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16.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_山東省 - 濰坊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16.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_山東省 - 濰坊
高新區“教—學—評”一體化歷史教學設計
16.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課 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時
學科 素養
1.史料實證:突出歷史資料的運用,強調對歷史證據的重視,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科素養。
2.歷史理解:體會井岡山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找到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課標 分析
學習 內容 分析
大革命失敗后,在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曾效仿俄國十月革命,在城市進行武裝暴動,卻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此后,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創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南昌起義后,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并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工農紅軍,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井岡山道路。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即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經過艱苦斗爭,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井岡山道路。本課內容承接了上一課北伐戰爭,又為下一課國民黨圍剿共產黨,紅軍長征做好鋪墊,是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的關鍵時期。
2
學情 分析
1.已知
知識經驗:通過第15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曉大革命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需要尋求新的革命道路
生活經驗:通過課外閱讀及影視作品,學生對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等知識有所了解。 策略經驗: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文字材料等方式,學生能提取有效信息,解決部分問題。
2.未知: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井岡山會師等基本事實及重大意義。 3.障礙點:本課涉及知識點較多,學生易混淆;中國革命為什么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4.差異分析:約5%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不愿參與合作學習;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差別較大。 學習 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自學等方式,學生能夠梳理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八七會議等基本史實。 2.通過識讀地圖、分析材料、觀看視頻,學生能夠說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以及井岡山會師; 3.通過自主學習、教師點撥,學生能夠分析工農武裝割據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并能說出工農武裝割據形成初期取得的成就。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找到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同時學會面對挫折和失敗,要不屈不撓,善于總結經驗、教訓。
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重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難點: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突破措施:通過觀看視頻、和教師引導,掌握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提供史料和小組討論探究分析井岡山道路的開辟。
教學實施
環節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評價活動
環節一
導入
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教師引導:中國共產黨哪年成立?(生答) 出示各時期中共黨員人數統計數據, 1921年7月 57人 1922年6月 195人 …… 1927年4月 6萬人 1927年底 1萬人 1928年6月 4萬人 1934年 30萬人 …… 特別突出1927年4月到1927年底發生的變化,提出問題: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瘋狂迫害共產黨,面對這種狀況,中國革命的路在何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6課——《毛
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欣賞歌曲,融入上課情境。做好課前準
備,積極回答老師的
問題。
生回答: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
通過歌曲能初步
感受共產黨對新
中國的重要作用。
通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
3
環節二
新課講授
【學習目標】 PPT出示學習目標
1.能說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八七會議的基本史實。 2.能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和掌握中國
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3.理解和認識毛澤東開辟的井岡山道路,是從中國國情出發,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 今天的學習我們分為三個篇章,(出示三個篇章),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看第一篇。 第一篇:路在何方——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 【自主學習】 觀看視頻并結合課前預習回答: 1.國民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進行了哪些探索? 2.同桌之間交流這幾個事件的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意義等歷史要素) 提問: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進行了那幾次探索? 下面請與你身邊的最親密的革命戰友,也就是你的同桌交流這幾個事件的主要內容。 【問題探究】 基礎知識沒問題后,請大家幫老師解決幾個問題 1. 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F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 ——1927年周恩來在歡慶勝利時講話摘選 南昌起義除了打響了第一槍之外還有何意義?
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教師歸納:正是因為八一南昌起義是我們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所以我們現在把每年的八月一日定為什么節日? 2. 材料一:共產黨應當轉變過去的方向,堅決的發展與提高農民革命……共產黨現時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有計劃的盡可能的在廣大區域中準備農民的總暴動,利用今年秋收時期農村階級斗爭劇烈的關鍵。 材料二:對軍事方面,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蔣、唐都是拿槍桿子起的,我們獨不管。現在雖已注意,但仍無堅決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動非軍事不可……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毛澤東《在中央緊急會議上的發言》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2).針對材料中的“農民革命”和“軍事斗爭”共產黨提出
學生讀學習目標,
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活動一:學生觀看視頻,自讀課本,邊讀邊勾畫,找出相關問題。學生回答探索事件: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
活動二:同桌交流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的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人物、結果、影響等信息。
活動三:
1.學生閱讀材料,概
括南昌起義的意義。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
革命斗爭和創建人
民軍隊的開始。
2.閱讀材料,回答問
題。學生代表回答 (1)八七會議 (2)土地革命、武
裝斗爭
(3)為革命指明了
方向
通過觀看視頻和
自主學習,學生能
夠說出國民大革
命失敗后共產黨
進行了哪些探索,
同桌交流梳理出南昌起義、八七會
議、秋收起義的基本史實。
教師巡視課堂,觀察學生自主學習的概括和對課本
的勾畫。
提問C層學生南昌
起義的意義,考察
學生對材料的概括能力。
提問小組代表中B
層學生,說出鍛煉
學生的概括能力。
預設:學生概括不出“農民革命”和“軍事斗爭”的
內容。
措施:教師結合
4
了什么方針?
