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漢的興亡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第13課《東漢的興亡》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第13課東漢的興亡
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 第13課 東漢的興亡 教學設計
湖北省武漢
(一)知識綜述
近年來秦漢史雖研究成果豐富,但對于東漢史的研究比較弱。在史學界的絕大部分著作中都認為東漢是漢朝的再建和中興,其與西漢的聯系不僅是因為統治者的血統,更體現在制度的延續。自公元25年劉秀立國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漢,東漢歷14帝共195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繼秦朝、西漢后的又一大一統王朝,其統治雖大體承襲西漢,但也采取了一些不同于前代的做法。這種改變體現了東漢統治者在吸取前代王朝的經驗教訓,也反映了封建政權在重建過程中,專制主義的統治在不斷的強化。
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出身的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建立東漢,經過多年的南征北伐,逐漸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使天下結束紛爭混戰重歸一統。東漢的建立標志著封建統治秩序的恢復,由于其政權依托豪強地主創建,立國后便采取一系列舉措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以維護豪強地主的權益。
東漢朝代最突出的一大政治特點是外戚與宦官的交替專權,這也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門話題。自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形成了皇帝一人獨斷和家天下的統治,東漢前八十年,經歷光武帝、章帝與和帝共同治理,政權較為穩定、皇權逐步得到加強。自和帝后東漢政府開始腐敗,由于東漢中后期皇帝幾乎都是幼年即位,為外戚和宦官的上臺提供了可能。隨著外戚和豪強勢力的不斷膨脹,皇帝對其徹底失去控制,最終導致統治集團公開分裂和農民起義的爆發。
(二)課標要求和教科書解讀
1、課標要求
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2011版)》的內容要求,現階段初中生就本節課要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
2、教科書解讀 ①單元解讀
本課《東漢的興亡》選自于部編2016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本單元共有7個學習點,本課位于第5個學習點,屬秦漢時期的最后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它不僅是西漢政治、經濟的延續,更是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與發展,由此可見在單元主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始皇建立起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其鞏固統一的某些制度措施,為后世帝王所取法。但由于秦在統一后長期濫用民力,加之嚴刑峻法,終因農民起義而迅速瓦解。
新建立的起來的漢朝,承襲秦制并有所發展,經高祖和文景二帝的休養生息與穩固發展,在西漢中期武帝時期進入鼎盛時期,大一統的局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由于武帝外勤征伐,耗盡漢初70年積累,社會危機日甚一日,造成西漢中衰。昭宣二帝即位后與民休息、勵精圖治,使漢室出現短暫中興。
西漢自漢元帝開始走向衰落,土地兼并日益嚴重、皇權旁落、外戚勢力興起,最終導致王莽篡漢而自立。王莽的“托古改制”政令繁雜、措施瑣碎、朝令夕改,致使民不聊生,餓殍塞道,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加之天災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了赤眉、綠林等大規模反抗軍,新朝滅亡。
②課本內容解讀
全課的題目是東漢的興亡,共分為三個板塊: 第一子目:光武中興。
“光武中興”的含義:一是使衰落的漢朝重新振興、得以延續;二是社會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三是天下出現興盛局面。王莽新朝覆滅后,繼起的東漢王朝是秦漢時期最后的一個封建統一的王朝,它不僅是西漢政治、經濟的延續,更是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與發展。自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不僅沒有得到解決,相反在王莽改制過程中進一步激化。劉秀立國后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響,采用儒家“仁政”和道家“柔弱勝剛強”的方略治國,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加強皇權、發展經濟、穩定民心,最終是東漢社會出現繁榮跡象,開創“光武中興”。 第二子目: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外戚和宦官能交替專權其一,與自秦始皇以來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息息相關,皇權至高無上使皇帝成為國家的唯一掌權者,皇權強則國興,皇權弱則大權旁落,誰控制皇帝誰便能掌控權利。其二,就東漢建立而言,劉秀依靠了地方豪強的力量登上帝位,雖實行了一系列退功臣進文吏的舉措,但卻對豪族優容、退讓,外戚和宦官作為豪強地主中最腐朽的集團,借助經濟力量的不斷膨脹把持地方或中央的政權。其三,東漢中后期皇帝大多年幼,為外戚專權提供機會;而皇帝成年后不甘傀儡之地,往往借助宦官之力奪回權利,宦官又借機日漸坐大。
