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4課你好大自然《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教學課例實錄_遼寧省 - 鞍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4課你好大自然《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教學課例實錄_遼寧省 - 鞍山
《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是一首曲調流暢、情緒歡快的美國歌曲。生動的歌詞描繪了一群孩子冒著大風雪,坐在馬拉的雪橇上,他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清脆的馬鈴聲回響在原野……表現了孩子們熱情奔放的性格,抒發了熱愛美好生活的真摯情感。歌曲為再現的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以“3”、“4”的同音反復為主,加上 “ ×× × | ×× × |
×× ×.× | × - |”節奏的運用,塑造了馬兒奔跑、鈴兒叮當的歡快的音樂形象。第二樂段從第一樂段的最后一小節后半拍開始,“ × | ×××× | × - |”的節奏從弱起進入,這一節奏的重復出現,加上曲調的逐步上移,給人以推動感,刻畫了孩子們隨著雪橇沖破風雪、飛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樂段的重復再現,并在結尾用一延長的、漸弱的高音“1”,結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漸漸遠去,而那充滿歡笑的歌聲仍在風雪中回蕩。 教學目標:
一、 通過學習歌曲《鈴兒響叮當》,讓我們從中體驗一個文化主題——對大
自然的贊美,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歌頌。
二、 通過歌曲《鈴兒響叮當》的合唱訓練,讓我們從中體驗到和聲的美感,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 通過不同版本的《鈴兒響叮當》的欣賞,把握不同的音樂要素所帶來的
音樂形象的不同。
四、 通過對作品的再創造與實踐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教學重點: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緒生動的演唱來表現它。 教學難點:
歌曲的賞析與演唱表現藝術處理的結合統一以及嘗試用不同的音樂要素表現歌曲。 教具準備:
歌譜(旋律譜)、多媒體課件、鋼琴、單簧管、吉他。 教學過程:
一、 引入部分: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有這么多的老師走到咱們的課堂當中來,大家緊不緊張啊?老師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有些緊張,大家能不能來點掌聲鼓勵鼓勵老師啊?!
[設計意圖:減輕學生壓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 導入部分:
師:最近幾天的天氣可以說是春光明媚、春風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聲音來模仿一下春風是怎么吹的?用“WU”。 師示范,生跟唱。 4/4
5 - - - | 5 - - - |…… 板書:較小起伏的旋律線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連貫、流暢的聲音。]
師:大家還記得冬天的寒風是什么樣子嗎?我們用聲音來模仿。“WU”。 4/4
5 - - - | 5 - - - |…… 板書:起伏較大的旋律線。(粗線條)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有力的聲音,并意識到歌唱中的氣息運用。]
師在黑板上畫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線。學生用“LU”來演唱。(強弱對比) 4/4
5 5 5 5 | 5 5 5 5 | …… 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短促、有力、富有彈性的聲音,進一步體會歌唱中氣息的運用,從而找到歌唱中聲音的“高位置”。]
師:剛才我們分別模仿了冬天流動的風和急促的風的聲音,接下來我們來聽一聽兩種風交織在一起是什么效果。 生分聲部練習。
生答:……像在一起歌唱……
[設計意圖:初步體驗合唱的美感。]
師:我們來試一試加入音高和唱詞又是一個什么效果。 2/4
(1)5 - | 5 - | 5 - | 5 - | …… WU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當,叮叮當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三聲部學生練習。
[設計意圖:進一步體驗合唱的美感,突破歌曲難點。] 生答:……就像圣誕老人駕著馬車給我們送禮物來了……
師:我剛才聽到了“叮叮當”,這是馬鈴的聲音。大家覺得還缺一個什么聲音啊?
生答:馬蹄聲。
師:我們能不能模仿?(彈舌) (1)xx xx | xx xx |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當,叮叮當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師:來,我們來甩一甩馬鞭,讓馬車跑得再快一點? 師生一起:“嗨!”
加入剛才的練習,最后“嗨!”結束。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歌唱的氣息支撐,解決歌曲難點。] 三、 學唱歌曲:
1、師:大家剛才表現的非常好,老師也想和大家比試比試。(師單簧管演奏)老師演奏的音樂線條和剛才黑板上的哪條旋律線相似? 師單簧管演奏《鈴兒響叮當》
第一段: 單簧管低音區 《鈴兒響叮當》B部分 緩慢
第二段: 單簧管高音區 《鈴兒響叮當》A部分低聲部 歡快 生答,師復奏,學生隨音樂律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旋律,尤其是A部分低聲部旋律,用身體動作來體驗A、B部分的音樂情緒的不同。]
2、師:剛才老師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嗎? 生答:《鈴兒響叮當》!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這首《鈴兒響叮當》! 出示課題。(多媒體)
師: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圣誕歌曲,是由美國的作曲家彼爾.彭特所作。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這首歌的錄音,聽的時候注意,這首歌是幾拍子的?情緒怎樣?
錄音:《鈴兒響叮當》
生答:……2拍子,歡快……
[設計意圖:完整的感受音樂形象,從音樂要素上分析歌曲。] 3、師出示旋律譜。
師:跟著老師的鋼琴劃拍視唱全曲。(低聲部視唱,高聲部評價)。 強調: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覺唱出來。(高聲部視唱,低聲部評價)、 [設計意圖:熟悉旋律,會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4、師:這首歌曲的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師: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結束部分不同) 分聲部視唱第三部分。
[設計意圖:進一步分析歌曲,解決歌曲的難點。] 5、生口琴視奏A部分,雙聲部合奏。并視唱A部分。 [設計意圖:建立和聲的概念,并完成。] 6、師講解歌曲的曲式結構: A——B——A`
7、師:剛才我們把A部分和A`部分學會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還用老師教嗎?
(跟琴視唱。)
8、講解弱起。(B部分)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感情的演唱,并知道弱起在歌曲中的作用。]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視唱。 10、跟琴試唱歌詞。
11、師吉他彈唱范唱全曲。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節課作鋪墊。] 12、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詞的問題留待下節課解決。 四、拓展部分:
師:我們唱了一節課想必大家也很累了,來聽一段音樂休息一下。要求:情緒怎樣?
錄音:《鈴兒響叮當》3拍子版本。 生隨音樂用肢體語言表現。
師:和剛才我們唱的有什么區別? 生答:拍子不同。
師:節拍的變化它會引起音樂情緒的變化。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知速度、節拍對于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五、結束部分: 師:剛才我們聽到了很多的音樂場景,首先是我們用聲音模仿的圣誕老
人馬拉雪橇的場景,然后是歌曲,后來有出現了一個3拍子的變奏……你們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這些音樂素材來組成一個音樂故事或者一段音樂劇……相信大家會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設計意圖:課程的結束并不是學習的終結,鼓勵學生課后開展
研究性自主學習,培養興趣,增長知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