(3).毛澤東做出的“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論斷對以后的革命活動有何作用 3.秋收起義進攻城市受挫后,作出了什么決定?結果如何? “秋收起義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大家也都想進長沙,……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長沙那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人管不著或難得管的地方去,到鄉下去,在鄉下站住腳,養精蓄稅,發展我們的武裝力量。” ——摘自《秋收起義》 PPT出示秋收起義和 向井岡山進軍圖地圖,教師演示秋收起義的經過,加深學生理解。強調:三灣改編:把黨支部建在連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共創建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 4.出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表格,對比兩次起義 思考1: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在中國執行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 思考2:起義的結果如何? 這條道路在中國是否行得通?為什么? 思考3:中國的革命道路應該走向何方? 教師歸納: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失敗告訴我們,俄國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所以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將中國革命轉向農村的決定,中國革命走出了一條新路。 第二篇:路在腳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 1.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進軍農村后,我們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合作探究】 毛澤東為什么選擇進軍井岡山? 材料一:井岡山離廣東、福建不遠。俗話說:“一聲鳴叫傳四省。”這里反動力量薄弱。 材料二:井岡山地區位于羅霄山脈中段的湘贛邊界,……周圍五百余里,幅員廣大。另外此處地勢險要,森林茂密,只有幾條狹窄的小路通往山內,進可攻,退可守。 材料三:井岡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60℅,擁有各種植物3800多種。……周圍各縣農業經濟可供部隊籌措給養。 材料四:大革命時建立過黨的組織、工會、農會和農民武裝,黨和革命的影響仍然存在。 2.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隊伍不斷壯大,其他的武裝部隊也
3.學生閱讀材料、觀看秋收起義示意圖,說出三灣改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
建等事件。進一步了
解從秋收起義到創
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
3.學生思考問題,對比兩次起義,得出結論
(1)城市路線
(2)失。恍胁煌;
不符合中國國情 (3)轉向農村
活動一:合作探究 學生先自己分析材
料歸納答案,然后小
組內交流,最后展示。 反動力量薄弱;
地勢險;
物產豐富;
群眾基礎好。
八七會議提出的方針進行解釋。
按照圖片提問學生秋收起義后共產黨的革命路線。
隨機提問學生,考察學生共產黨將
斗爭從城市轉向農村的原因。
合作探究,小組展
示互評,學生能夠
分析毛澤東選擇
進軍井岡山的原
因。
5
趕來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匯合,有了井岡山會師 觀看視頻,請給大家介紹一下井岡山會師的情況。 提示:時間、人物、經過、創建軍隊 播放視頻《井岡山會師》
毛澤東和朱德在井岡山會師有什么重大意義?
【教師歸納】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中國革命也找到了一條勝利之路——工農武裝割據
第三篇:走向勝利——工農武裝割據 【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P78-79頁,回答問題 1.工農武裝割據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2.在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指導下,中國革命初步取得了哪些成果?
生自學后回答問題 【精講點撥】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進一步釋疑: 1.工農武裝割據
“工農武裝割據”作為一種革命理論,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必由之路。 2.革命成果 (1)古田會議
在農村相對落后的環境中,在黨組織和軍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環境下,如何才能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建設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
1929年12月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規定共產黨必須加強思想和政治路線的教育,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絕對服從共產黨的領導。 (2)星火燎原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各地的共產黨人也領導了武裝起義,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到1930年,全國各地創建了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其中以紅四軍為主在贛南、閩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面積最大 (3)建立政權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全國性工農政權的一次嘗試。標志著中國大地上存
活動二
根據視頻內容講述井岡山會師情況。 明確井岡山會師的意義。
活動三:
學生閱讀課本,找出課本上對應內容,并做好標記,積極準備回答。
聽講并標記課本,了
解古田會議確定的建黨建軍原則以及蘇維埃政權建立的概況及意義。
提問C、D層學生井岡山會師情況,能從時間、人物、經過、創建軍隊等方面準確描述井岡山會師情況。
通過自主學習,教
師巡視,觀察學生
勾畫課本。抽查A、B層學生回答。
教師點名學生回答
其他同學評價并完善補充 教師做好引導
6
在著兩個性質根本不同的政權,標志著國共對峙局面的形成。 【教師歸納】建立政權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在抗日戰爭時期打敗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在解放戰爭時期打敗國民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這些勝利的都取決于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正確選擇——工農武裝割據。
環節三
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
多媒體出示知識結構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自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共先是嘗試武裝斗爭挽救中國革命,但是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證明了,俄國以城市為中心的道路并不適合中國的國情。之后毛澤東決定向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在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共展開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使中國找到了一條通往勝利的工農武裝割據之路。
學生根據提示,構建知識體系,完善課堂知識。
學生根據教師箭頭提示,齊答共產黨探索過程中的事件。
環節四
學以致用情感升華
【學以致用】 小組合作交流: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探索經驗,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哪些有益的借鑒? 教師引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共產黨是如何做到從國情出發建設現代化的?
得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結論。 【情感升華】
教師總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永遠跟黨走,同心共筑中國夢!
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中國革命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等。
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互評,教師點評總結。
環節五 課堂檢測
1、我國把建軍節定在8月1日,是為了紀念( ) 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廣州起義 2、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建立的第一塊紅色革命根據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據地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湘贛革命根據地 D、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學生完成當堂檢測訓練,核對答案,個別題目交流討論。
教師通過對題目
的檢測,了解學生對該部分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