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1課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吉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1課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
一、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復辟、護國戰爭、軍閥割據等基本史實;通過評價袁世凱,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歷史人物的地
位和作用。通過史料教學逐步深入理解北洋政府時期的復雜社會,初步鍛煉學生歷史批判思維。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討論、概述、提問等多種形式,強化學生對基礎
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運動的基本史實的講述,讓學生明
白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復雜性。 【重點難點】
重點: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袁斗爭 難點:北洋軍閥的概念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導語: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走過長夜,走過坎坷,新生的中華民國走向何方?在那個急速轉變的年代,北洋政府又如何統治中國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那段北洋歲月。(板書:第11課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 (二)講授新課 1、二次革命
教師講授:在中國民主共和的艱難道路上繞不開一個歷史人物,那就是袁世凱。(紙板:袁世凱)
教師提問:同學們對袁世凱有什么印象?
學生回答:叛徒、陰險、兩面三刀、狡猾、權力欲重等。
看來同學們對袁世凱的印象不怎么好。其實袁世凱是一個多面角色。他十二三歲就能馴服烈馬,有一種濃烈的草莽氣息。他也曾刻苦讀書,后來投筆從戎。李鴻章贊他“膽略兼優,能持大體”,袁世凱可稱得上是中上美才。(紙板:中上美才)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戰敗刺激了清政府,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袁世凱主持的直隸一帶的新政創下很多“中國第一”。袁世凱可說是新政干將。(紙板:新政干將)
教師提問:辛亥革命爆發后,袁世凱有什么表現? 學生回答:竊取了辛亥革命果實!
所以他又被稱為竊國大盜。(紙板:竊國大盜)
1895年,袁世凱開始為清政府編練新式陸軍。后來,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軍事集團。由于袁世凱長期擔任北洋大臣,這個軍事集團通常被稱為北洋軍閥。北洋軍閥執政時期的政府被稱為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從1912年袁世凱上臺執政開始,到1928年結束。
教師引導:哪位同學能為大家讀讀史料一?
學生朗讀:辛亥革命以來,各省都督擁兵自重、財政獨立,尾大不掉比晚晴有過之而無不及。
——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 教師提問:史料一說明北洋政府時期出現了什么情況? 學生回答:各省權力大。
教師引導:哪位同學能為大家讀一下史料二?
生:當時的中國一下子涌出來三百多個政黨,這些政黨多如牛毛,無窮無盡的黨爭。
——朱宗震《1912年中國憲政實驗的臺前幕后》 教師提問:這段史料又說明了什么呢? 學生回答:政黨太多,黨爭不斷。
教師引導:地方權力過大,黨爭不斷會使國家面臨什么危險? 學生回答:政局動蕩等。
看來情況不妙呀!我們再看看史料三。
史料三:專制殿堂的崩坍,中華民國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臨時約法》的頒發,都促使了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正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
教師引導:看來北洋政府統治時的中國情況復雜,在紛亂動蕩中什么觀念漸
入人心?
學生回答:民主觀念。
民主共和已經成為一種社會趨勢了。當時有些人堅持自由民主,寄希望于責任內閣制。責任內閣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政府組織形式,內閣一般由議會中人數較多的政黨組成,內閣掌握行政權。說白了,就是內閣掌握實權,總統掌握虛權。實行責任內閣制會制約誰的權力?
學生回答:制約袁世凱的權力。
于是發生了民國時期第一大血案——宋案。宋就是宋教仁。1912年宋教仁在征得孫中山同意后,以同盟會為基礎,聯合其他幾個政黨,改組國民黨,并在國會選舉中占有明顯優勢,即將北上組織責任內閣,這引起袁世凱的恐慌。1913年春,準備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誰是幕后兇手?
學生回答:袁世凱
教師講授:果然,經過調查,刺殺宋教仁的幕后黑手是袁世凱的親信,各種證據直指袁世凱,袁世凱被斥責為“宋案疑兇”。(紙板:宋案疑兇)
他決定以武力鎮壓國民黨,下令罷免由國民黨人擔任的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于是發動了“二次革命”。(板書:二次革命)這是二次革命形勢圖,其中綠線是袁軍路線,紅線是討袁軍路線。但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鎮壓下去了。孫中山和黃興被迫流亡日本。
2、袁世凱復辟帝制
教師講授:二次革命的失敗后,袁世凱的政權空前穩固,他利用了大多數國人對民主共和的不了解,借助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一步步走向了帝制。(紙板:復辟帝制)誰能為大家讀一讀書中51頁和52頁兩段文字?
