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土耳其進行曲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土耳其進行曲》福建省 - 三明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土耳其進行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運用自制的微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知道樂器的演奏形式。 2.通過聽賞和參與音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進行曲的風格特點。
2. 通過聆聽,隨制作的動畫課件劃圖譜、隨音頻課件表演相應的律動還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等活動,使學生能更深切的感受音樂,體會到樂曲的強弱和情境。
3. 在隨音樂做的各種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樂曲曲式結構和集體協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聽賞及音樂活動,感受和體驗進行曲風格特點。
2. 在隨音樂表演、劃圖譜、用打擊樂為樂曲伴奏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材分析
《土耳其進行曲》(貝多芬曲)創作于1811年,是為德國劇作家科策布的劇本《雅典的廢墟》所作配樂的片斷。全部配樂由序曲和八段樂曲組成,《土耳其進行曲》為其中的第四段,后被改編為鋼琴曲等多種形式。
樂曲第一主題引自貝多芬1809年創作的鋼琴變奏曲。這一主題開始時音量較弱,仿佛一支土耳其軍隊在明快的軍樂聲中從遠處走來。短促跳躍的旋律輕巧詼諧,生動地刻畫了士兵生氣勃勃的形象。在鼓和鈸等打擊樂器的伴奏下,樂曲力度漸漸增強,情緒也更加活躍,仿佛精神抖擻的軍隊已經走近。
不久,樂曲奏出中間部的主題。 樂曲更為輕快精巧,詼諧的氣氛也
更為濃厚。
全曲的結構簡單明了,為A+B+A+B+A+尾聲,兩個主題交替出現。隨后樂曲又一次再現第一主題,力度逐漸減弱,仿佛土耳其軍隊漸漸走遠,在一個短小的尾聲后結束全曲。 教學過程: 一、微課導入
用一個自制的微課讓學生知道演奏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種類有:獨奏、重奏、齊奏、伴奏、合奏。
合奏的種類也有多種,有:民樂合奏、管樂合奏、管弦樂合奏….等等。
留問題既讓學生在欣賞中得出欣賞的樂曲是管弦樂合奏的答案又很自然的引入新課。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一方面主要是運用微課中,毛毛蟲博士特殊的聲音和有趣的角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有趣的微課教學中掌握樂器的各種演奏形式,關鍵是讓學生掌握這首樂曲的演奏形式是管弦樂合奏的。) 二、初聽樂曲
1. 完整聆聽《土耳其進行曲》留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思考:聆聽音樂你們仿佛看見了他們在參加什么活動?
生:正在參加閱兵式,而且閱兵式的隊伍是從遠到近再到遠處。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引導學生感受、體會樂曲情緒。想象士兵精神抖擻行進從遠到近再到遠的樣子。同時他們能感受到樂曲的強弱。 三、分段欣賞 1. 欣賞A段。 (1)第一遍。
讓學生思考這段的情緒。 情緒是:莊嚴。 (2)第二遍。
特別讓學生體會#5,還讓學生單獨練習演唱有這個音的小節。 劃拍聽琴演唱A段的譜。 (3)第三遍。
糾正學生唱得不夠好的地方。
(4)第四、五遍。(將圖譜先繪制好,再結合音樂制作成動畫。) 讓學生跟著制作的動畫課件邊用bang哼唱,邊劃A主題圖譜。 (5)第六、七遍 運用打擊樂為A段伴奏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從體會音樂—演唱音樂—劃圖譜更深切的感受音樂—會用打擊樂器表現音樂進行學習。在這個環節中緊密的將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進行結合,讓學生能跟著制作的動畫劃圖譜、跟著課件配置打擊樂…等。層層遞進階梯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這個樂段的情緒是莊嚴肅穆的,情境是整齊的有氣勢的列隊前進,同時感受到樂曲的曲式,并能記住主題,表現這段音樂。
2. 欣賞B段。 (1)第一遍。
師:現在我們來欣賞B段。請你仔細聆聽,用la哼唱,情緒與A段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更加歡快、活潑。 (2)第二遍。
師:請同學們聽琴劃拍演唱B段
(3)第三、四遍。(將圖譜先繪制好,再結合音樂制作成動畫。) 請同學們邊用la唱旋律,邊劃B段圖譜。 (4)第五遍。 用錢鼓演奏這段。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這個環節和上一個環節一樣是循序漸進的掌握這個樂段,不同的是體會到這個樂段的情緒更加歡快活潑,情境是士兵們通過主席臺后士兵們的腳步歡快多了。 四、完整感知音樂形象
1. 完整欣賞。將學生分成兩個小隊,第一小隊學生在A段主題出現時模仿敲大鼓,第二小隊在B主題出現時快樂的擺動。 2.讓學生總結拍子特點,在不斷地欣賞感受中得出這首樂曲是進行曲的體裁。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通過動作表演能完整的體會樂曲感受情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這首樂曲是步伐節奏寫成,節奏十分鮮明,自主的得出這首樂曲是進行曲的體裁的結論。
3. 因為學生在感受表演中不夠準確,所以完整感受欣賞第二次。依然是第一小隊學生在A段主題出現時模仿敲大鼓,第二小隊在B主題出現時快樂的擺動。
這次預留一個問題讓學生說說A、B主題在樂曲中的排列,說出樂曲的結構。讓學生自己得出樂曲的排列是A+B+A+B+A+結尾。 并知道這樣的結構是復三部曲式。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通過前幾個環節學生已經很熟悉A主題和B主題,所以再次完整的欣賞學生就可以很好地對曲式結構進行分析,能輕松的得出樂曲的結構是A+B+A+B+A+結尾,并知道這首
樂曲是復三部曲式。
3.完整感受欣賞第三次。要求當A主題出現時第一小隊劃圖譜,當B主題出現時第二小隊劃圖譜。
4.完整感受欣賞第四次。當A主題出現時第一小隊用樂器為它伴奏,當B主題出現時第二小隊用樂器為它伴奏。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這兩個環節是讓學生在能完整體會分析音樂的基礎上;在前面已經十分熟悉的掌握A、B兩個主題的基礎上,學生能用劃圖譜,打擊樂,更靈活更深切的方式更好的表現音樂,而在這個環節中至關重要的是教師把劃的圖譜和配置打擊樂的圖譜完美的和樂曲的譜結合制成一個大譜表以輔助教學,大大提升課堂效率。 五、介紹貝多芬
貝多芬(L•V•Beethoven, 1770-1827)
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主要創作領域有交響曲、鋼琴協奏曲、管弦樂合奏曲…等等。代表作有:“英雄”、“命運”、“田園”…等九部交響樂曲。因為他偉大的成就被世人譽為“樂圣”。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讓學生不僅只學會今天所聽的《土耳其進行曲,還能拓展了解別的相關的知識。 六、回顧課堂學習的內容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這個環節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對整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并能起到一個復習鞏固的作用。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聽賞及音樂活動,感受并體驗到了管弦樂演奏形式和進行曲體裁的音樂是怎樣的。相信今后同學們將會欣賞到更多類似的曲子。 八、踏步律動出教室。
采用教學手段及目的:繼續體會進行曲體裁的音樂感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