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古詩三首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青島市嶗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青島市嶗山
【教學設計】《古詩三首》_語文_小學_曲健
四年級上冊 21 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兩首詩的生字,讀準、讀通古詩,學會并運用七絕的停頓規律。
2.結合注釋、查找資料,自學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3.品讀語言,展開聯想,引入資料 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
4.對比發現,初步感受邊塞詩的特點,感受并銘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過程:
一、猜字識字,激趣導入
1.出示篆書,字源識字
師:同學們好!給大家講一件奇事:最近學校舉行教師鋼筆字書法比賽,有一位老師的作品橫不平豎不直,卻獲得了一等獎。想看看嗎?(課件出示)。這是篆書。它保存了象形文字的特點,能表達字意。有意思嗎?我們來玩個猜字游戲 醉 塞
設計意圖:借助教師的篆書作品,激發學生興趣。猜字游戲中,感受書體表意特點,識記本課生字。
2.初始“邊塞”,了解詩題。
師:提到邊塞邊關你會想到?
學生:自然環境艱苦 戰爭場面等。
師生共同板書課題,兒歌識記生字“塞”,交流詩題。
學生交流課題意思(出征塞外;涼州詞是根據注釋指的是曲名)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生活積累,初步感受邊塞,喚起已知,鋪墊教學;板書課題,用兒歌強化“塞”字教學,趣味中寫好生字;理解詩題,交流預習,有利于“邊塞詩”詩題的積累。
二、交流預習,關注停頓
1.交流預習,介紹詩人
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介紹詩人王昌齡 王翰
引導學生關注,查找資料要選取姓名 字號 代表作 歷史評價等有價值的信息制作詩人卡片。
設計意圖:預習中前置學習要求,根據提示制作詩人卡片,培養提取有效信息了解詩人的學習習慣。
2.指名朗讀,糾正字音,讀準古詩
學生朗讀古詩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和多音字“還”“將”“教”,根據注釋和工具書,根據意思讀準字音,達到讀準讀通古詩。
-
讀詩還要讀出節奏。
根據停頓和提示,自己練習讀讀。
指名讀,2首。評價朗讀:讀準停頓,抑揚頓挫、韻律美。
-
學生對比兩首古詩,發現七言格律詩停頓的普遍規律,學以致用
小結:一行七個字,一般都是在二二三停頓。用這個方法來直接讀一首新詩。
學生練習運用并讀出停頓。
設計意圖:在自學的基礎上,檢查朗讀,相機糾正強化字音和多音字,達到讀準讀通;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七言停頓規律,感受格律詩的停頓節奏,并能由一及百,學以致用。
三、聚焦《出塞》,把握詩意。
1.突破難點,了解詩意
1)師:要想讀好古詩,還得知道古詩大意。
學生朗讀《出塞》,借助課文注釋和預習所得,自己說說詩歌意思;同位交流難點,教師解答。
2)突破《出塞》第一句,學生說意思。
教師借助“秦漢明月秦漢關”,引導學生明白從秦朝開始到作者所在的盛唐時期,經歷了近千年,不變的是明月,是邊關。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從秦漢時起,明月就一直照耀邊關。
3)學生對比詩句,感受互文的好處。
學生講前兩句的意思。并朗讀
-
學生根據注釋和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交流“龍城飛將”。
李廣:漢代著名的將軍,善于射箭,治軍有方。當時匈奴一聽到飛將軍來了,都聞風散膽,落荒而逃。漢軍不戰而勝。
-
學生交流后兩句詩的意思。
小結方法:結合注釋和查找的資料,能更好的理解古詩的意思,讀好詩歌。
學生個人讀和齊讀。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會的方法:借助注釋、查閱資料等學生,了解古詩大意;巧用詩句、結合資料等策略,突破“秦時明月漢時關”“龍城飛將”等理解難點。在學生自學自悟,教師有效的點撥中突破難點,了解詩意,讀好古詩。
四、品讀詞句,展開聯想,入情共振
1.
