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狐貍與葡萄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7 伊索寓言三則《狐貍與葡萄》江蘇省 - 蘇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狐貍與葡萄》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貍、葡、萄、饞、酸”這幾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能擴寫寓言,留意觀察生活,學會運用動作、神態、語言來寫描寫人物。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難點:能擴寫寓言,學會運用動作、神態、語言來寫描寫人物。 教學準備: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一起來做一個課前游戲:出示這個故事中的人物、發生的地方,同學們看了這些圖片,你聯想到了哪個寓言故事,請同學簡要概括這個故事并說說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烏鴉和狐貍、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狐貍和葡萄)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狐貍和葡萄的圖片,引入本課的學習,銜接自然,學生易于接受。
2.同學們,剛才你們講了這么多的寓言故事,那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寓言故事都有什么共同點呢?(預設:都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給我們揭
示了一個大道理【教師評價:你真會讀書】并且還用了擬人的手法【教師評價:你看得真仔細】,故事簡短特別得精練。)
3.沒錯!同學們真會思考,其實這些就是寓言故事的特點。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揭示一個大道理。(指名說、解釋點紅關鍵詞、齊讀)教師適時板書小故事、大道理。
4.那有誰了解《伊索寓言》及其作者?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指名介紹) 二、引入課題,初讀寓言。
1.《伊索寓言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其中的一則故事。先來看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出示狐貍的圖片,誰能用幾個詞語來形容形容你印象中的狐貍:狐假虎威、狡詐、貪婪……)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事物,那就是葡萄(出示葡萄的圖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狐貍和葡萄》學生齊讀課題。看看狐貍和葡萄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又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幾個詞語來形容你印象中的狐貍,不僅幫助學生積累了詞語,還讓學生對狐貍有了更深刻的印象,為本課狐貍性格特點的學習打下基礎。
2、首先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聽一聽課文錄音,留意文中生字和二
類字的讀音。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一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檢查初讀情況(開火車讀生字、齊讀詞語);提醒學生注意“狐貍”在一起連讀時,“貍”讀輕聲再請學生來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領會寓意。 1、學習第一自然段
2、師:秋天到了,葡萄園里的葡萄成熟了。咱們一起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圖片,學生用幾個詞語來形容果園里成熟的葡萄) 望著眼前的葡萄,你想怎樣?沒錯,狐貍此時也是這么想的,誰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預設:饞得直流口水,想盡各種辦法)。師生交流。誰能將這種感受讀出來(指名讀,點評:特別地想吃,特別地渴望)(齊讀)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動作描寫---“直流口水”將狐貍想吃葡萄的心理,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了。(教師板書動作)
3、狐貍要想得到這美味佳肴,它會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呢?(指名交流)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就是 (千方百計)
4、狐貍雖想盡了各種辦法,但還是——,“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你看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笑了,加入了這些神態描寫,寓言故事顯得更有童趣。(板書神態)狐貍絞盡腦汁想辦法,結果卻白費勁。(指名讀,感受狐貍由喜悅轉為失望的語氣變化。)此時此刻,狐貍會說些什么呢?
5、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的第二段(指名回答:“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它真是這樣想的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指名交流:(邊
走邊回過頭來、只好)狐貍在“白費勁”、“無望”的情況下,仍然對葡萄戀戀不舍?是呀,這細微的一個動作描寫將狐貍的不舍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6、同學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狐貍為什么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實是自欺欺人。原來狐貍不僅狡猾、貪婪還自欺欺人呢)請同學們帶著這份理解讀出狐貍的酸葡萄心理。
7.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第三小節。這兩段中都有一個詞語成熟,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兩個“成熟”的意思一樣嗎?(第一個成熟指食物生長到一定時候長熟了。第二個指時機到了最合適的時候。如我的思考還沒有成熟。)第三自然段中還有一個成語,誰來讀好它。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學思考這個寓言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齊讀寓意,牢牢地記在腦子里。
四、拓展訓練,學習寫作手法。
1.學習了這則寓言故事,相信大家對寓言故事的特點有了更清晰地認識,誰能說說看,要是讓我們來寫寓言故事,需要注意些什么?(預設:要通過一個故事揭示一個道理;故事要簡練;要使寓言故事更生動形象,還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語言、神態、動作描寫)師板書語言。 2.同學們說得真好,那就讓我們來練一練
(1)出示《蝙蝠和黃鼠狼》、《宙斯與受氣的蛇》、《披著獅子皮的驢子》讓學生寫寓意;
(2)出示寓意,學生照著寓意編一則故事。 五、板書設計
狐貍和葡萄 動作 小故事 神態 語言 大道理 【教后反思】:
《狐貍和葡萄》是一則寓言故事,小故事講述大道理。寓言故事語言文字淺顯易懂,但唯有淺文深教,短文長教,才能將故事生動化、生活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富有個性,象征著我們周圍的這類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挖掘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故事的寓意,了解寓言故事的特點。
在教學中,如何將文中簡單的“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孩子面前呢?
一、發揮想象
主要的方法就是引領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象,想象狐貍的心理活動,其中包括看到葡萄時的那種喜悅的心情,還有摘不到葡萄時的那種失望無助的心情。這兩種心情前后落差太大,正是這種落差才讓狐貍一時無法接受吃不到葡萄的事實。因為狐貍想盡了各種辦法去摘葡萄,但都沒有成功,所以他才會變得如此無望。因此,教者還引導學
生去想象狐貍都想了哪些辦法去夠葡萄。辦法想得越多,越說明狐貍多么迫切希望吃到這幾串美味的葡萄,為體會“人物”形象,理解“無能為力”,感受到狐貍的口是心非作鋪墊。也只有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將心理活動想豐富細膩了,將精神世界想復雜充實了,“人物”形象才會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二、領會特點
伊索寓言,其實和我們中國的寓言故事還是有些不同的。伊索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揭示一個大道理,并且這些故事都是很簡練的,學生一讀就懂。其次,要使寓言故事更生動形象,還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語言、神態、動作描寫,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一種寫作手法。在教學的最后,還試著讓學生根據這些特點自己來寫一寫《蝙蝠和黃鼠狼》、《宙斯與受氣的蛇》、《披著獅子皮的驢子》的寓意。學生寫得都很不錯。
三、感悟寓意
通過一則具體的故事,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感悟故事中深刻的寓意是教學寓言故事的重難點。因此,教者引導學生先從狐貍身上發現他的缺點,再聯系生活實際,想想這類人的特點,最后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發,感悟故事的寓意,并受到良好品質的教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