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寧夏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寧夏省級優課
教 學 過 程 教學 內容 展示“日軍在我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圖片” 師:從圖片中你獲得了那些歷史信息? 生:日本人對中國的殘暴,野蠻……..
師:請問同學們“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持續了多少年?” 生:14年
在這14年里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蠶食我中華大地,中國人民有進行了怎樣艱苦卓絕的抗爭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開學習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設計意圖
導 入 新 課 通過圖片展示配有悲涼的的曲調將學生帶入課堂,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并說出日本人的殘暴,從而走進今天的學習主題
講授新課
一, 九 一 八 事 變
活動一(九一八事變的原因)
師:甲午戰敗日本獲利,20世紀初日本為什么又要對我國發動戰爭呢?我們請位同學結合課本“相關事實”和大家共同來探討一下
生:日本侵略中國蓄謀已久
日本為了轉嫁經濟危機向中國發動戰爭 乘中國內戰發動九一八事變 活動二(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師: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可謂蓄謀已久啊,1931年日本悍然對我國發動戰爭,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關于九一八事變的經過我們請兩位記者前來給我們報道一下。
中國記者 日本記者 (1) 兩位記者的報道誰更接近歷史的真相呢?我們來看一張圖片和一個日本士兵回憶
材料一:日本兵花谷正的回憶 十八日夜,彎月掛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在這里,河本親自把騎兵用的小型炸藥安放在鐵軌下,并點了火........之后在爆炸現場附近扔下了3具身著中國士兵服裝的尸體,以便于嫁禍中國軍隊。 ——————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 (2) 注意看紅色的字體想一想日本為什么制造“柳條湖事件”來誣陷中國士兵而發動戰爭呢?
由學生帶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培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學習能力
通過分角色扮演以不同身份來報道九一八事變的經過,使學生產生疑問,再帶領學生探究史實的真相,培養學生發現
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過
程中形成唯物主義歷史觀
生:為了給戰爭找借口欺騙世界輿論,使戰爭合理化;.
柳條湖距離北大營和沈陽都很近,有利于關東軍事后向這兩個地點包抄圍攻。
3.結果
(過度)九一八事變之后沈陽城被日軍占領,日軍開始對沈陽城進行全面的掃蕩,面對日軍的暴行,我們的南
京國民政府你在哪里?20多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你又在哪里?我們來看來自與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兩封秘電
“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
——1931年8月16日電
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
——事變后蔣至張的密電
(1)從電文中你可以看出來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對日軍的侵略行為持什么樣的態度?正是他們的不抵抗最終導致了怎樣的結果? 學生:國民黨不抵抗 東北三省淪陷
(2)東北100多萬平方千米的景秀河山就這樣拱手讓給了日本人,蔣介石為什么對日軍的侵略行為采取不抵抗政策?結合材料我們來分析一下
材料一: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說,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
——馮玉樣《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材料二:“政府現時既以此次案件訴之于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以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避免沖突,對于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
——1931年9月23日國民政府《告全國民眾書》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蔣介石在南昌講話時說:“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生:怕打不過日本人 寄希望與國聯 蔣介石懷恨中國共產黨堅決剿共
(3)面對比日本國土大出三倍有余的東三省,日本采取怎樣的方式對這個地區進行統治呢?日本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看課本87頁說一說
生:1932年日本扶植了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目的是使東北三省脫離中國版圖 (4)作為偽滿洲帝國的皇帝溥儀有沒有實權?真正的實權掌握在誰的手里?結合圖片說一說在日本關東軍的統治下東北人民過著怎樣的生活?
