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我要的是葫蘆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永嘉縣實驗小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永嘉縣實驗小學
《我要的是葫蘆》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永嘉縣實驗小學 李容貌
設計理念:
1、語言的理解、感悟、應用需要一定的語境。課堂上,著力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語言學習有所依附憑借。如同建立了一個“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角色體驗,可以促進學習活動的有效展開。本課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動畫小葫蘆形象,與同學們共同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樂與趣。在讓學生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不同語氣時,讓學生在課文情境中,不知不覺體會到它們的區別。
2、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因此,本設計緊扣一個“讀”字,通過各種情境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熟悉文本內容,通過讀讓學生感悟到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區別,積累語言;緊抓一個“說”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學會表達。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聰明活潑,喜歡讀寓言故事,善于表現自己,喜歡讀、表演,喜歡競爭,模仿能力強。因此可采用不用形式讀、表演,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去領會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寓言都可以通過讀、表演淋漓盡致展現出來。在讀中不自覺體會到感嘆句、反問句更能表達的人物的心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書寫4個生字:治、言、怪、慢。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運用積累的語言能續編故事。
3.學會在朗讀時能關注不同的標點符號,關注提示語。能讀出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初步體會它們表達的不同效果,進一步感受到種葫蘆人只要葫蘆,不治葉子上的蚜蟲的可笑做法。
4.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學會在讀對話時,能關注標點符號和提示語。初步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和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感受到種葫蘆人只看重結果,一心只要葫蘆的心態。
教學難點
懂得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葫蘆圖片 葫蘆葉子圖
教學過程:
一 、復習鞏固
小朋友們,瞧,可愛的小葫蘆,它又來了,上節課,你們和老師一起給他畫了一個漂亮的家,會介紹這個家嗎?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 ),開出了幾朵( )。花謝以后,藤上( )。多么( )!
師:你們都記住了,小葫蘆掛在藤上可開心了!它和滿藤的綠葉說說悄悄話,種葫蘆的人每天都去看它,小葫蘆在慢慢地長大。
出示:可是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初步感知原因
1、究竟是怎么回事?請你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是什么原因?
指名說。(因為葉子上有蚜蟲不治,他光盯著葫蘆了。)
-
師:看來蚜蟲是關鍵。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蚜蟲,見過嗎?出示。圖文
理解蚜蟲。
蚜 蟲
它們無休止吮吸著葉子的汁液,被害的植物枝葉發黃變形,嚴重時整株植物會枯死。此外還可以傳播病毒,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
師:看來,葫蘆最怕的就是蚜蟲了,那么種葫蘆的人怕不怕呢?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請你不發出聲音讀課文,找到種葫蘆人的心理想法以及他說的話,用橫線畫出來。
-
出示3個句子。
A、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B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 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C 、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你從這3個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初步感知種葫蘆人不怕蚜蟲,眼中只有葫蘆,要的是葫蘆。)
三、
關注標點符號,深入探因
1、 分角色表演讀,發現讀好句子的秘訣:關注標點符號。
小朋友真不簡單呀,一下子就能發現那么多。看來這人真有意思,要的是葫蘆,可蚜蟲那么可怕,可他一點也不怕,還不治。這是個故事,故事最適合表演了。那我們就把這3句話放回課文中,分角色來演一演!請一生當種葫蘆的人,一生當鄰居,老師讀敘述的話。
2、 評價。
師:你覺得他們演得怎么樣?表情動作可以增加。剛才幾位小朋友意思是說語氣、感情還不到位,不夠好。看來,想要表演好,就得先把句子讀好,要想讀好句子,老師偷偷告訴你一個小秘密。關注句子中的標點符號,然后把他們的語氣讀出來。就一定能演好。
師:現在,我們趕緊來看看這3個句子,你覺得哪些標點符號得注意的。 ! ?
那現在就來試試,看你們能不能把他們的語氣讀出來。
-
讀好感嘆句,感受種葫蘆人對蚜蟲的毫不在乎。
出示: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1)你看,這里有個什么符號呀?你能讀好嗎,趕緊練一練。
(2對比讀,感受感嘆號和句號的語氣不同。
-
拓展讀,再次感受感嘆號所表達的強烈語氣。
有幾個蟲子不用急。
有機個蟲子急什么!
