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凡爾賽條,九國公約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建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建設兵團 - 第八師
10.《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教學設計
新授課(1課時)
課程內容:了解《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知道戰(zhàn)勝國建立了戰(zhàn)后世界的新秩
序
【教學目標】
1.了解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召開情況 2.掌握《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 3.知道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作用 4.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
5.分析《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對中國問題的條款,懂得“弱國無外交”的道理 【重點】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主要內容 【難點】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含義和實質
【教學方法】:講授法、合作探究、小組討論展示
【活動方案】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它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是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而挑起的戰(zhàn)爭,1918年德國投降標志著戰(zhàn)爭的結束。戰(zhàn)爭結束了但斗爭仍在繼續(xù),斗爭由戰(zhàn)場轉移到談判桌上。(出示巴黎和會視頻,激發(fā)對本課學習的興趣)
師:戰(zhàn)后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世界都召開了哪兩次會議? 生: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一、《凡爾賽和約》(要求:了解巴黎和會概況,知道《凡爾賽和約》的基本內容,能正確評價凡爾賽體系。)
1.假如你是《巴黎時報》的一名記者,自始至終參與了巴黎和會的全過程采訪,現(xiàn)請你在會議結束之時,對本次會議的召開做一個綜述性報道,報道必須涉及到巴黎和會的時間..、地點..、任務、參與國家....、操控人物....、結果..
等要素。 (本報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表格呈現(xiàn)的是《凡爾賽和約》的基本內容,請認真熟讀后,思考表格后問題: 問題:從該條約的整體內容看,巴黎和會的實質是什么?該條約的哪一方面內容最能反映
這一實質?
學習閱讀一戰(zhàn)前后的歐洲地圖,并結合《凡爾賽條約》的內容,總結其產生的影響。(教師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的歐洲兩幅對比圖片)大家看一下一戰(zhàn)后的歐洲,主要的戰(zhàn)敗國家德國和奧匈帝國在領土上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并試著在地圖指出
生:主要是德國領土變小,波蘭的出現(xiàn);奧匈帝國分裂。
師:出示PPT展示在殖民地、軍事、賠款方面的內容分析《凡爾賽合約》的內容(教師引導,結合地圖共同分析凡爾賽體系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解決問題) 2.重分“陽光下的地盤”
誰要是簽署這樣的條約,他的手就會爛掉! ------德國總理謝爾曼 材料二
材料一
領土 重劃德國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阿爾煤礦歸法國開采;
軍事
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有協(xié)約國占領15年,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shù)不得超過10萬;
政治 德國承認奧地利、波蘭等國獨立。
賠款
[來源:學科網ZXXK]
由協(xié)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zhàn)爭賠款的總數(shù)。 殖民地
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①倒在地上的人代表誰?畫中的怪獸代表什么? 這幅漫畫反映的史實是什么?(德國;英法意美日)
②這兩則材料反映了德國人怎樣的感受?(德國人認為此條約是強加給德國的,過于苛刻,絕不可接受。導致了德國國內極端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情緒高漲,為納粹黨的上臺提供了沃土。) 教師指出:德國的不滿,表示戰(zhàn)敗國與戰(zhàn)勝國之間存在矛盾。
2.出示視頻《我的1919》片段,學生思考并回答:中國以什么身份參加巴黎和會?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提出了怎樣的合理要求?結果怎樣?由此引發(fā)了中國的什么運動?
