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金屬的化學性質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八單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_河南省 - 鄧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八單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_河南省 - 鄧州
1
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教學背景分析
1. 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功能和地位
金屬屬于課標“身邊的化學物質”中重要的一類物質,之前學習了氧氣、水、二氧化碳(典型代表物)、一氧化碳等各種物質的化學性質,本單元首次對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進行研究,為后面學習酸、堿、鹽等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打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題又是金屬的核心內容,它具有以下的教育功能:
①承載著對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的研究思路。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具有了零碎的、不系統的有關金屬的知識,如鎂、鐵等金屬與氧氣反應,鎂、鋅等與鹽酸或硫酸反應,要引導學生歸納出金屬的化學共性,同時,要引導學生在上述過程中發現不同的金屬與同一種物質反應的現象不同,可見共性中有差異,從而進一步探究金屬化學性質差異的規律性---金屬活動性順序。
②促進對研究物質化學性質方法的學習,發展科學探究技能。在本課題的學習中,采用了分類、觀察、比較、實驗等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變量控制實驗設計等探究技能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③繼續鞏固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在本課題的的學習中,可以找到物質之間的聯系和變化規律,如金屬與酸或與金屬化合物反應的共同特點都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新的單質和新的化合物,從而得出置換反應。再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置換反應能否發生,讓學生體會如何把紛繁的知識進行簡單化、條理化。
2. 學生情況分析
已經學習了空氣、氧氣、水、碳的單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質,對金屬已經有了一些感性認識,如氧氣跟鎂、鐵、銅等金屬的反應,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等,對這些反應的條件、劇烈程度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分類研究和系統總結,更缺乏對金屬有關反應規律的深入探討。所以,如何通過認識、比較幾種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通過已知知識和實驗現象歸納總結金屬
2
化學性質的共性、差異性是學生感覺困難的,對于一類物質的研究方法以及建構一類物質學習的模型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學生知道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要以實驗為突破口,對實驗感興趣,但未能有意識的考慮如何設計實驗去驗證性質,動手實驗的經驗不足。知道置換反應并已經能初步判斷置換反應。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復習鎂、鋁、鐵、銅與氧氣反應情況,能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知道金屬單質能與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知道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能夠反映金屬的活潑程度;
②通過實驗探究金屬鎂、鋅、鐵、銅與鹽酸(或硫酸)反應的情況,認識金屬的活動性,歸納總結金屬化學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知道可通過比較不同金屬與鹽酸(或硫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來粗略比較金屬的活動性。能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③知道某些金屬能夠與一些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生成新的金屬單質,能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知道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通過這類反應生成活動性弱的金屬。
2.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系列比較金屬活動性的實驗,進一步學習實驗條件控制的方法; ②通過金屬與酸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等探究活動,體驗提出問題、制訂計劃(控制實驗條件、對比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觀察、描述、記錄)、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過程。通過比較、歸納等,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一般方法;
③培養學生用現象與本質、共性與個性的思維方法認識客觀事物。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學生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對知識建構的重要意義; ②通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③通過對實驗的探究讓學生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金屬化學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
四、教學流程
根據金屬與氧氣、金屬與酸的反應情況,引出金屬活動性排序。
體會金屬化學性質有共性也有差異性
1、思考→設計實驗→分組實驗→討論→得出結論:①不是所有的金屬都可以和酸發生反應;②能和酸反應的金屬,其反應的劇烈程度不一樣。 2、在記錄反應現象和相關的化學方程式,歸納出這些反應是置換反應
復習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提出問題:常見金屬與酸的反應是否也存在共性與差異性:
①常見金屬都能與酸(鹽酸或稀硫酸)反應嗎?
②不同的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相同嗎?
復習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引導結合金屬活動性順序,認識該反應特點,幫助學生提出猜想: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有什么規律?是H前金屬能置換H后金屬,還是金屬活動性強的金屬置換弱的金屬,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結合鐵與硫酸銅的反應的規律,類比金屬與酸的反應,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分組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2、在課本上寫反應現象和相關的化學方程式,歸納出這些反應是
置換反應.
核心環節一: 從已知的事實出發,歸納金屬與氧氣反應 的情況 核心環節二: 實驗探究,認識不同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情況,了解金屬化學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
核心環節三: 實驗探究,認識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展示視頻,回顧鎂在點燃的條件反應 展示圖片,回顧鐵在純氧中燃燒的現象 課件展示常見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思考總結
歸納總結出大多數金屬都與氧氣發生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
觀看視頻圖片,說實驗現象,寫化學方程式
引導學生思考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 1、在實驗室制取氫氣,為什么選擇鋅? 2、現在老師有一只銀白色的鐲子,請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是銀鐲還是鋁鐲? 3、銀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可以通過加入稀鹽酸來比較嗎?