4、讀好反問句,感受種葫蘆人一心想要葫蘆的心理。
出示:
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感師:嘆號已經讀得很好了,看看這一句,那個符號需要注意的?
(1)讀出反問句語氣。
(2)對比讀,初步感知反問句的特點,感受不同語氣表達不同效果。
出示: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3)拓展讀。 這個反問的句子,讓我們聽出來了,他非常肯定地認為葉子上的蟲子不要治,因為他要的是葫蘆。因為他要的是葫蘆。
所以他認為:葉子上的蟲有什么關系?
葉子上的蟲沒關系。
5、關注句子中的提示語:自言自語、盯
剛才,我們讀了兩個句子,我們發現有感嘆號和問號的句子,語氣會更加強烈,更能表達人物的心里想法。那再看看這一句,出示: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 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1)哎呀,這里面居然有2個感嘆號呢,那語氣該多強烈呀!你們自己練練。指名讀。
(2)老師范讀,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中的“自言自語”。感嘆號表達的情感真強烈。可是,有時候強烈的感情可以藏在心里面,不一定那么響,如果我是這個人,我會這樣讀。老師范讀。你發現有什么不一樣。我為什么這么輕呢?
出示:
自言自語。就是自己對自己說話。那一定那么響。看來讀好句子,不僅僅關注到標點符號,如果能關注到提示語里的詞語,就能讀得更好啦。
(3)理解盯。出示圖片,你看,這個人在自言自語時,眼睛不看葉子,更不看葉子上的蚜蟲,只看葫蘆,這樣的看,我們叫盯。
師:盯著,應該是怎么地看?(目不轉睛地,眼睛都不眨地,很認真地看)那我們也來盯著圖上的葫蘆,加上一點動作,讀一次。
-
相機表演2、3段。誰愿意到臺上來演一演嗎?把他的高興、急切、希望,加上動作演出來。這個特別難,看誰是我們班本事最大的。演完后讓學生同桌演一演。
-
通過剛才的演,唉,這個人,不怕蚜蟲,更不治蚜蟲,眼里只有葫蘆,心心念著的是葫蘆,因為他說:出示:我要的是葫蘆!我要的是葫蘆!我要的事葫蘆!
四、悟理
1、對比結果,設置懸念。
那么結果呢?出示: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拿掉黑板上的一個個葫蘆。摘掉葉子。)邊摘邊說:一個一個都落了,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葉子變黃了,枯萎了,一片一片都落了,只剩下了光禿禿的葫蘆架,枯萎的葫蘆藤。再也沒有葫蘆了。
-
再次借助文本,尋求答案。
為什么呢?聰明的你一定知道。不急著回答,你能從文中找出答案嗎?蚜蟲不治。不聽鄰居勸告。那你讀讀鄰居的話,你覺得哪一個字可以看出原因。
出示句子:光: 1、光線。2、景物。
3、單、只。4、完了。
師:你找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語。光。老師查了字典,它有這么多種解釋。你覺得在這個句子中,應該選第幾種解釋。從這個光字中,你又明白了點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師:是呀,葉子與葫蘆是有聯系的呀。因為只盯著葫蘆。他要的只是葫蘆,別的什么也不管了。他不知道,單單只盯著一樣葫蘆,不管葉子,是不行的。葉子和葫蘆時有聯系的呀。原來,一個字也能解決剛才的疑問呀。
-
拓展葉子與葫蘆之間關系的常識。
看來,小朋友已經很清楚原因了,我們可愛的小葫蘆還想對他的主人說幾句話呢。
出示:主人,我是小葫蘆,我們的養料,是葫蘆葉靠太陽公公的光芒,制造出來,然后由葫蘆藤輸送給我們。蚜蟲吸食了葉子的汁液,就會變黃,落了。我們小葫蘆吸收不到營養,也會落的。
-
悟理。
聽了小葫蘆的話,回想起鄰居的勸,種葫蘆的人終于明白了。出示: 這時,他會盯著地上的一個個黃葫蘆自言自語地說:“ !”
