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吉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校
教學設計:《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教材版本:人教2011課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8課 主講教師:梁闖
所在單位: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校
課標要求: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核心素養: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了解西安事變的經過,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提高學生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播放《松花江上》、演唱《義勇軍進行曲》、賞析歌詞《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合唱《少年中國》等方式,通過歌詞賞析的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歌詞意境自然融入到特定的歷史年代中,從而更好的感悟和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及影響,激發學生的真摯情感。
通過現場拼音《西安事變》,化解本課難點:理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歷史,從而做出正確的歷史判斷。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史實,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國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以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通過現場配音西安事變的經過,使學生感受當時的政局形勢,感受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精神,認識共產黨人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博大胸襟。
通過“家國責任、我輩擔當”的版塊設置,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設計:
首先是歌曲導入,從《松花江上》的視頻播放,起到到歌曲的教化作用。進而切入正題:同學們,歌聲可以陶冶情操、歌聲也可以喚醒斗志,其實,歌聲還可以還原歷史畫面,追溯歷史原因。剛剛的一曲《松花江上》已然將我們帶入到80年前那幅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歷史畫卷中。所以今天,老師想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在歌詞賞析中揭開那段塵封的往事,請同學們翻開教材,我們共同學習人教2011課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18課,回望《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提示學生本課的特點是在歌詞賞析中感知了理解歷史事件。自然將學生帶入歷史情境。
主要內容分四個篇章進行學習:
第一篇章、山河破碎:九一八事變 ——《松花江上》的凄苦鄉愁
從《松花江上》歌詞內容逐層詮釋東北人民的凄苦鄉愁、道出家破人亡的原因所在。先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事逐層切入,件發生的背景,然后指導學生分析日軍制造柳條湖事件的目的,然后以圖片資料的形式更直觀的展示日軍的侵略行徑及東北人民的局部抗漲。
第二篇章、救亡圖存: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 ——《義勇軍進行曲》的燃血傳唱
從歌曲《義勇軍進行曲》的燃血傳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讓學生親自查閱資料,給日軍侵略行徑列罪行的方式,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華北危機——中華民族即將危亡的現狀。情感的升華自然到位,理解青年學生首先站了起來,發動的一二九學生請愿運動。
第三篇章、眾志成城: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的民眾心聲
從《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的歌詞中讓學生感受當時民眾的心聲,從而更深入體會西安事變發生的歷史背景。在給出各派力量的態度后,以現場配音的方式再現解決過程,從而更深刻的理解這一事件和平解決的重要意義。
第四篇章、家國責任:我輩擔當 ——《 少年中國》的成長期待
從孟子的名言開啟本課的情感升華,“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闡釋家國與個人的關系。從《少年中國》的歌詞中探知當代少年的內心世界,以三位成長榜樣(秦玥飛、張超、南仁東)激勵學生,民族復興之際,肩負家國重任就是肯于吃苦、以“興家樂業”為己任的樂于擔當;肩負家國重任就是做好本職工作;肩負家國重任就是一心為國爭光。
課堂結語:以家國擔當貫穿全課內容,當我們回望近代歷史長河里那一幕幕因國弱則民弱的畫面,不斷深信:“國家恥辱”不容淡忘,“憂患意識”需倍加提升;因此,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與國家命運在同頻共振。心系家國的楷模既可以是堅持游擊戰爭、勇于為國捐軀的楊靖宇,也可以是示威請愿、擔憂國運的愛國學子;更可以是從民族大義出發、發動兵諫的張學良、楊虎城,是千千萬萬個他們的存在,才有了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心系家國的楷模,他還可以是現如今興家樂業、做好本職、愛心奉獻的樂于擔當,如果有千千萬萬這樣的成長榜樣,民族復興之路則會更加輝煌。
期待每個同學都可以心懷家國、心系天下。少年強、則國更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