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安徽省 - 合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課程標準】
了解《凡爾賽條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知道戰后世界的新秩序。
【教材分析】從本課的歷史線索來看,它處于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本課的學習既能促使
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知識的鞏固,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戰后形成的暫時的世界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本課的事件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所以說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學情分析】戰后世界體系是學生前期未曾單獨學習過的知識,相對于基礎史實,這段
國際關系史有難度,好在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分析、歸納和自學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授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以步步深入的問題啟發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記住巴黎和會召開的時間和操縱國家、《凡爾賽條約》的主要內容、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時間和背景。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了解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對中國的危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戰后帝國主義各國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爭奪的分析,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九國公約》實質的分析,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通過實施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揭露帝國主義的掠奪性、侵略性和強權政治的不公正性。通過了解巴黎和會對中國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國公約》的實質,認識“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強國之志。通過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隱含的矛盾分析,使學生認識帝國主義戰后國際關系的新格局是極不穩定的。這些矛盾的發展必將導致體系的崩潰和新的戰爭。
【教學重點】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和認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 【教法學法】
教法:在教學中應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可使用大量的時代圖片、史料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學法:教是為了更好的學,根據以上的教法我制定了符合學生的本課學案。在自能整合知識點的表格指引下完成對本課基本知識的掌握,在問題的設計中引導學生剖析材料,積極討論分析實質,并提出自己的建議看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及資料:
1918年,當威爾遜踏上歐洲血染的土地時,歐洲民眾以發狂的熱情把他當做“人類的國王”、“救世主”、“和平王子”來歡迎,他們貪婪地聆聽著他有關和平與安全的遠景規劃。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師:1918年人類剛剛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遭受戰爭重創后的歐洲戰場上,人們對威爾遜的到來表現出發狂的熱情與歡迎,甚至是1919年威爾遜就榮獲了諾貝爾和平獎。同學們,你能看出,當時整個歐洲在認同威爾遜的到來的背后,蘊藏著歐洲人們對戰爭之后什么的渴望嗎?”
學生:和平
師:對,一戰后,各國國家實力發生了變化,怎樣解決戰爭留下的問題呢?和談是對戰爭的另一種妥協,因為戰爭的慘痛讓人們開始探索和平的談判,于是1919年各帝國主義國家,坐在一起開始了和平談判,也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展示課題: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講授新課:
一、“禮義為先、共建和平”
1、兩會“謀”和平
提問:同學們知道這兩個條約是在什么樣的場合形成的嗎?跟什么會議有關? 學生: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
師:對,談判是從美麗的巴黎凡爾賽宮開始的,請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巴黎和會 華盛頓會議 時間 地點 操縱國 中心問題
達成的重要條約及內容
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填表。 2、凡-華體系成
師引導: 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各自區域內相對穩定的格局,巴黎和會上,協約國與其他戰敗國簽訂了凡爾賽等條約,形成凡爾賽體系,協調的是帝國主義國家在哪一區域的秩序呢?
生:構成了歐洲、近東、非洲國際新秩序
師問:華盛頓會議上,各帝國主義國家共同簽署了《九國公約》,形成華盛頓體系,實際上是一戰后解決巴黎和會上沒有解決的哪一區域的問題呢?
生:調整了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
師:凡爾賽-華盛頓華體系分別著眼于不同地區,共同構成了戰后世界的新秩序。所以我們一般把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格局國際關系稱之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過渡:人們在期望中構建了這樣一個秩序,他所調整的國際關系能否維護戰后和平與穩 定呢?
二、和平可保?秩序可存?
1、和議暗分贓
設疑:且讓我們回到秩序構建的現場,看看列強是不是真的懷揣著對世界和平的真誠期望和無私情感來構建和平的。這張圖巴黎和會期間,四國代表人物的照片,你們可以借助這張圖揣測一下他們的想法嗎?和會期間,列強是不是真的為了和平而來的呢?
生:回答
師總結:戰爭中倒戈的意大利想要好處,英國在打擊德國勢力的同時,更不能便宜了法國,要讓法德相互牽制,這樣大英帝國就可以保持海上霸權。法國一定要報普法戰爭的仇,要狠狠地整死德國,穩坐歐洲大陸老大的交椅。美國20世紀末世界經濟總量已是第一,他想要的是主宰整個世界。
提問:那么在這樣的博弈之中,對德國對戰敗國的處置會不會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呢?不會,他們考慮的只會是自身利益。所以由他們主宰的巴黎和會實質上是一個什么樣的會議?
生:回答
師總結:與其說是和平會議,不如說是戰后強權政治下的帝國主義分贓會議。我們且來看看帶著這樣的意圖而簽署的條約又會做出怎樣的規定呢?!
展示《凡爾賽條約》條款,依次提問: 領土 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法國,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不得設防,
承認波蘭獨立,部分領土劃歸波蘭等國。
殖民地 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 軍事 廢除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制; 賠款 德國應支付大量戰爭賠款。 哪一條會讓德國人覺得自身難保?(切割領土);
哪一條將再次讓德國人民承受災難?(支付戰爭賠款);
哪一條款最能體現一戰爭奪殖民地,和會分贓性質?(殖民地)。 生:回答
師:從條約內容可以看出,巴黎和會上對戰敗國的懲罰,是極為苛刻的,而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殖民地)直接被忽視。所以《凡爾賽條約》其實質是在犧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礎上宰割德國的掠奪性條約。一方面是對對德國的掠奪,另一方面是對弱小民族國家的利益的出賣,這讓你想到什么呢?跟中國近代史上什么事件有關?