第三子目:黃巾起義。
由于東漢中后期,皇帝年幼、皇權旁落于外戚宦官之手,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黑暗,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民不聊生百姓困苦,終在公元184年爆發黃巾大起義,東漢王朝的統一名存實亡,地方陷入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
(三)學情和教學過程設計
*學情分析:
就學科而言,歷史作為進入初中后的一門新課程,以其豐富的故事內容對七年級學生充滿吸引力。絕
大部分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對歷史有所了解并興趣濃厚,好奇心強,求知欲旺。
就本課而言,絕大部分學生對東漢的知識并不熟悉,卻對東漢末年群雄并起的三國時代很有了解,也很有興趣。從西漢大一統到三國分裂這個過程中,東漢王朝起到了很重要的連接作用,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歷史背景資料,通過圖片、視頻創設情境,制造濃厚的歷史氛圍,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通過角色扮演參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東漢興亡的基本脈絡,知道“光武中興”、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和黃巾起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對歷史現象、歷史問題初步的分析、歸納和反思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光武中興”和東漢衰敗現象的了解,認識到中國古代社會盛衰的基本規律。聯系現實生活,學會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及教法、學法
教學重點:“光武中興”、外戚宦官專權 教學難點:東漢盛衰的原因
教學方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創設情境法 學法指導:角色扮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教學過程:(詳案另附)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導入 引出課題
Q:提到漢朝,你首先想到的皇帝是誰?我們
今天就來認識一位低調奢華而又有內涵的漢朝皇帝。
PPT播放視頻《安靜的美男子:劉秀》
這位看似知名度還不及三國時期的劉備的東漢帝王,是歷史上唯一一位集“中興之主”與“開國皇帝”于一身的帝王,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劉秀,走進東漢,領略東漢的興衰。
觀看視頻
用視頻導入激發
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自主學習
PPT展示本課知識框架
自學課本完成導學案的相關內容
使學生對本課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第一篇 光武興 為東漢
一、復興漢室 重歸一統
教師配合學生的表演播放PPT,和學生一起參
與現場互動,一起簡單了解東漢的建立過程,知道
東漢是漢朝統治的延續。
二、治國安民 光武中興 1、光武中興與民安
①PPT展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東漢建立初期的社會局面,思考應對策略。
②PPT展示光武帝治國舉措的文獻材料 思考:劉秀的治國舉措體現出了他怎樣的治國理念?(以民為本) ③PPT展示東漢人口統計表、《東漢寧城圖》和《東漢彩繪陶擊鼓說唱俑》、《東漢集市畫像》 (過渡:歷史上把這樣一段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時期稱之為“光武中興”。如若你有機會去到劉秀的家鄉湖北棗陽市,你會發現這位帝王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劉秀不僅是東漢的開國之君,更重要的是他讓漢朝重新崛起,煥發生機。但在榮光的背后,中興之下一些隱患問題日益暴露出來。)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用人物訪談的形式介紹東漢的建立 學生閱讀材料和課本,分析和思考問題
學生欣賞圖片,感受劉秀治國舉措給東漢帶來的變化 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了解
東漢建立的過
程,并在參與課
堂的過程中。
通過圖史互證,
培養學生讀圖、
讀史料的能力, 初步學習對歷史
資料進行分析、
歸納,得出歷史結論的歷史思維
方法。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2、中興之下的隱患
①PPT展示圖片及陰麗華和郭圣通的介紹 Q:劉秀是靠什么人支持才當上皇帝的?
