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是草原小牧民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我是草原小牧民》廣東省 - 韶關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我是草原小牧民》廣東省 - 韶關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小學音樂教材人音版第五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教材分析:
本課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教版小學音樂第五冊第二課《草原》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的喜悅心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對音樂有一定的了解,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歌唱,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藝術表演活動,并從中享有樂趣,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此年齡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很強,喜歡活潑,動感的音樂。這首草原風格的歌曲很具舞蹈性的動感,在教學中,我想著重在本課通過學生自己感受草原的風光和特色,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以及舞蹈帶來的律動感,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簡單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動作。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曲調的風格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聽、奏、唱、舞、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用歡快而有彈性的聲音自豪地演唱歌曲,通過引導學生為歌曲伴奏、創編舞蹈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能夠用歡快、自豪地心情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舞姿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
掌握附點音符、休止符、裝飾音的演唱,為歌曲創編舞蹈表演。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聽唱法、體驗參與式教學法、合作創新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筷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組織教學:師生輪唱《音階歌》。
2、師:“同學們,快樂的音樂課又開始了。大家看到老師這身少數民族的打扮,是不是很好奇啊?今天老師要當一回導游,帶你們去一個
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大家想去嗎?(想)好的,讓我們騎著馬兒出發,進行今天特別的音樂之旅!”(播放課件:草原上一匹馬在跑,隨新歌的伴奏音樂做律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好奇心。)
3、師:“瞧!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播放課件,看到大草原)誰能說說,自己知道的關于大草原、蒙古族的一些事情。(指名回答) 4、播放課件,邊欣賞草原美景,邊聽教師補充介紹蒙古族的風俗人情。
二、學習歌曲
1、師:“蒙古族人民住的地方真美,他們的歌曲更美,老師跟蒙古族的小牧民學唱了一首蒙古族的歌曲,讓我唱給大家聽聽吧”。(教師自彈自唱新歌)
(設計意圖:聆聽音樂,初步感受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2、師:“《我是草原小牧民》這首歌曲真好聽,你們想學嗎?(想)小牧民說要學他們的歌曲可沒那么簡單,得先闖過他們的節奏關,你們敢闖關嗎?(敢)請拿出我們闖關的秘密武器---筷子,蒙古族人民很喜歡用筷子來跳舞或是做打擊樂器,下面我們也用筷子做打擊樂器,來敲打一下屏幕上的節奏”。
(1)第一種節奏八分音符,像馬兒跑(得兒,得兒),筷子間相互交替敲打。
(2)第二種節奏四分音符,像揚鞭(駕駕),用筷子輕輕敲打椅子。 (3)第三種節奏二分音符像停馬(吁-),用筷子敲打雙肩。
(設計意圖:通過學用筷子敲打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體驗快樂的情感,為學唱歌曲做好鋪墊。) 3、邊讀歌詞,邊用筷子敲打節奏。
×× × │ × × │ × × │ × — ‖ 我是 個 草 原 小 牧 民
×× × │ × × │ × × │ × — ‖ 手拿 著 羊 鞭 多 自 豪
4、師:“同學們真厲害,一下子就學會了。接下了,我們來學唱這首歌吧”。
5、安靜聆聽歌曲,說說音樂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指名回答) 6、播放音樂,先用馬蹄聲“噠”模唱歌曲。 7、聽音樂,輕唱歌詞。 8、解決難點
(1)師: “唱得真不錯,如果能把幾個小地方唱得更準確些,會更好聽,比如草兒青青的歌譜上出現了休止符,遇到休止符要停一停,在這里我們要唱半拍,在演唱時要有彈性、跳躍的感覺,在“肥”字的譜子上面出現了小音符,它是前倚音,我們唱的時候要拐個彎(教師范唱,學生學唱。)
(2)師:“美在眼里的美字上面的音符有個小點,它叫附點,美字要唱長一點。”
(3) “啊哈啊哈嗬”是小牧民在草原上很高興的吆喝,演唱時力度要加強。
(設計意圖:師生合作,熟悉歌曲旋律,解決難點。) 9、再唱一遍歌曲,把難點部分唱好。
10、師:同學們從歌詞里能體會到小牧民放牧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歡快)他們為有這么美麗的家鄉而感到怎樣啊?(自豪)對了!有誰來試試,唱出自豪的感情。(指名唱)
(設計意圖:引導鼓勵孩子們大膽地表現自己。)
11、師:“唱得真不錯!下面全班同學也像這位同學一樣用歡快、自豪、神氣的聲音來演唱”。(播放伴奏演唱歌曲)
三、學跳蒙古舞
1、師:“同學們唱得真動聽,讓老師忍不住都想伴著歌聲跳起舞,正好我跟小牧民學跳了蒙古舞,你們唱歌老師給你們伴舞吧”。(學生唱歌,老師伴舞)
2、師:“老師跳得好看嗎?大家也跟著老師跳一跳吧”。(教師帶領學生學跳蒙古舞)
3、師:同學們學得真不錯!熱情好客的小牧民想邀請我們為那達慕大會表演節目,同學們能不能結合課前的騎馬律動,以及剛才學的蒙古舞基本動作,為《我是草原小牧民》這首歌創編表演呢?(能) 4、播放音樂,小組合作創編表演。 5、小組匯報表演。
6、說說你喜歡哪一組的表演?為什么?(指名評價) 7、評出“音樂之星小組”。
(設計意圖: 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把本課教學推向又一個高潮,讓孩子們真正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享受音樂,陶冶高尚情操。在創編活動中,老師適當的引導一下,要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 四、教師小結,結束新課
今天我們的草原之旅收獲真不少,既欣賞了草原的美景,又學唱了蒙古族歌曲,還學跳了蒙古族的舞蹈。當然,不僅是蒙古族的歌曲、舞蹈好聽好看,還有許多民族也有許多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和民族舞。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雖然民族不同,但是我們都共有一個祖國母親,我們要團結互助,相親相愛,要熱愛自己的民族,更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好了,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瞧!小紅馬又來了,讓我們騎上小紅馬跟大草原告別,結束我們今天的音樂之旅!”(隨著音樂騎馬離開音樂教室)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節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