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第18課《慈母情深》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中篇小說《母親》節選。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不顧同事的勸說,毫不猶豫地拿錢給“我”買課外書的故事,從日常的生活小事中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之情。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
【學情分析】
學生能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圈圈劃劃,評評注注,表達個人感受,但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對大多數獨身子女而言,往往忽略了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和感動,對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當然”,缺少“心存感激”。因而,引導孩子結合生活實際去體會,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
2.通過對比、反復朗讀、想象畫面的方法,體會反復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3.能寫一寫生活中令自己“鼻子一酸”的場景。
4. 結合生活,體會父母的艱辛,并引導學生對父母心存感激。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的方法,體會反復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講授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學準備】
任務單、課件、音頻視頻、拓展資料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提煉信息
1.播放《瞪羚羊救子》的視頻
說一說視頻中的哪些場景和細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煉出“母愛”、“堅定”等詞)
過渡:是的,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表達母愛。
2.請齊讀課題《慈母情深》,注意停頓再次讀課題。
二、慈母情深,標題顯現
1.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這篇課文選自中國文學最優秀的作家之一梁曉聲先生的中篇小說《母親》,課題是在選編為課文時,由編者另外增加的。梁曉聲先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攝取了少年生活中的一件事。那年,他15歲,為了買《青年近衛軍》這本小說,向他的母親要了一元五角錢。當時正處于60年代,資源貧乏、經濟蕭條,普通勞動者辛辛苦苦從早工作到晚,一天的工資只有四角、五角。一元五角錢,是母親三天的工資收入,是全家人好幾天的伙食開銷。
2.圖片出示梁曉聲,我們第一次認識他,請你看著他的眼睛,你覺得他仿佛在思考什么?
預設:他仿佛在回憶母親。
預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過渡:來吧,孩子們,看這段話,我們一起來讀。
生:我想用文字,為自己的母親,為我們這一代大多數人的母親畫一幅像。
師:這是梁曉聲先生寫《母親》的目的,究竟,他為母親畫了一幅怎樣的像呢?我們一起走進《慈母情深》。
三、任務驅動,聚焦場景
【場景一:初到廠房,體會辛苦】
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6—18自然段,用“____”畫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場景和細節,想想:“我”看到、聽到、感受到了什么?“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讀了這幾段,你有怎樣的體會?
2.點撥:
出示:空間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壓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廠房,四壁潮濕頹敗。七八十臺破縫紉機一行行排列著,七八十個都不算年輕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縫紉機旁,因為光線陰暗,每個女人頭上方都吊著一只燈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開,七八十個女人的身體和七八十只燈泡所散發的熱量,使我感到猶如身在蒸籠。
我呆呆地將那些女人掃視一遍,卻發現不了我的母親。
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①找一找:母親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工作?(潮濕頹敗、光線陰暗、震耳欲聾)
想象:什么是“震耳欲聾”?如果讓你在這種環境下,你會怎么想?
預設:煩躁、難受、一刻也待不下去。
師:你們一刻都待不下去,但母親停止過嗎?從哪看出來了?
預設:“媽——”“媽——”
過渡:是的,母親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一刻也沒有停止。
②指導朗讀:昨天的母親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工作呢?
明天的母親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工作呢?
明年、后年,母親又將在怎樣的環境中工作呢?
師:孩子們,看到母親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我想此刻你和作者都會有同樣的感受,你心里是怎么滋味?
預設:難受、心酸、感動、心疼
師:就是這一份心疼的感動,我的鼻子怎么不會一陣酸楚呢?
【場景二:見到母親,體會情深】
1.四人小組合作悟情:默讀課文19--3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的場景和細節描寫,勾畫出讓你感受到“慈母情深”的詞句,并交流。
2.點撥一:
出示: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師:這句話,有什么特別的嗎?
生:連續出現三個“我的母親”。
①認識反復: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復出現的修辭手法。
②對比體會:我的母親把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
師: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哪種表達方式震撼到你了?(反復的寫法,強調了母親的疲憊、艱辛。)
③指導朗讀:這句話中動作提前,就像電影中的慢鏡頭,慢鏡頭的描寫是為了讓我們更加看清母親的臉。再次讀,讀的慢一些。
④閉著眼睛想象畫面
特寫——背
師:你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背?
預設:一個瘦弱的背、一個疲憊的背、一個飽經風霜的背。
師:但在我的記憶里,母親的背不是這樣的,是怎樣的?
預設:挺拔的、健康的
特寫——臉
師:你們看到了怎樣的一張臉?
預設:疲憊的、蒼老的、滿臉汗珠的
師:可在我的印象里,母親的臉應該是?
預設:光彩照人、美麗的、年輕的
特寫——眼睛
師:你們看到了一雙什么樣的眼睛?
預設:布滿血絲、眼窩深陷
師:可我的母親以前不是這樣的,她本來有一雙什么樣的眼睛?
預設:炯炯有神、水汪汪
師:然而這樣的背、這樣的臉、這樣的眼睛我再也看不到了,我只看到了(再次讀)
師:作為兒子,看到這樣的母親,我怎能不鼻子一酸呢?
師:其實啊,你的母親也會有疲憊、辛勞的時候,下面請你在任務二中寫下關于你的母親的場景
3.小練筆訓練
_________我的母親;
_________我的母親;
_________我的母親......
4.點撥二:
出示: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
①文中四個“立刻”,“立刻”是什么意思。
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寫出了母親抓緊工作,不辭辛勞。也感受到了母親的忙碌,更能突出母親工作的枯燥、單調)
③剛才的那組描寫是“慢鏡頭”,那么此時這組描寫就是“快鏡頭”,請再次朗讀感受。
四、回顧總結,感悟“慈母情深”
1.失魂落魄的“我”,拿到買書的錢了,為什么會“鼻子一酸”?
師:那是因為——
(1)我看到了母親工作的艱苦環境: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2)我看到了母親蒼老的樣子: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湊到縫紉機板上。
(3)我看到了母親疲憊的身影: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
(4)我看到了母親那雙飽經風霜的手: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5)我看到母親那忙碌的身影: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
師:此時,我手里那僅僅是錢嗎?是什么?(愛)
這是無私、偉大的愛匯成的四個字——慈母情深
師:60年代,一元五角錢是全家人一個月的伙食,我的母親更是一位目不識丁的人,但她毫不猶豫的將錢給我讓我買書,我們更看到了一位有遠見卓識、支持孩子閱讀的母親,所以才成就了梁曉聲先生的今天。
2.視頻播放《朗讀者》片段
五、總結提升,推薦閱讀
“舐犢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和溫暖。”拓展閱讀袁隆平《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你了》,再去感受那讓人心靈震撼的“慈母情深”。
六、聯系生活,表達情深
1.作者通過一個個場景和細節描寫、以及環境描寫、語言、動作、外貌、神態描寫等讓我們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2.在生活中,你有過“鼻子一酸”經歷嗎?試著寫一寫。
提示:場景、細節描寫,反復的修辭手法
七、板書設計
18.慈母情深
場景 細節
狹小
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