②PPT展示陶院落和豪強宅院的畫像磚拓版圖片及史料文字
Q:從以上材料中你能看出豪強地主的實力怎么樣? (過渡:豪強地主的勢力得到發展,成為了東漢發展的一大政治隱患。與此同時豪族勢力的迅猛發展,他們不斷兼并土地,其嚴重后果是造成了農民大量破產,成為流民。流民便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王莽末年赤眉綠林起義便是最好的寫照。所以流民問題成為了東漢發展的一大社會隱患。)
學生閱讀材料
思考回答
通過圖片和材料加深對地方豪強的認識,為后面討論做鋪墊。
第二篇 人心亂 漢漸終
三、戚宦亂政 朝綱不振
老師提供的資料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問題:
①東漢中后期,權力的天平會怎么傾斜?為什么?
②這種傾斜的局面會給東漢政權的發展帶來什么影響?
教師巡視課堂,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 四、民變四起 黃巾起義
PPT展示材料東漢后期流民資料和地方民謠。 (過渡: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社會狀況越來越動蕩,地主階級爭權奪利,最后遭殃的還是老百姓。再加上東漢后期災荒連年,雪上加霜,老百姓被逼到了死亡的邊緣。“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從來不可輕。”農民階級誓死與東漢統治者血戰到底的決心終于在公元184年,釀成了“八州并發,煙炎絳天”的黃巾大起義。) PPT播放視頻《黃巾大起義》
根據老師所給的材料,結合課本知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 學生根據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生觀看視頻,了解黃巾起義的過程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讓他們學會有理有據的表達自己的看
法和觀點。
利用視頻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感
受
小結
引導學生對本課只是進行一個基本的歸納總結修訂自己的思維導圖,上臺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老師PPT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與學生分享。
回顧本節課所
學,完成啟思和精煉
以史為鑒,與現實相結合,讓學生學有所想、學有所悟、學有所感。
授課詳案
【導入新課】
Q:提到漢朝,你首先想到的皇帝是誰?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低調奢華而又有內涵的漢朝皇帝。
PPT播放視頻《安靜的美男子:劉秀》
這位看似知名度還不及三國時期的劉備的東漢帝王,是歷史上唯一一位集“中興之主”與“開國皇帝”于一身的帝王,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劉秀,走進東漢,領略東漢的興衰。
板書課題:《東漢的興亡》 【自主學習】
同學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中引探部分的相關內容,簡要了解了東漢興亡的大致內容。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到本課的學習當中。 【講授新課】 第一篇 光武興 為東漢
一、復興漢室 重歸一統
學生活動:角色扮演,人物訪談《一個沒落“皇N代”的奮斗逆襲史》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課堂,以人物訪談和現場互動的形式簡單了解東漢的建立過程和劉秀的奮斗歷程,知道東漢是漢朝統治的延續。
過渡:光武帝劉秀究竟遇到了怎樣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我們一起來幫幫他。 二、治國安民 光武中興 1、光武中興與民安
PPT展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東漢初期遇到的問題。
Q:東漢初年的社會是一番怎樣的局面?光武帝劉秀又是怎么解決的? 生:①分析材料,得出結論——東漢初年經濟凋敝、社會動蕩 ②閱讀課本,找出劉秀治國之策
PPT展示史料與劉秀治國之策相對應,引導學生分析 Q:劉秀的治國舉措體現出了他怎樣的治國理念? 生:以民為本
過渡:生于民間、長于民間、參加過農民大起義的劉秀深知民間疾苦,他以民為本、休養生息,經過他的治理東漢社會正在發生變化。
PPT展示東漢人口統計表、《東漢寧城圖》、《東漢彩繪陶擊鼓說唱俑》、《東漢集市畫像磚》,學生感受光武帝治國帶來的社會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圖史互證,培養學生讀圖、讀史料的能力,讓學生理解劉秀心懷百姓,百姓民心所向是光武中興出現的重要原因。
過渡:歷史上把這樣一段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時期稱之為“光武中興”。如若你有機會去到劉秀的家鄉湖北棗陽市,你會發現這位帝王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劉秀不僅是東漢的開國之君,更重要的是他讓漢朝重新崛起,煥發生機。但在榮光的背后,中興之下的東漢王朝,其統治內部一些隱患問題日益暴露出來。 2、中興之下的隱患:
PPT展示圖片及陰麗華和郭圣通的介紹
Q:劉秀是靠什么人支持才當上皇帝的?(地方豪強) PPT展示陶院落和豪強宅院的畫像磚拓版圖片及史料文字 Q:從以上材料中你能看出豪強地主的實力怎么樣?