學生朗讀:(讀書中正文)
就這樣,袁世凱由正式大總統到終身大總統,再到接受“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完成了他的帝制三部曲。讓我們來對比一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袁世凱頒布的《中華民國約法》,誰能讀一讀?
學生朗讀:(讀兩部法律文獻的內容)
教師提問:很明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倡導民主共和,而《中華民國約法》呢?
學生回答:獨裁專制!
可見,他的稱帝野心昭然若揭。這張歷史照片記錄了袁世凱為稱帝去天壇祭天的情景。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令舉國嘩然。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梁啟超和他的學生蔡鍔先后離開北京,前往南方籌劃討袁事宜。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護國戰爭爆發。(板書:護國戰爭)這就是孫中山的書寫的《討袁檄文》和組織護國軍的三位將軍。請同學觀看關于護國戰爭的視頻,了解護國戰爭的過程。
教師提問:袁世凱在國人的唾罵中死去了,護國戰爭結束了。縱觀他這一生從舊官僚到結束帝制再到復辟帝制,歷史與他開了個大玩笑,耐人尋味。袁的復辟為什么失敗了呢?
學生回答 :民主觀念深入人心,孫中山等人領導二次革命和護國戰爭,不符合歷史潮流等。
教師引導:大家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再看看這段材料。
護國運動的主流……是各派軍事力量的叛離。先是非北洋軍閥叛離,然后是北洋系地方軍閥叛離,最后是原先的親信大將公然分割他的權力,逼迫他退位。因此,真正逼死袁世凱的是野心勃勃的各路軍閥。
——新國學大百科文章 教師提問:這說明袁世凱復辟失敗的原因還有什么? 學生回答:各路軍閥的叛離。
袁世凱復辟失敗的原因很復雜,既有民主觀念深入人心、復辟不符合歷史潮流、反袁斗爭的轟轟烈烈、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還有帝國主義對其喪失信心等。
3、軍閥割據
教師講授:說到底袁世凱的復辟猶如開倒車,違背了民主共和的歷史潮流,注定要被淘汰。歷史證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順應歷史的潮流。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演出了十幾年的軍閥割據混戰。(板書:軍閥割據)
搶答環節:請同學們一分鐘時間閱讀教材最后一段內容,以組為單位搶答問
題。
教師引導:這么雜亂的知識同學們都能答對,真的很了不起!這是軍閥割據示意圖。這些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國家。大小軍閥連年混戰,中國大地處處戰火,民不聊生。
教師提問:北洋軍閥的割據局面對中國社會造成了哪些不利影響?請同學們看看這組材料,根據材料想一想。
學生回答:農戶減少,耕地減少,軍隊增加,軍費增加等。
軍閥的割據混戰帶來的是殘破的山河,繁重的苛捐雜稅,流離失所的百姓,累累的白骨,滴滴的血淚!歷史定格在這個瞬間,這個衣不蔽體的兒童,瑟縮這抱緊雙肩,他不知明天是生是死,這個亂世何時能結束啊!
教師提問:我們不禁要問由民國而帝國而軍閥割據難道是中國的必經之路嗎?中國如何才能避免戰亂,走向真正的民主共和呢?
(板書:軍閥割據 民主共和) 學生討論回答:……
請同學們再看兩段材料,你又有了什么想法?
材料一:1912年《申報》載:“雖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國民之常識,而于風俗習慣尤未改革。” ——張靜初等:《中國現代社會史》
材料二:這些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國家。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
學生回答:……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說得很有道理。開啟民智、理解共和,是當務之急;反對軍閥、反對列強,是必行之路。在那個黑暗的北洋時代,還有人點亮希望的火種!蔡元培開創思想自由之新北大,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引領新文化運動,他們踐行思想救國。盧作孚等資本家創辦企業,他們踐行實業救國。顧維鈞等外交家斡旋于談判桌上,他們踐行法理救國。乃至于五四的抗戰、工人的罷工、國共的合作……這些民族的精英于黑夜中尋找光明!
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說:“制無美惡,期于適時, 變無遲速,要在當可。”只有勇于改變才會有民族的新生,北洋歲月告訴我們更多更多……今天的我們反
思北洋、啟迪當下,這就是歷史學習的魅力和價值,因為從歷史中獲得的經驗教訓,彌足珍貴!
三、板書設計
四、教學反思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是新編教材中新增的一課,主要講述的是袁世凱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復辟行徑,以及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的斗爭。在本課中,我始終把學習目標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通過啟發式教學、探究性學習、史料教學、合作學習等,凸顯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透過現象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歷史批判思維。我在教學上還有許多改進的地方,要增加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語言更加簡練得體,通過平時多聽課、多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