5、續編故事,積累語言。出示: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有一天,他發現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他……最后…
五 快樂寫字。
1、小葫蘆看到你們的故事編得這么好,它想送給你4個生字,看看你們是不是會認,會寫。 出示:言 治 怪 慢
2、寫言。你猜,上面四個,那個字是它。你看這字多生動,古代造字多有趣呀!
![9f510fb30f2442a71d74ec47d143ad4bd01302dd[1]](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你還知道哪些有言的四字詞語。 花言巧語 千言萬語 甜言蜜語
3、那寫這個言的時候,要提醒大家什么呢?
A點在豎中線上。B第一橫最長,下面兩橫要短,三橫間隔要均勻。C這個口寫得時候要和第三個短橫差不多寬。師范寫。
4、出示:怪、慢
師:這兩個字,你發現他們哪些地方比較像?生:豎心旁,左窄右寬。都有一個又,第一個又比第二個又撇捺應該舒展些。
怎么記住他們呢?
你想讓老師寫那個字?書寫。展示,講評。豎心旁左點低,右點高,右點靠近豎。這一豎式垂露豎。
5、治。請你們自己觀察一下,然后自己動筆寫。
注意寫字姿勢:頭正、肩平、腰挺。
六、 課堂總結:我們今天這節課,學會了好多本領呢!會寫了4個字,知道要讀好、演好句子,要關注標點符號,注意一下提示語中的詞語,讀出不同語氣。從這個有趣的故事中,知道了一些道理,知道了想要葫蘆還要注意葉子,注意根,他們之間是聯系的,其實,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教后反思:
整堂課,應該是在比較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完成的,符合低年級的學習特點,較好地完成了課前所預設的教學目標,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積極的、投入的、快樂的。反思整堂課,我總結如下:
1、整堂課,讓學生有“一得”。
上了本節課,學生應該會留下深刻印象,知道一個朗讀的秘訣:就是讀書
時,要關注句子中的標點符號,讀出它們不同的語氣。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做了如下努力:
-
引導學生整體感悟,初知原因。
課一開始,帶領學生兩次與文本進行接觸,第一次自由讀,二年級的孩子能讀懂葫蘆落了是因為種葫蘆的人不治葉子上的蚜蟲。然后介紹蚜蟲,這是二年級學生的知識盲點,需要解決,用直接圖文告知的方式,簡單明了。讓學生在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葫蘆最怕蚜蟲,種葫蘆人怕不怕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引領學生第二次接觸文本,這次交給學生不同的閱讀要求,不發出聲音讀課文,并畫出種葫蘆人心理想的句子和說話的句子。知道他不怕蚜蟲,一心只要葫蘆。這樣的兩次讀,要求不一樣,畫出的句子,剛好種葫蘆人錯誤做法的具體表現。有層次和梯度,可以培養學生到文本中收集信息的能力,也為下文的讀好感嘆句、反問句、陳述句不同語氣,深入探因做好準備。
-
創設情境,關注標點符號,深入探因。
1)讀好、演好句子,需要關注標點符號。這一環節為了讓學生在感受到不同標點符號表達不同語氣中,感受到種葫蘆人不治蚜蟲,只要葫蘆的錯誤做法。先為學生創設一個表演的“場”,讓學生分角色表演2、3自然段,然后讓學生評價,老師相機告訴學生,要想讀好句子,表演好,告訴一個秘訣,就是要關注標點符號,讀出他們的語氣。這樣的方式學生會比較樂于接受,也會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這一方法應該對他們終身受益的。
2)讀好感嘆號、問號的句子,從中明白葫蘆落地的原因。這一板塊,分3次活動進行。
第一,發現感嘆號、問號的句子比句號的句子語氣更強,更能表達人物心情。先把AB兩句(A、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B、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整合到一個小板塊里進行學習。先發現要注意的標點符號,學生練習讀出他們的語氣,再出示陳述句進行對比,最后在同樣的情景中進行課內拓展,學以致用。在這一過程中,都讓學生通過對比讀,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自主發現感嘆號、問號與句號表達地不同語氣,同時感受到種葫蘆人的錯誤做法,兩個目標的達成可謂水到渠成。
第二,讓學生發現讀好句子,不僅要關注標點符號,還需關注句子中的提示語。這一目標的達成,通過這句:“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 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來實現。學生會發現這句中有兩個感嘆號,讀起來語氣非常強烈,這時,老師及時來一次示范朗讀,輕聲但著急,問學生為什么這樣讀?這時學生發現提示語中的“自言自語”,理解并指導朗讀。而提示語中的“盯”字,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感悟到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對原因有了更深刻理解。