生:五四運動
師:當時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重要代表顧維鈞據理以爭,提出了正義的要求,但是帝國主義出賣中國利益,無理的拒絕中國要求。中國這一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舉國震憤,積壓在中國人民的心頭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爆發,中國人民誓死力爭,表現出徹底的不妥協的抗爭精神,終于取得斗爭初步勝利,中國拒絕了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
過渡:因而中國問題在巴黎和會上并沒有得到解決,為了協調帝國主義在華利益,他們在哪一個條約中達成了妥協呢?
生:《九國公約》
師引導分析《九國公約》內容節錄:
首先看第一條,解決中國問題,其中除中國以外,說明了什么?(中國問題中國是沒有發言權的,所以這個條約其出發點是很清楚的,是對中國的宰割的。)
第二點中尊重中國,保持完整,這是不是中國的外交勝利啊?(不是) 第三點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 ,為什么要中國全境開放? 回顧一下我們在中國近代史學習中提到的,列強掀起瓜分中國時,那只晚來沒有分到勢力范圍的鷹是哪個國家?(美國)美國在中國沒有分到勢力范圍,而另一個在一戰中趁機脅迫勾結袁世凱政府,通過21條,開始獨霸中國的是誰?(日本)
結論:中國全境開放是什么意思?不允許某個國家獨占中國,中國是大家的,中國必須向所有國家開放,提供機會均等,這實際上是確立中國作為列強共同的殖民地的地位。
師總結:《九國公約》這個條約受害最深的是中國。權利受限制是日本,日本實際上從需要獨占中國退到跟大家共享中國,這對于在整個一戰后經濟一枝獨秀的美國來說,獲利最大。
過渡:就是這樣的條約形成了戰后的國際新秩序,你是怎么看的?我們先看看幾位歷史人物怎么看的,同學們他們的看法是否一致,你同意嗎?為什么?(多媒體展示列寧等看法) 請同學們結合一下三個問題分組討論,說一說你的看法。
學生活動,發表看法。(提示三個問題)
師總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他不是建立在公平與正義的基礎上的,他的實質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只是維持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暫時的穩定,保持了短暫的和平,在和平的表面下,早已激起其各國的不滿,蘊藏了許多矛盾。哪位同學能幫我們總結一下主要有哪幾對矛盾?
學生回答。
過渡:當這些矛盾不斷升級,和平的紙籠必將被打破。 2、暗流成策源
展示希特勒圖片
大家看這張圖片,認識他嗎?戰勝國對德國苛刻的懲罰造成人們的復仇情緒,被其利用,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打破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擴軍備戰,再次將人類卷入戰爭的苦難中。
展示1927年《日本對華政策綱要》節錄
30年代發日本沖破華盛頓體系發動一系列侵華戰爭,亞洲人民陷入了戰爭的苦難中。如果要追求根源,我們可以看到一戰之后建立的體系已經埋下的火種。
過渡:正如瑪格麗特所說,他們本想制造和平,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們制造了另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巴黎和會上強強聯手壓制德國,德國卻偏偏成為二戰的源頭;華盛頓會議上,西方國家力挫日本,日本又恰恰成為二戰的東方策源地。
這是當時人們萬萬沒想到的,作為局中人他們看不清,他們開始歡呼以為戰爭不會到來了。認為即使有沖突,可能也不會釀成戰爭,因為他們認為還有一個可以調節沖突的組織,是什么呢?
三、組織嘗試,和平可期 1、嘗試新組織
當年在人們期待中威爾遜帶來了關于和平的十四點原則,提出了建立國際聯盟的問題。 請問:國際聯盟的建立時間:?宗旨:?總部:?主要參與國家:? 學生回答
提問:國聯這樣的國際性的政治組織曾經有過嗎?學生:沒有。 結論:所以國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國際組織的方式來協調國際關系,解決國家矛盾,這是是一個開創性的偉大的嘗試。那么他真的可以依靠國聯來維護和平嗎?
師:國聯作為一個國際性的政治組織,它是不完整,成立之初美國拒絕加入、蘇俄和戰敗國被排斥在外。所以國聯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多數國家利益。這時國聯最多只能淪為某些國家謀取私利的工具,所以國聯實際上被英法控制了。
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國聯建立的環境是先天不足的,當時民族解放運動還沒有取得成功,殖民體系依然還在,所以在國聯當中,弱小國家民族的利益是被犧牲掉的,被忽略掉的,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國聯之下的國際秩序中大國強權特點還很鮮明。
在后來處理國際問題時,人們逐漸對其喪失信心,1946年解散,但是構建國際性組織,協調國際矛盾的這個思路一直被認可,于是二戰后我們建立了一個新的組織,聯合國,并一直持續到今天。
過渡:今天的國際局勢是怎樣的呢?是不是真的和平的呢?整體說應該是和平的,但是局部沖突,霸權主義依然存在,所以我們依然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怎樣才能維護永久的和平?請同學們小組討論,發表你們的看法 2、探索永和平
活動探究:你認為如何才能維護持久的和平呢? 提示:一個國家出發如何面向世界?
如何面對伙伴? 如何謀求合作? 如何處理糾紛? 如何共建和平?
學生回答。
教師肯定學生們的建議:和平崛起,反對霸權主義;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加強溝通等。
總結:雖然百年前的人類,對和平的構建有失公正,但恰恰成為了我們今天的經驗和教訓。對百年前構建國際新秩序的和平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又恰恰為我們今天推動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供有益的借鑒。
板書設計:
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一、 “禮義為先、共建和平” 二、 和平可保?秩序可存?
三、 組織嘗試,和平可期!
課后作業
搜集聯合國的相關資料,談談如何更好地發揮聯合國的維和作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