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探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2課活動課《探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遼寧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2課活動課《探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遼寧省級優課
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本節課是人教2011課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22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作為“闖關東”的目的地和中轉地,丹東算得上一座五方雜處的移民城市,齊魯文化也強勢改變著丹東本地人的生活;又由于丹東本身就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區,有漢、滿、蒙、回、朝鮮、錫伯等29個民族,滿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風俗文化也表現突出。凡此種種,丹東形成了一種悠久而獨特的地域文化。圍繞“探索傳統節日文化”的主題思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具有鮮明地域民族特色并具有時代性的傳統節日文化,從而推進傳統節日文化項目的傳承和弘揚。
2.教學目標分析 ①知識與能力
了解傳統節日文化,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提高文化素養。從中國傳統節日中理解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通過對中國傳統節日相關資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調查能力,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
分組探究,確立主題。協作分工,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并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整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組討論,展示成果。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傳承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團結合作、創新精神。 3.教材分析
本節課,以“探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題,搜集資料,展開研究。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節日。通過對丹東這一獨特地域傳統節日的探究,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重點:了解丹東地區獨特的傳統節日習俗。
難點:師生共同深入探究中國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4.學情分析
對于生活在歷史悠久地域獨特的丹東地區的初一學生來說,傳統節日對于他們并不陌生。但對于漢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節日卻并不了解,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也不清楚。
初一的學生已經具備通過各種方式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學生們也愿意到前臺來展示自我,班級其他小組對該組學生的匯報也充滿了興趣。 5.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師:首先請同學們先來觀看一段微課,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都包含了哪些內容。
師:觀看完視頻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等。
師:從悠悠遠古到現代文明,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
們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特有的傳統節日、獨特的民風民俗,這是一個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是我們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師:作為“闖關東”的目的地和中轉地,我們丹東算得上是一
座五方雜處的移民城市,齊魯文化也強勢改變著丹東本地人的生活;又由于丹東本身就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區,有漢、滿、蒙、回、朝鮮、錫伯等29個民族,滿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風俗文化也表現突出。凡此種種,丹東形成了一種悠久而獨特的地域文化。
師:今天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去探究我們丹東地區的傳統
節日習俗及文化,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
師:你們知道咱們丹東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么? 生: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
師:下面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來完成猜圖游戲:這是我國哪些
傳統節日?
師:剛才老師瀏覽了咱們班的電腦,發現每組都上傳了很多經
過整理的資料,這節課就請同學們到前面來,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
過渡:大家一年中最期待的是哪一個傳統節日呢?—春節(板書)
生:春節組代表匯報,利用簡易PPT,以微相聲的形式,介紹丹東地區春節的用品、飲食以及習俗。
生:春節組代表現場教大家編中國結,其他同學一起學。 師:請每組選出最漂亮的一個中國結,師生共同選出最漂亮的
一個,在活動評價表中加分。
師: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
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下面請咱們班滿族的同學給咱們講講他們的民族是如何過春節的? 生:滿族組代表匯報,展示小組合作完成的粘貼畫。 師:同學們,過春節你們最期待的是什么呢? 生:壓歲錢等。 播放微課(時長1分14秒)
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導入本課。
利用白板觸發器:
學生猜出這是哪些傳統節日,在提高分辨能力的同時,也掌握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
現場展示編中國結的過程,
臺下學生邊看邊學邊做,教學效果很好。
滿族組代表介紹祭祀、禮儀、飲食、游戲等幾個方面 滿族民間特色食品: 主要包括驢打滾、蘇葉餑餑、黏火燒、薩琪瑪、酸湯子等。師:老師知道你們其正期待的不是有多少長輩給我們壓歲錢,
真正期待的是一家人的團圓。
過渡:在二十四節氣中有一個既是節氣的名稱又是中國傳統節
日的名稱,它是?—清明節(板書)
生:清明節組代表匯報,利用PPT,詳細的介紹了清明節主要習俗和食俗。
師:清明組的代表,錄制了一段沙畫。在沙畫中為同學們勾畫
出一幅精美的唐詩意境圖。觀看的同時,讓學生猜測沙畫中描繪的是哪首詩的意境。
師: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
和掃墓的日子。祭祖掃墓,追賢思孝。同時,它又是一個
歡快的節日。春游踏青,播種希望。 過渡:再過幾天我們即將迎來哪一個中國傳統節日? —端午節(板書)
生:端午節組代表匯報,利用photoshop軟件制作精美圖片,
簡單明了地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以及如何包粽子。
師: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飄香的端午和詩人屈
原一路相伴,他那愛國情懷、浪漫詩篇,已經化為民族的
文化和精魂! 過渡:送走了夏季的端午,迎來秋季的月圓。這個秋季的月圓之節是?——中秋節(板書)
生:中秋節組代表匯報,利用PPT,簡單明了的介紹了中秋節的
主要習俗,并特別邀請其他組員,開展以“月”為關鍵字的飛花令游戲,勝者在活動評價中加分。 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唯一一個老人節是哪個呢?——重陽節(板書) 生:重陽節組代表匯報,利用PPT,簡單明了的介紹了重陽節的主要習俗。 師: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初
利用愛奇藝萬能播放器
播放沙畫:清明時節(時長59秒)
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學生帶入清明節的氛圍
中。
端午組匯報食俗和習俗,并
為大家講解如何包粽子。
飛花令:
所有組派一名代表參加,輪流背誦含關鍵字的詩句,答不上或者答重者為輸。
重陽節組派兩位代表,為大
家展示重陽節的習俗。
利用愛奇藝萬能播放器:
九定為敬老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師:2011年5月23日,遼寧省丹東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
州申報的“朝鮮族花甲禮”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師:接下來請我們朝鮮族代表,給我們展示一下朝鮮族人民生
活中重大的人生禮俗。
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中能看出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怎樣
的價值觀念? 生:崇宗敬祖。
師: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所謂“子欲養而親不
待”。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在今天應該繼續發揚光大,我們這些晚輩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師: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我們丹東地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
中秋節和重陽節的習俗及文化內涵。剛上課時,我問了你們最喜歡的節日,接下來,老師說說我喜歡的節日。 朝鮮族花甲禮(時長2分19秒)
“陪伴”、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
我喜歡清明,因為我們不僅掃自己祖先的墓,而且還要掃烈士的墓,緬懷革命先烈,牢記烈士為祖國付出的生命代價,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美好的今天。
我喜歡端午,因為端午的風,清清爽爽;端午的雨,沸沸揚揚;端午的心,清清朗朗;端午的娃,喜氣洋洋;端午的粽,肉嫩質香;端午的酒,綿淳悠揚。
我喜歡中秋,因為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緒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結聚成山,月下的情淚可以培疇百畝的畹蘭。
我喜歡重陽,因為親情是暮色中那一雙祈盼的眼睛,盛滿的全是思念的淚水;親情是千里外那幾聲輕輕的叮嚀,串起的都是牽掛的音符。她是孟郊詩中的“慈母線”,她是朱自清筆下的“背影”,她是焦波鏡頭中的“我的父親母親”。萬物會隨時間而模糊,可深刻在親人皺紋里的親情卻不會模糊;萬事會隨空間而淡忘,可烙印在親人老繭中的親情卻不會淡忘。每個人終將老去,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中國傳統節日是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的產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是炎黃子孫心中永遠不能忘懷的極其鮮明的文化符號和記憶。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作為中國法定假日。 我們作為中學生,更要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繼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和民族精神,為把我們國家建設的更加富強,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板書設計
第22課 活動課:探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