第三,在表演中,運用了今天學生的不同標點符號表達不同語氣,更是感悟到葫蘆落地的原因。讓學生上臺表演種葫蘆人自言自語的話,老師在旁邊相機當鄰居反復勸告種葫蘆人,學執意不停勸告。讓學生在表演中直觀感受到了文本要表達地意思。種葫蘆人的形象會更加深入人心,而且這也是二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2、整堂課,讓學生有“一思”。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每堂課中,能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無疑是小學每個學段在閱讀課上應該努力的方向。防止遠離文本過度發揮。
在悟理這一板塊的教學時,第一次是設計了一組對話:
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的葫蘆都落了,就找到鄰居,奇怪地問:“ 。”
鄰居拍拍他的肩膀,說:“
。”
讓學生在表演中領悟到故事蘊含的道理。因為這篇課文的重點就是由對話組成,結束時也想用對話的形式,進行悟理,水到渠成,學生也喜歡,說完后,再播放小葫蘆的錄音,介紹常識,讓學生更加明白要想收獲葫蘆,就要治葉子上的蚜蟲,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試課時也效果良好課堂熱鬧。
但有老師提出,這樣的悟理是脫離了文本,跳出了文本說的,應該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去尋找答案。比如鄰居話中的一個字,“光”盯著葫蘆這個“光”字,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同時也是能說明葫蘆落地的原因的。通過查字典,知道它是“單、只”的意思,就是他只知道盯著葫蘆,不知道葉子和葫蘆有關系的,單單想要的是葫蘆,想要的是結果,不關注過程,所以葫蘆才會落地。
這個發現,對學生來說是有難讀的,需要學生和文本再來一次對話,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學生花時間靜靜思考。雖然課堂不順暢,課堂會很安靜,但這樣的思考,不是我們現在課堂所需要的嗎?學生經過這樣一次解讀,對于解讀和感悟文本的能力不是會有所提高嗎?所以最后,還是選擇了第二種方式,學生在似懂非懂之間,播放了小葫蘆的錄音,讓學生對葫蘆生長的常識有了更深刻的明白,知道葫蘆需要葉子輸送營養給它,同時也就明白了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應該是更有價值的。
3、整堂課,讓學生有“十分鐘寫”。
寫字,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我在課堂上,這一板塊,整整花了10分鐘給學生。這節課需要會寫四個生字:言、治、怪、慢。我在教學時,根據字的特點,運用了不同的方式。如:言,古代甲骨文中是這樣
![9f510fb30f2442a71d74ec47d143ad4bd01302dd[1]](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表示口中舌頭在動,在說話,學生會對這個字產生濃厚興趣,然后進行字詞的積累:自言自語、千言萬語、花言巧語、甜言蜜語。在書寫時,引導學生觀察寫好這個字的關鍵所在,再進行書寫,寫好后進行評價后,再寫一個,爭取比前面的一個有進步。
在寫怪和慢時,是兩個字放在一起比較的,發現它們的相同點,然后想辦法記住他們。再觀察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地方,比如豎心旁,兩個又的書寫,左窄又寬等。而在寫“治”時,因為三點水前面教過,就不需要老師細致講解,學生自己觀察后,可以獨立完成書寫。這樣安排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培養了學生的書寫能力。
總之,本堂課上,著力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語言學習有所依附憑借。讓學生進行表演,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動畫小葫蘆形象,與同學們共同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樂與趣。這樣如同建立了一個“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角色體驗,可以促進學習活動的有效展開。讓學生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不同語氣時,讓學生在課文情境中,不知不覺體會到它們的區別,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了種葫蘆人的錯誤做法。
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因此,本設計緊扣一個“讀”字,通過各種情境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熟悉文本內容,通過讀讓學生感悟到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區別,積累語言;緊抓一個“說”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學會表達。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我要的是葫蘆”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永嘉縣實驗小學”,所屬分類為“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永嘉縣實驗小學”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