過渡:劉秀利用聯姻得到了豪強地主的支持,雖在稱帝后采取了一系列強化皇權的舉措,并削弱身兼功臣的外戚豪強地主集團。但優厚的經濟待遇和對豪族的優容,使豪強地主的勢力得到發展,成為了東漢發展的一大政治隱患。
與此同時豪族勢力的迅猛發展,他們不斷兼并土地,其嚴重后果是造成了農民大量破產,成為流民。流民便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王莽末年赤眉綠林起義便是最好的寫照。所以流民問題成為了東漢發展的一大社會隱患。
當然,東漢前期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舉措與民休息,緩和社會矛盾,而且皇權實力強大,外戚和豪強集團的實力難以與皇權分庭抗禮,權力的天平自然是向皇帝一方傾斜。
Q:如若皇權衰落,那時的權力天平又會如何傾斜?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的分析和層層的引導,讓學生理解東漢王朝統治中的隱患,為后期探討東漢衰亡做鋪墊。 第二篇 人心亂 漢漸終
三、戚宦亂政 朝綱不振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權力的天平
1、學生結合導學案中老師提供的資料包,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問題: ①東漢中后期,權力的天平會怎么傾斜?為什么?
②這種傾斜的局面會給東漢政權的發展帶來什么影響? 2、學生進行成果展示
皇帝年幼時外戚掌權,皇帝長大了宦官當道,皇帝一死,幼帝即位,太后接著臨朝。東漢的朝政陷入了一個循環往復的怪圈,外戚與宦官這兩大集團互相爭奪,輪流把持著朝政,使得東漢的政治越來越腐敗。 四、民變四起 黃巾起義
PPT展示材料東漢后期流民資料和地方民謠。
過渡: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社會狀況越來越動蕩,地主階級爭權奪利,最后遭殃的還是老百姓。流民問題愈演愈烈,再加上東漢后期災荒連年,雪上加霜,老百姓被逼到了死亡的邊緣,為了求生存他們只能起來反抗壓迫。所謂“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從來不可輕。”農民階級誓死與東漢統治者血戰到底的決心終于在公元184年,釀成了“八州并發,煙炎絳天”的黃巾大起義。
PPT播放視頻《黃巾大起義》
Q:黃巾起義成功推翻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嗎?
面對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東漢政府雖調集軍隊并成功鎮壓,但地方豪強的勢力卻在正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逐漸強大,皇室成為了名存實亡的空架子。董卓引兵洛陽,逐袁紹、廢少帝、殺太后、立獻帝。東漢中后期以來外戚與宦官的斗爭以雙方同歸于盡而告一段落。對東漢而言,象征中央集權的朝廷實際上已經消亡,地方豪強們公開進行瘋狂的武裝混戰,割據一方成為軍閥,黑暗的東漢后期開始轉入一段分裂期,那個年代群雄爭霸,英雄人物將逐一出場,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又一次走向了分裂。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整合,理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過程和對東漢發展帶來的影響。知道黃巾大起義的爆發是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
【思維導圖】師生分享 感悟提升
PPT展示學生課前繪制的思維導圖,讓全班同學欣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一位同學上臺分享他思維導圖的設計思路,以及學完這節課后有無可以完善的部分。
最后教師展示自己設計的思維導圖,讓學生來填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