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盛唐氣象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一歷史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甘肅優課-教案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一歷史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甘肅優課-教案
第三課《盛唐氣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唐朝前期的經濟繁榮情況,包括農業生產的進步、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方面的表現,了解唐代民族交往、民族交融的主要史實,理解文成公主對漢藏團結的歷史貢獻。
2 .通過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通過歷史故事,以及對相關歷史圖片和文獻資料的閱讀、鑒賞,了解、感受盛唐氣象,分析相關現象出現的原因。 3.了解盛唐氣象,增強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在學習唐代民族交往與交融的歷史過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間的友好團結,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譜寫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光輝篇章。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盛世經濟的繁榮 難點:民族交往與交融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通過課前導學,問題設置,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前置性學習。 導入新課:
展示一組唐代帝王肖像圖,讓學生明確唐朝之盛,始于唐太宗的貞觀年間,至唐玄宗開元時期達到極盛,通過學生回答引入主題---盛唐氣象。 展示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 講授新課:
過渡講解:唐朝前期,統治者勵精圖治,政局相對穩定,為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社會經濟呈現出一盤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面我們來學習盛世經濟的繁榮。 目標導學一:經濟的繁榮
請同學們閱讀11至13頁的內容,結合導學案自主學習部門內容,回答白板上展示的問題。
設問:1、唐朝時期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農業、手工業和商業。
2、唐朝前期農業的發展狀況如何?曲轅犁和筒車的使用對當時的農業生產產生什么影響?
2
墾田面積擴大
農業發展生產技術改進 水利工程的興修
曲轅犁和筒車的使用節省人力,提高效率,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過渡講解:經濟的繁榮除了表現在農業方面,還在哪些方面有所體現? 3、手工業有哪些方面的成就?
絲織業水平高超
手工業發達唐三彩工藝精美
造船業、造紙業、礦冶業規模擴大
重點說明:(1)四川成都的蠶桑絲綢業起源最早,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里的蜀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盛名,代表中國古代絲綢技藝的最高水平是中國的四大名錦之一。(南京云錦、成都蜀錦、蘇州宋錦、廣西壯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
舉例講述:有位阿拉伯商人來到廣州,拜見一位唐朝官員。他透過絲綢衣服看到官員胸口上有粒黑痣,驚奇地問“您胸前的痣怎么透過兩層衣服還看得見?”官員哈哈大笑,請客人再靠近觀察,原來他穿了五件絲綢衣服。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
唐朝絲織品質輕、透明、精薄,絲織業水平高超。
(2)認識邢窯的白瓷和越窯的青瓷,并引導學生記住它們的特點。 邢窯的白瓷---胎質細潔,色白而極堅硬,類雪似銀 越窯的青瓷---明徹如冰、晶瑩溫潤如玉,青中帶綠
設問:唐三彩就是三種顏色嗎?唐三彩怎么做出來的?唐三彩有哪些造型?
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唐三彩的制作工藝。 明確唐三彩是中國制陶技術發展的高峰,當時就聞名中外。唐三彩興于初唐,盛唐時達到極盛,一般以其作為陪葬品。安史之亂后逐步衰落。
知識點梳理:《唐三彩騎駝樂舞俑》是1957年出土于西安,與“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金縷玉衣并稱中國國家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過渡講解:展示唐朝手工業分布圖,引出繁華的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長安。播放長安城的圖片資料,
3
結合教材內容,說說長安城的布局特點?(長安城建設宏偉,布局結構嚴整,棋盤式的街道寬暢筆直。) 水陸交通發達 商業興盛貿易往來頻繁 繁華城市眾多
4、(1)長安到底有多繁華?世界各國的人都來長安做生意、經商。(2)長安城的地位:①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②國際性的大都市(當時國際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小結過渡: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使唐朝社會經濟呈現高度繁榮景象,為唐朝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唐代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對少數民族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目標導學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展示布達拉宮的圖片)設問:大家知道這座宮殿是為誰而建造的嗎?——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①松贊干布是哪一個民族的領袖?——吐蕃②吐蕃是生活在哪個地區?(青藏高原一帶)③吐蕃指的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藏族)
展示閻立本的《步輦圖》,說明這幅畫描繪的是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求婚使者的場景。 情景再現,播放《文成公主入藏》視頻短劇。
設問:1、文成公主入藏給藏族人民帶去了什么,藏族的民歌是如何來稱頌文成公主的?有什么意義?(教師展示西藏民歌。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回答。)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牲畜五千五百種,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教師總結:文成公主入藏是漢藏兩族友好關系的歷史見證,她帶去的各種陪嫁物品(包括谷物種子、藥材、茶葉、工藝品以及歷法、科學技術方面的書籍等)傳入西藏,促進了藏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她為漢藏兩族的友好團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因而受到了藏族人民長久的懷念、真誠的敬愛和熱情的歌頌。
設問:2、唐太宗曾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資治通鑒》”唐太宗這句話什么意思?這體現了唐太宗怎樣的民族政策呢?