生:沒有,實權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屈辱的亡國奴生活
通過兩封秘電的分析認識九一八事變前后南京國民政府的態度,
結合史料自主分析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為什么對日軍的侵略行為不抵抗,得出結論,培養史料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閱讀課本從課本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5)面對日本的侵略,蔣介石的不抵抗,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是怎么做的呢? 生:中國人: 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東北各組民眾和未撤走的愛國官兵: 組織抗日義勇軍,
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抵抗日軍的侵略。
(6)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在整個抗日過程中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我們最熟悉的英雄是?有哪位同學來講一講有關他的故事,他身上有哪些優秀的品質值得你去學習? 生:講述楊靖宇的故事,學習其愛國精神 4.影響
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從此中國人民走上了十四年的抗日征程,九一八事變也同樣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通過給學生講故事讓英雄人
故事突出中共在整個抗戰中的地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愛國情懷,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決心。
二,華 北 危 機
1.背景
(1).日軍占領東北之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何方?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無奈之下,日本又設計了怎樣的陰謀?日本人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華北 ;華北自治運動; 企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
(2).面對華北危機北平學子痛感“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為什么這么說 生:中日矛盾已經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3).面對華北危機蔣介石的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那么我黨的態度是怎樣的,我們來聽一首歌,從歌聲中你聽到了什么?
生:號召中國人民站起來堅決抵抗日軍侵略行為;并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從歌聲中體會中國共產黨面對華北危機的態度,認識到在危機時刻黨始終心系群眾,關心國命
三,一
二 九 運 動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北平數千民靴子沖向街頭向國民黨情愿,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爆發了一場著名的運動名為“一二九運動”請同學們仔細閱讀88頁完成表格內容,了解其經過。
一二九運動 時間
地點 領導者 口號 結果 影響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能力,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四,
西
1. 經過 (1)除了青年學生,一些愛國的將領也依然扛起抗日救亡的旗幟,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誰來給大家介紹
1.介紹歷史人物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一下這兩個人物?
生:張學良(……)楊虎城(…….)
(2)兩個人都勸過蔣介石,甚至是哭諫,蔣介石有沒有聽他們的?面對國破家亡無奈之下張學良楊虎城策劃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政變,名為?西安事變,我們通過視屏來了解西安事變的過程,思考這兩個問題 問題:1.西安事變,時間,地點,發動者,目的 2.西安事變之后國內外人士對該事件的看法
生:西安事變時間1936年12月12日;地點西安;策劃者張學良楊虎城;目的是逼蔣抗日 殺蔣:日本,何應欽 放蔣:英美,宋美齡
(3)面對西安事變你有何看法?
學生:自由作答
(4)中國共產黨最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他以民族的大意為主摒棄個人恩怨,派誰前去談判?結果如何? 學生:主張和平解決 周恩來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2.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
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
觀看視屏了解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培養其觀察能力。
分析西安事變的之后國內外人士對該事件的看法,說一說你的看法培養學生思維拓展能力
總結:每年的九月十八日,沈陽城警鐘長鳴,提醒人們勿忘國恥居安思危,因為叢這一天起中華民族走上了十四年的抗日征程,為了不讓歷史重演實
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中學生我們能夠做些什么呢? 因為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板書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侵略:九一八事變 東北三省淪陷 偽滿洲國建立 華北危機 抗爭:抗日游擊隊
一二九運動 西安事變
練習 一,填空題
1.“苦難十四年,日本和漢奸,壓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這“十四年”開始的標志是(C )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七七事變
2.右圖是九一八沈陽博物館最引人注目的“殘歷 碑”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最悲痛的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 )
A.局部抗戰階段 B.全面抗戰階段C.局部反攻階段 D.全面反攻階段 3.促進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的歷史事件是( )
A.《八一宣言》 B.《瓦窯堡會議》 C. 一二九.運動 D. 西安事變
4.廖承志認為:“國共兩黨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促進國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現的是( ) A. 九一八事變 B.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C. 七七事變 D. 南京大屠殺 二、材料分析題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不圖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 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謀解救之不暇,何忍再為萁豆之煎,況漢卿(即張學良, 字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 討伐,寧不顧國人責以勇于對內,怯于對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報》
材料二 “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救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為功為罪,一聽國人之處置。” ——張學良、楊虎城通電全國的電文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陜變”是指什么事件?發生于何時? (2)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張學良發動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強鄰壓境”是指哪一個國家? (4)中共對這次事件的態度如何?派誰來談判? (5)這一事件的解決對當時的時局有何影響?
反思
本節課準備充足,用日本殘害中國人民掠奪中國資源的圖片導入新課,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視頻《西安事變》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及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分析,使學生掌握團隊合作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種資源,通過恰到好處的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思考,討論,讓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樹立對國家、民族正確的責任感以及人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教材的整合和新教的進一步挖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理解、分析,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