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我是草原小牧民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2課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2課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陜西省 - 西安《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設計
課題:《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設計
備課人 |
|
單位 |
|
審核人 |
鄧曉霞 |
學科 |
音樂 |
年級 |
三年級 |
選用教材 |
人音版 |
設計意圖:
新課改的理念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實踐和創造,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始終。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環節都盡量做到能吸引每位學生,使學生能學的自主、學的積極。在整個課堂中我給學生留了很大的展示空間,讓學生能盡情地發揮想象,盡情地表演,使學生能在一種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氛圍中學習。
教學內容:
一、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學習并歌表演。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讓學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調的風格特點,豐富
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
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過程與方法:
讓
學生們在體驗、探究、模仿、合作、綜合的過程中學習歌曲;及完成學習任務,并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提高
學生的
音樂實踐和舞蹈創編能力;并能用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 ;在音樂活動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創造及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
學生運用自豪、歡快的情緒,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舞蹈。
教學難點:
1、掌握附點音符、八分休止符,裝飾音的演唱。
2、為歌曲創編動作。
3、用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躍的節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悅心情。歌曲為2/4拍,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奏上做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盡情的抒發了對美麗家鄉的贊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呵”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復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性格活潑開朗,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對音樂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模仿能力較強,想象力豐富,但在創造能力以及對音高的把握上還需要提高和加強。因此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來調動、培養、保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也是使他們想學、愿學的好途徑。
教學環節設計:
為情境導入——教師舞蹈表演——-學生感受——學唱歌曲——情感處理——分組創編——音樂會----小結。
教法設計:
談話法、聽唱法、引導法、啟發法、分組討論法。
學法設計:
采用練習法、實踐法、游戲法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初步掌握歌曲演唱方法。
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聽覺和視覺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體現。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教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筷子。
教學過程:
師生同唱啦啦歌說出音樂課的口號“音樂大本營,天天好心情”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快樂的走進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
一、感受大草原
1.師生問好。
2.情境導入: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幅原遼闊,有許許多多美麗和神奇的地方令人向往。今天,閆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很美很美的地方,但我們該怎樣去呢?別急,我還為你準備了特殊的交通工具,你們看﹗(出示課件)馬
律動:隨《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騎馬動作。
【設計意圖】:營造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緒,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走進草原。
1、欣賞圖片,感受草原的美。介紹蒙古族風土人情。(播放課件,《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音樂背景下展示蒙古族的美麗風光)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觀看和學生了解,引導學生體驗草原風情,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對蒙古族的喜愛之情,拓展文化視野,讓學生體驗小牧民驕傲、自豪的情緒,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
2、教師舞蹈,觀看并提出問題:
A、從我的舞蹈中能看出小牧民會做哪些事?學生模仿做動作。
B、反應了小牧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
通過教師的表演,激發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在一種美的境界、美的旋律、美的享受中走進音樂課堂。
三、歌唱大草原 。
1、 初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提問:你從小牧民的歌聲中感受到了什么樣的心情?速度怎樣?
2、復聽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用筷子敲擊歌曲的節拍。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歌曲以及用筷子敲擊節拍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演唱情緒及2/4拍的強弱規律。
3、節奏訓練。
4、按節奏讀歌詞。
5、用“LV”模唱歌曲旋律。
6、隨琴完整演唱歌曲。
7、師生接龍演唱。
8、隨琴完整演唱歌曲。
10、男女生分唱(女生第一段,男生第二段)。
11、歌曲處理
你覺得小牧民在唱這首歌曲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從歌曲的那一句中能感受到小牧民歡樂的心情?生:略。
那就讓我們用高興、歡快、喜悅地心情唱起來吧,老師相信這次的演唱會更加精彩、更加動聽。
全班齊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12、拓展延伸
分組創編活動。
(1)將學生分為三個組演唱組、舞蹈組、伴奏組進行活動。(教師在此加入各小組引導學生創編、練習。
(2)給每組分別提出要求
伴奏組的伴奏音型:
2/4

|♫

|

| ♫

‖
(3)各組展示。
(4)音樂會。
【設計意圖】:
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把本課教學推向又一個高潮,讓孩子們真正的感受音樂、享受音樂,陶冶高尚情操。
13、小結本課。
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四、告別大草原:
師:蒙古族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族的人民熱情好客,讓我們騎著馬兒和大草原告別吧。(課件)。
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做動作出教室。
【設計意圖】:
學生在快樂中度過有趣的一節課,結束時讓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總結加深印象。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讓學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調的風格特點,豐富
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
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過程與方法:
讓
學生們在體驗、探究、模仿、合作、綜合的過程中學習歌曲;及完成學習任務,并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提高
學生的
音樂實踐和舞蹈創編能力;并能用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 ;在音樂活動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創造及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
學生運用自豪、歡快的情緒,輕柔而有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舞蹈。
教學難點:
1、掌握附點音符、八分休止符,裝飾音的演唱。
2、為歌曲創編動作。
3、用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性格活潑開朗,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對音樂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模仿能力較強,想象力豐富,但在創造能力以及對音高的把握上還需要提高和加強。因此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來調動、培養、保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也是使他們想學、愿學的好途徑。
優點:
整節課中氣氛比較活躍,環節比較緊湊,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學生更能生動、逼真地感受到內蒙古大草原的形象。通過旋律的模唱,學生對于歌曲的旋律比較熟練。音準唱得比想象中要好得多,歌詞填唱的也很準確。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與交流,討論甚至爭論,直接影響到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本堂課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鼓勵積極參與,減少對學生的限制,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尊重信任他們,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在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創設平等、融洽、開放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無拘無束,生動活潑地合作交流。并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合作學習,特別是鼓勵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也參與合作交流,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這項活動中。
不足之處:
本堂課覺得應在啟發學生這方面多動腦子,在最后的集體表演中有些孩子并沒有真正地動起來,在男女生分組演唱時由于自己沒有把要求表達清楚,導致男女生在分組演唱過程中有些亂,在語言組織方面不夠簡練,在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進一步提高個人的專業技能,語言地組織還要加強。多聽課、多總結,取別人長處,補自己短處,多歷練自己,提高應變能力,使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使自己很快的成長起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我是草原小牧民”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小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2課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陜西省 - 西安”,所屬分類為“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小學音樂人音版三年級上冊第2課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陜西省 - 西安”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