古人云:詩中有畫。古詩語言凝練,有時候詩中的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詞,就是一幅畫。
學習要求:默讀思考,找到這首詩最能引發你想象和聯想的地方,圈畫相關的詞句,寫寫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默讀思考生交流,朗讀詩句。
-
學生描述想象明月的畫面;聯想到與月有關的詩句。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發現“月”跟思念家鄉親人有關。
-
學生描述想象的邊關荒涼的畫面。
-
學生描述想象萬里長征長途跋涉之苦
4)
人未還(板書):
人是誰?將士
引入資料:《資治通鑒》載,唐玄宗時,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還者十無二三”。)
學生理解人為什么沒有回來?(戰死沙場,終老邊關)
-
創景想象將士的親人在干什么?
生:思念將士,盼望回家,一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
人未還
師:這些親人可能是將士的青梅竹馬的妻子,父母孩子兄弟朋友……
師:日日思君,終不見君。二讀
勤勞善良的妻子會這樣吟誦……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
夫未還
白發蒼蒼的老父親……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
兒未還
天真活潑的孩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
父未還
……
學生三讀:這一切的一切均化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
子未還 。
-
讀到這里你感受到什么?
學生:悲慘 難過 板書:悲
4.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作者渴望戰爭勝利和平;希望李廣那樣的良將駐守邊關;停止戰爭同情將士百姓……隨機板書:保家衛國 渴望和平
板書壯
5總結感悟詩情的學習:品讀詩句,展開想象聯想,體會到作者流露其中的悲壯。指名讀:《出塞》
6.秦漢以來,明月依舊 戰爭依舊 年輕的王昌齡滿懷愛國之情寫下《出塞》,齊讀《出塞》
7.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們一起背誦《出塞》。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品讀詞句,進行想象和聯想,描述畫面,感受詩情:借助積累古詩等感受“明月”特殊景物的背后的思念;引入資料,走進過去、巧妙改寫古詩,一步一步深入理解“人未還”背后的悲;如此自然而然的豐富了對于后兩句的體會。學生的交流表達中,讀出古詩背后的情感,第一次回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單元主題。
五、遷移方法,拓展學習《涼州詞》
1.學習《涼州詞》
2.出示小組合作自學要求:
1.朗讀古詩,借助注釋等,說說詩文意思,小組交流。
2.默讀思考,找到這首詩最能引發你想象和聯想的地方,圈畫相關的詞句,說說從后兩句你體會到什么?
3.學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1)學生匯報詩文意思。指名讀詩歌。軍中盛大的酒宴
2) 交流圈畫地方,生我想到……我聯想到……
重點關注:醉 古來征戰幾人回? 就是萬里長征無人回
學生體會到:豁達樂觀 豪邁悲涼 視死如歸
教師相機板書
師: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齊讀古詩《涼州詞》
設計意圖:總結《出塞》了解詩意和詩情的方法,拓展學習第二首邊塞詩歌《涼州詞》,小組合作學習,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交流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關注“醉”,關注“幾人還”……感受詩中的悲壯。第二次回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單元主題。
六、比較發現,邊塞詩歌的特點
1. 總結兩詩,深化邊塞,了解邊塞詩
此時此刻,在提到邊塞,你會想到什么?這就是邊塞詩
2.創景引讀邊塞詩,還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3.因為邊塞詩人心中牢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4.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也要牢記: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兩首詩歌,初步認識“邊塞詩”的特點,在拓展中不斷加深對于邊塞詩人和邊塞詩歌的認識,從而到達第三次回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單元主題。
作業設計:
-
背誦《出塞》《涼州詞》。
-
運用今天學到方法自學《夏日絕句》《別董大》。
設計意圖:落實本節課目標,整合語文園地中的《別董大》,拓展學習第三首詩歌。
板書設計:
出塞 邊塞詩 涼州詞
月 醉
無人回 悲 幾人回
保家衛國 壯 視死如歸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古詩三首”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青島市嶗山”,所屬分類為“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青島市嶗山”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