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4課《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教學課例實錄-廣東省 - 珠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4課《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教學課例實錄-廣東省 - 珠海
《鈴兒響叮當的變遷》教學課例實錄
【教學內容】
人音版小學第十冊第4課《你好!大自然 》 【教學對象】
小學 五年級
【教學理念】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音樂欣賞是聆聽為主的音樂學習活動,聆聽為先是欣賞教學的基本策略,本課將“聽辨、體驗、探究”三者有機結合,運用“聽、唱、跳、奏、創“等教學方式進行綜合性和互動性的教學,啟發學生在自主參與、輕松愉悅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體驗、表現各音樂要素對改變音樂風格的作用。同時借助語言情境、形體動作、樂器伴奏等來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進而在聽辨中培養學生感知音樂能力,在體驗中品味音樂的風格,提高音樂欣賞能力。【來源: 【教材分析】
這首童聲合唱曲是我國著名合唱指揮家楊鴻年根據美國歌曲《鈴兒響叮當》改編。全曲十個段落,每個段落的旋律分別采用原歌的主題或副歌加以變奏和發展。在變奏中吸取了牧歌、圓舞曲、狐步舞、爵士樂、搖滾等音樂風格,展現出孩子們在冬季雪地上狂歡的情景。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聆聽歌曲《鈴兒響叮當的變遷》,加深對高水平合唱藝術的感受,從音樂中領略冬季雪地上的狂歡情景。
2.過程與方法:用唱、奏、跳等形式表現音樂中歡快玩耍的場面,感受不同風格、節奏音樂帶來的不同的效果,體驗變奏游戲的快樂。
3.知識與技能:能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鞏固變奏曲式,并嘗試給歌曲變奏。
【教學重點】表現合唱歌曲《鈴兒響叮當的變遷》帶來的歡快情緒,體驗變奏游戲的樂趣。
【教學難點】嘗試給歌曲變奏
2
【教學策略】
整個教學過程圍繞“變奏”展開,由變變變拍手游戲到樂曲變奏到創編變奏,都圍繞速度、演唱形式、節拍、節奏型等音樂要素進行,感受不同音樂要素改變帶來的不同音樂風格,并能嘗試創編,做到學以致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教具、串鈴、鐵盒、卡宏鼓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變變變”游戲
【設計意圖】 為整節課教學內容“變奏曲”的變奏手法做鋪墊。
二、欣賞樂曲 1、聆聽第一樂段
① 設問:這段音樂有什么變化? ② 哼唱旋律,想象情景 ③ 表現音樂 2、聆聽第二樂段
① 這段音樂較第一段速度有什么變化?是什么演唱形式呢? ② 加入串鈴、歌唱合作表現音樂 3、對比聆聽第三、四樂段 A、這兩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B、跳的是同一種舞蹈嗎? C、聆聽第三樂段片段 ① 設問:音樂是幾拍子? ② 學跳華爾茲 D、聆聽第四樂段片段
3
① 設問:音樂是幾拍子? ②加入拍手、跺腳表現音樂 4、聆聽第五、六、七樂段 ① 這三段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② 簡介爵士樂 ③ 表現音樂
5、聆聽第八、九、十樂段 ① 聽音樂,感受搖滾風格 ② 簡介搖滾音樂
③ 加入卡洪鼓、拍打鐵盒給音樂伴奏 ④ 聆聽第九樂段片段
A設問:這段音樂加入了什么特別的聲音? B加入拍手,表現音樂 ⑤ 聆聽第十樂段
A設問:這段音樂讓你想到大家在干什么? B結束句力度處理,并分組加入打擊樂器表現音樂 6、完整聆聽音樂并加入動作、樂器表現。 7、揭示課題,簡介作曲家 8、知識小結
① 這首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② 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③ 簡介變奏曲
【設計意圖】由分段聆聽,感受不同變奏手法帶來的不同音樂風格,再到完整聆聽表現音樂,層層深入、遞進,并且再知識小結鞏固變奏手法。
4
三、 延伸拓展部分 創編《新年好的變遷》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把課堂中學到的變奏手法,自己會用,并體驗合作創編的樂趣。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
四、小結部分
【設計意圖】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發言談自己的收獲,進一步梳理知識,也是對學習效果的反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