記憶金屬活動性順序,體會金屬化學性質有共性也有差異性。 思考回答
小結:金屬的化學性質
4
五、教學策略
1. 教學思路設計
“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課時的內容,曾經有很多教師用它上過公開課,也展示過各種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應該說是一節設計相對比較容易和較為成熟的教學內容。這一課時開展分組實驗也是常用的手段,學生也很感興趣,但常常只注意實驗現象而忽略了對實驗功能的思考。所以,本課要引導學生從激動人心的實驗現象回歸到實驗分析和設計是比較困難的。而且,要有意識地利用該課時內容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對比思想,使學生初步建立一類物質學習的模型:通過已知知識和實驗現象推導出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共性,同時體會差異性。
所以,本課時的設計思路非常傳統:以學生已知的內容為基礎,以實驗探究為突破口,采用“問題引入→實驗探究→分析總結→應用規律” 的流程,大致分成三個環節:①通過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條件和劇烈程度不同,說明金屬的活潑性不同;②由此引發問題,在與酸反應時金屬是否也表現出不同的活潑性呢?設計實驗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的特點,復習置換反應。③由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簡單應用例子入手,引發問題:Cu\Ag位于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用酸判斷金屬性強弱,怎么辦?進而復習鐵和硫酸銅的反應,引導學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探究金屬與其他金屬化合物的反應情況,得出結論:金屬性強的金屬能金屬性弱的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重點落在引導學生如何透過實驗現象分析本質,以及讓學生體會到:在探究活動中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主動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2. 實驗方式的選擇
本課題的實驗內容豐富多彩,是吸引學生主動去探究金屬化學性質的一大法寶。而學生也很想自己親手實驗,所以要安排分組實驗讓學生感受化學學習的魅力。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容易只關注實驗現象而忽略了實驗設計過程和實驗結論的討論,因此,在分組實驗前先進行方案設計,利用實驗溫馨提醒、實驗現象圖片展示等將幫助學生迅速明白實驗觀察重點。
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實驗設計,對于實驗分析和比較不熟悉,因此,在實驗設計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預設梯度,降低難度。如,在金屬與酸的反應,指定了固定藥品
5
讓學生進行選擇,給出大致的實驗思路,對金屬與金屬化合物的反應,學生是非常陌生的,特別對于金屬化合物的認識是空白的。所以教師務必要把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分析透切,學生才有可能設計實驗探究銅和銀的活動性比較。升級設計實驗探究鋁、銅、銀的活動性比較,實驗的操作是簡單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學生主動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一:從已知的事實出發,歸納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情況。
【問題引入】觀看圖片,黃銅和黃金從外觀上看非常相似,但是價值卻相差甚遠,
所以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就用黃銅冒充黃金欺騙消費者,那么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辨別真假呢?你們有什么方法嗎?
【學生回答】
【問題】 想知道更多的方法嗎?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金屬的化學性質,我們先
通過一段視頻回顧前面的學習的鎂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
【展示視頻圖片,學生回憶】回答
【教師歸納并板書】 課題 金屬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
【課件展示】金屬與氧氣的有關反應
【過渡】 結合剛才的視頻圖片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金屬與氧氣發生反應
大多數金屬能與O2反應,但反應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 【問題思考】鋁的化學性質活潑,為什么鋁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 【學生回答】
【過渡】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說明金屬的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不同。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體現了金屬的化學性質有共性也有差異性。前邊我們在學習實驗室制取氫氣時我們用到了? 【學生回答】
【板書】2.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教學環節二:實驗探究,認識不同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情況,了解金屬
6
化學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引出常見金屬的金屬活動順序表。
【提出問題】所有的金屬都可以和酸反應嗎?它們和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一樣嗎?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提供藥品:鎂片;鋁絲;鋅粒,銅絲;稀鹽酸;稀硫酸,設計實驗探究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情況
【學生活動】思考,填寫課本P10表格內容。 【教師歸納、點評、小結】
1. 不是所有的金屬都可以和酸發生反應;
2. 能和酸反應的金屬,其反應的劇烈程度不一樣。 3. 反應類型:置換反應
【過渡】從以上的分析可知,很多金屬不僅能與氧氣反應,而且還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說明活動性不同。人們經過大量實驗的探究過程,歸納和總結了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具體應用】
1. 在實驗室制取氫氣,為什么選擇鋅?
2. 現在老師有一只銀白色的鐲子,請用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是銀鐲還是鋁鐲子? 3. 銀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可以通過加入稀鹽酸來比較嗎?
【過渡】銅和銀都不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那用什么辦法來比較它們的活動性呢? 教學環節三:實驗探究,認識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情況,知道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通過這類反應生成活動性弱的金屬。
【回顧舊知】上冊我們學過 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結合化學方程式Fe +CuSO4 == Cu +FeSO4,
和Fe 、Cu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位置,引導學生提出猜想,Fe把Cu從CuSO4溶液(金屬化合物)中置換出來,那么,怎樣的金屬能與其他金屬的化合物溶液反應?
7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過渡】比較Ag和Cu活動性的設計方案怎樣呢? 【教師引導設計實驗的思路分析,學生填寫學案的圖2】
提供藥品:銅片、銀片、 CuSO4溶液、AgNO3溶液,設計實驗驗證Cu和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兩種金屬的咱們會比較了,咱們把問題升級,比較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提供藥品】鋁絲、銅絲、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分析討論方案是否可行】 【進行實驗】
【教師歸納、點評、小結】
1.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2. 反應類型:置換反應 【本課小結】 1. 金屬的化學性質:
(1)能與氧氣反應 (化合反應) (2)氫前金屬能與酸反應 (置換反應) (3)能與某些金屬的鹽溶液反應 (置換反應) 2. 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3. 置換反應:單質+化合物 新單質+新化合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