顧維均在巴黎和會上慷慨陳詞,據理力爭,但外交努力還是失敗了!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說明了什么?給我們什么啟示? 說明:弱國無外交,外交是國家實力的較量。 啟示:要大力發(fā)展經濟,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教師補充:和會無視中國的主權和戰(zhàn)勝國地位,把德國原來在中國山東攫取的一切特權讓給日本。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和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引發(fā)了中國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中國代表最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教師指出:中國的不滿,表明會議并沒有解決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盾。 3.協(xié)約國和德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后,還和其他國家簽訂了一系列條約,這些條約與《凡爾賽和約》一起,形成了什么體系?該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哪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秩序? 4.國際聯(lián)盟的成立
(1)國 聯(lián): 1920年1月成立(一戰(zhàn)后建立的第一個國際性的機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2)操縱國:英法
(3)美國為何沒有參加國聯(lián)?由于在巴黎和會中沒有撈到實惠,美國國會拒絕批準《凡爾賽和約》,因而也沒有參加國聯(lián)。
教師指出:美國在巴黎和會中沒有撈到實惠,對會議結果也不滿意,表明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勝國也存在矛盾。
過渡:巴黎和會只是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西方的利益和關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強在遠東(東亞)和太平洋地區(qū)的利益和關系還沒有依據實力對比的變化進行調整。大戰(zhàn)期間及戰(zhàn)后,日本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qū)的擴張同美國在該地區(qū)的利益發(fā)生了嚴重沖突,也直接威脅到英國在東亞的利益。
二 、《九國公約》( 要求:了解華盛頓會議概況,知道《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能正確評價華盛頓體系。)
1.假如你是華盛頓會議的新聞發(fā)言人,在會議結束的那一天,請你對新聞媒體召開一場新聞發(fā)布會,詳細介紹該會議的前因后果,包括背景..、時間..、各種類型的國家..、結果、影響.....等方面內容。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好!現(xiàn)在我來詳細介紹關于華盛頓會議的有關情況: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有關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從條約的內容..、實質、影響.....等方面向大家進行簡要的介紹。(指出該條約獲利最大的是美國,受傷害最深的是中國,受限制最大的是日本。) 3.毛澤東為什么說華盛頓會議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表面上聲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的完整,實際上是肯定了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因為它宣稱要中國“門戶開放”、讓列強在中國的“機會均等”。這就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獨霸中國的局面,便利了美國在中國擴大侵略勢力,也便利了其它幾個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中國是華盛頓會議“安排”的最大受害國。
4.《九國公約》對中國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該條約的實質是什么?(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條約) 5.華盛頓會議的結果、影響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世界新秩序(知道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及其對戰(zhàn)后世界的影響。) 1.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進行采訪:假如你是德國人、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中國人,你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規(guī)定滿意嗎?
2你認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能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
實質:是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影響:暫時調整了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之間的關系,使世界暫時處于相對穩(wěn)定時期,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卻也為下一輪沖突埋下了隱患。
可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正像法國將軍福煦所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的休戰(zhàn)。二十年后,一場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爆發(fā)了。可以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一戰(zhàn)的續(xù)曲,也是二戰(zhàn)的前奏。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兩次會議(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兩個條約(《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一個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三個矛盾(戰(zhàn)敗國與戰(zhàn)勝國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盾、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勝國之間的矛盾)。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只能暫時調整了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之間的關系,使世界暫時處于相對穩(wěn)定時期,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卻也為下一輪沖突埋下了隱患。
五.板書設計
戰(zhàn)敗國與戰(zhàn)勝國之間的矛盾 巴黎和會 華盛頓會議 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勝國之間的矛盾 《凡爾賽條約》 《九國公約》 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 凡爾賽體系 —— 華盛頓體系
不能解決 暫時調整 【檢測反饋】
1.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和非洲統(tǒng)治秩序的是( )[來源:學_科_網]
A.巴黎和會 B.《凡爾賽和約》 C.華盛頓體系 D.凡爾賽體系 【答案】D
2.下列不屬于1919年巴黎和會內容的是( ) A.法國收回了阿爾薩斯和洛林 [來源:Z。xx。k.Com]
B.簽訂了《九國公約》
C.將德國在山東的侵略權益交給了日本 D.簽署了《凡爾賽和約 》 【答案】B
3.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戰(zhàn)勝國的分贓會議,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是( ) A.重新劃分德國疆界 B.瓜分德國殖民地 C.限制德國軍備 D.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獨立 【答案】B
4.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共同點有( ) ①少數(shù)帝國主義國家操縱會議
[來源:學科網ZXXK]
②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
③會議暫調整了列強之間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④兩個會議均損害了中國的權益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B
教學反思:本課以自主學習和問題探究為主要模式,積極開發(fā)和利用了學生課程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尊重和發(fā)揮,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再現(xiàn)歷史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情感體驗和思想認識的深化,教師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也能很好
的體現(xiàn),師生積極互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三維教學目標能夠順利落實。圖文結合,開發(fā)課程資源。搜集整理教材、圖書和互聯(lián)網上有關巴黎和會視頻資料,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幫助學生在眾多的資料積累中提取有效信息,更好第理解課程內容,為問題探究做好鋪墊。如視頻《巴黎和會》、圖片《五四運動》等。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課堂活動。通過圖文資料,以基本史實為依托,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組織開展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xiàn)課堂互動生成。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