4
過渡講解:歷史上中原地區的許多統治者與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擁戴。在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的領袖 ——“天可汗”,這位皇帝是誰?他為什么能獲得各民族的尊重?
以唐太宗為首的統治集團宣稱“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并在不同場合宣揚“四海一家”的思想,對歸附的少數民族實行較為寬厚的政策,還通過唐宗室與各族上層分子聯姻保持密切的政治聯系,注意保障內地與少數民族區域交通的通暢,鼓勵貿易往來,文化交流。
看課本14頁,完成活動探究3。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⑴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通婚、雜居;⑵朝廷重要官職由少數民族人士擔任;⑶西北與西南的少數民族政權與唐王朝保持友好而密切的往來。
4.唐朝的民族政策留給我們什么啟示?唐朝和睦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文化之間的交流,為對外交往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我們應該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發展的原則,發展與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鼓勵貿易往來,共同譜寫中華文明發展的光輝篇章。 當堂檢測:利用習題,隨機抽查,了解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新課總結:(先請學科小組長進行總結展示,教師補充完善)
遼闊的疆域,清明安定的社會,繁榮的經濟,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交融,以及唐王朝對外交流的廣泛,使唐朝社會風氣呈現出開放與兼容并蓄的特點,體現了盛世唐朝的繁華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興盛。
下一節我們再詳細學習開放的社會風氣與多彩的文學藝術。 布置作業(略)
唐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唐朝所開創的一切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來讀一下歷史學家對唐朝的贊美,結束本課。
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朝代,即漢代與唐代。這兩個帝國是當時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運、最先進的國度。監獄是空的,遺落在街道上的貴重東西沒有人撿,所有國民充滿自信。 ……歷史學家把這兩
5
個朝代稱為中國的黃金時代。——張緒通
教學反思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起引導作用,在學生提問、回答過程中,適時、合理引導。
成縣陜西師范大學成州中學 七年級歷史導學案 組別:歷史 備課人:
日期:2017年 月 日 班級: 姓名: 編號: 審 核:
第三課 盛唐氣象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唐朝前期的經濟繁榮情況,包括農業生產的進步、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況,理解文成公主對漢藏團結的歷史貢獻。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通過歷史故事,以及對相關歷史圖片和文獻資料的閱讀、鑒賞,了解、感受盛唐氣象,分析相關現象出現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引導學生了解盛唐氣象,增強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在學習唐代民族交往與交融的歷史過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間的友好團結,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譜寫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光輝篇章。
【重點、難點】
重點:盛世經濟的繁榮
難點:民族交往與交融
【自主學習】(充分預習課本,熟記重點基礎知識)
一、經濟的繁榮
1、繁盛的唐朝,始于 時期開創的帝國新政,經過 (皇帝)時期的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國力進一步增強。
2、農業方面:唐朝時改進的 、 等新農具,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唐朝還非常重視興修_________,在全國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3、手工業方面:(1)絲織業:品種繁多,________ 工藝水平最高,_________ 是典型代表。(2)陶瓷業:生產水平很高,________ 的青瓷如冰如玉, ________的白瓷類雪似銀,造型精美,色彩亮麗的________,是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頗具規模。
4、商業方面:(1)總體表現:________ 交通發達,貿易往來頻繁,出現了一些繁華的大都市。(2)都城__________既是當時中國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中心,也是一座_________的大都會。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1)吐蕃概況:______ ____時,吐蕃贊普____________統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_;(2)友好交往:①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將____________嫁給他。唐朝和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____________的發展,增進了________兩族的友好關系。② __________時,吐蕃贊普____________迎娶了金城公主,他上書唐朝皇帝說,唐朝和吐蕃“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時,唐朝好吐蕃訂立盟約,并專門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世代友好。 此碑至今仍屹立在
門前。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探究一:結合下面贊揚文成公主的詩歌,總結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
吐蕃人民贊揚文成公主的詩歌: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給吐蕃糧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了各種牲畜五千五百種,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探究二:唐朝的民族政策怎樣?民族之間交融有哪些具體表現?
【當堂檢測】
1. 唐朝時期,人們發明了一種工具,它“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泄水”。這種工具的用途是__________。
A. 灌溉 B. 筒車 C.冶鐵 D.織布
2.唐朝時期陶瓷業高度發達,其中下圖因造型精美,色彩亮麗,被譽為世界工藝的珍品,它是( )
A. 越窯青瓷 B. 邢窯白瓷 C. 唐三彩 D. 彩陶
3.唐朝的商業十分繁榮,出現了一些諸如長安等繁華的大都市,當時的長安城_____。
①規模宏偉 ②布局嚴整 ③商業繁榮 ④市坊合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朝統治者的這種“撫九族以仁”的做法。說明當時( )
A. 統治者放棄了對邊疆用兵
B. 統治者實行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C. 各族之間關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
D. “和親”是當時最有效的策略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