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3課《桂花雨》陜西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五年級上冊第3課《桂花雨》陜西西安
【標題】
五年級上冊第3課 《桂花雨》
【正文】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一花一鳥總關情”,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本單元前三篇課文都屬于精讀課文,在前兩課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經能基本掌握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情感的方法。在前兩課學習的基礎上,本課重點引導學生品味文字,體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從而進一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
學情分析
桂花,地處西安的孩子很熟悉,因為到了初秋,我們的校園里就到處能夠聞到桂花香,看到桂花樹。學生剛剛由四年級升入五年級,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思維活躍,正在由逐步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通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感悟作者情感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本課,旨在能夠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寫法、學習方法。
設計理念
基于新課標理念,積極創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個性化見解。本課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習字詞、了解文章大意以及對文章初步感悟的基礎上,我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將所學方法進行遷移運用,達到落實語文要素的目的。結合我們學校正在研究的“以文帶文”教學形式,拓展學習琦君的另外兩篇文章以及余光中的經典詩歌《鄉愁》,引導學生深入感悟鄉愁,使其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切實將教材用好、用實、用活。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描寫的桂花的特點,能說出桂花給我帶來的美好回憶。
2.通過重點語句,想象“桂花雨”的美好情景,感受作者對童年快樂往事的懷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拓展閱讀琦君其他作品,遷移運用學法,體會作者抓住具體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對與桂花相關的生活場景的描述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故鄉親人的懷念。
2.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鄉宅院里的桂花香”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情感的方法,借助琦君的其他作品,感悟寫法。2.深入挖掘文章主旨,感受鄉愁。
教學準備
1.打印好的琦君作品《月光餅》《棕子里的鄉愁》節選。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生字詞,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中借助桂花以及與桂花相關幾個場景,初步感受人物情感。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桂花雨》這篇課文,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感受作者筆下的桂花雨帶給我們的細膩情思。
二、精讀課文,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借助
桂花所表達的情感。
1. 思鄉之情自古有之。作者琦君在《桂花雨》原文中曾這樣表達思鄉之情,她說: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作者魂牽夢縈的是什么呢?
2.(出示問題)圍繞桂花都寫了什么(人、事、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表格,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思考學習。
3.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4.學生匯報,交流:是“桂花香”,是“搖花樂”,是“桂花雨”……
5.根據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引導,感悟作者對桂花以及相關的幾個場景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情感,并指導朗讀、思考、理解。
預設:
(1)交流“桂花香”。
A、哪里看出桂花香?找出“桂花香”的語句,引導學生理解體會: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好香的雨啊!”“,抓“浸”,體會兩個“浸”,引導想象,桂花的香氣會在哪里聞到?無時無刻,無處不在。指導朗讀,體會。
B、總結:難怪作者說: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2)交流“搖花樂”,哪些地方寫了作者搖桂花的快樂?
A、“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哪些詞讓你感受到了搖花的快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體驗作者快樂、激動、興奮的心情。
B、桂花帶著香氣,飄飄灑灑、紛紛揚揚,像雨一樣落到了哪里呢?(頭上、臉上、衣服上、鉆進了脖子里)作者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喜悅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
(3)體會“思鄉情”。
A、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宅院里的桂花香”?難道杭州的桂花真比不上家鄉的桂花香嗎?母親思念的是什么?故鄉有什么而這里沒有?
B、交流:故鄉有和孩子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有和諧美好的鄰里關系、有融融鄉情,有母親親手制作桂花糕、桂花茶的快樂……所以在母親的心中,是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所以覺得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更香。
C、自讀“閱讀鏈接”,交流體會,相機介紹琦君有關背景:琦君和母親先前住在浙江永嘉的瞿溪,家里有個大院子,種滿了桂花。十二歲時遷居杭州,杭州有個叫“滿覺隴”的地方,種滿了桂花,香氣濃郁。琦君1949年離開家鄉去往臺灣,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了,一直沒有回到過生她養她的故鄉。
6.總結過渡:所以作者會說,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作者借助桂花以及跟桂花相關的人和事表達了對故鄉濃濃的思念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正所謂:一花一鳥總關情。
三、拓展閱讀,學法遷移。
1.總結學法,學習琦君的另外兩篇散文。
2.自讀《月光餅》《棕子里的鄉愁》,思考:作者借助什么具體事物表現了鄉愁?
3.展示、交流匯報,集體交流。
4.總結:琦君借助“月光餅”“粽子”這兩個具體事物以及跟它相關的人和事表達了思鄉的情感,這種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愁苦之情就叫鄉愁。
四、升華情感,學會表達。
1.閱讀余光中《鄉愁》
(1)過渡:這種情感古已有之,無數文人墨客曾經用不同的方式表達過,我們來讀讀現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歌——《鄉愁》
(2)配樂朗讀,感受鄉愁。
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創設情境,表達鄉愁。
(1)出示:
鄉愁是一樹的桂花香
鄉愁是一塊圓圓的月光餅
鄉愁是散發著清香的灰湯粽子
……
(2)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經歷過遠離家鄉的時刻?在你的心目中,鄉愁是什么呢?學生自由表達。
(3)配樂誦讀,抒發情感。
五、總結全文。
1.出示琦君《桂花雨》后記,師讀:“我總是不能忘卻舊事,我一輩子最愛寫的就是故鄉,親人,朋友,花草樹木。這魂牽夢縈的故土,這難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收藏起來,藏在記憶的花園,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開不敗的花。”
2.愿我們也將童年的美好記憶珍藏起來,那也會成為我們人生旅途中溫暖我們一生的花園。
六、布置作業。
閱讀《琦君散文集》(《米酒》《一塊金手表》《金盒子》《水是家鄉甜》),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情感的。
七、板書設計。
鄉愁是一樹花
桂花雨
桂花香 搖花樂 思鄉情
鄉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