增長很快,
翻倍發展;
②說明社會政治穩定,經濟恢復發展,秩序安定;
播放PPT課件
過渡:東漢初年經過劉秀以及其子孫漢明帝、漢章帝等三代60多年的努力,國力漸漸強盛,這一點跟西漢初年劉邦和文景之治很相似,同樣也是60多年,然而與西漢迎來漢武帝的鼎盛時期不同,到了東漢中后期卻出現國力下滑,政權不穩的情況,這是為什么呢?
展示《東漢后期皇帝即位年齡及壽命》表
提問7:同學們算算東漢后期十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齡和平均壽命,然后想想,這會出現什么問題?
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師講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現象,
提問8: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局面,產生什么惡果?
展示《后漢書》中“跋扈將軍梁冀”和東漢末年天災的記載 東漢末年人禍加上天災,使得老百姓沒了活路,于是他們奮起反抗,爆發了著名的“黃巾起義”。
生:平均即位年齡9.5歲;平均壽命24歲;
生思考歸納:社會黑暗,內斗嚴重,東漢國力嚴重下降;
播放《三國演義》電視劇 “東漢末年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片段視頻
三、黃巾起義
師講解:公元184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對東漢政府沖擊很大,雖然最后被鎮壓下去,然而東漢也名存實亡;
總結 展示“東漢興衰曲線圖” 東漢的興衰給我們什么啟示?(得到哪些經驗教訓?)
生復習思考歸納:①成由簡、敗由奢;
②得民心者得天下,統治者要順應民心; ③要善于調整政策;
播放PPT課件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1. 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各種真實圖片,營造一個生動的歷史情境,使得課堂能豐富多彩,激發孩子學習探究的興趣;
2. 制作數字故事,特別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在數字故事中貫穿知識,加深記憶理解; 3. 利用交互式白板實現與學生的學習互動以及板書筆記的補充,加強對重難點的理解記憶; 4. 通過PPT課件,交互白板合理使用,使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更能有針對性的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