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木星,歡樂使者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六年級音樂上冊第三單元《星空暢想》《木星—歡樂使者》貴州省 - 貴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木星——歡樂使者》教學設計
課 題 《木星——歡樂使者》
教材選用 人教版六年級音樂上冊第三單元《星空暢想》
課時安排 一課時(40分鐘)
參考資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師用書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 教材分析
英國作曲家古斯塔夫·霍爾斯特(1874—1934)于40歲時創(chuàng)作了由七個樂章組成的《行星組曲》,每個樂章都有一個標題:第一樂章“火星——戰(zhàn)爭之神”、第二樂章“金星——和平之神”、第三樂章“水星——飛行之神”、第四樂章“木星——歡樂使者”、第五樂章“土星——老年之神”、第六樂章“天王星——魔術師”、第七樂章“海王星——神秘主義者”。這些神的名字與古典神話中的神無任何聯(lián)系,音樂也無情節(jié)性,但每個樂章之間音樂情緒的對比與層次感卻很強烈。例如第一樂章的殘酷無情、第二樂章的靜謐柔和、第三樂章的詼諧活潑、第四樂章的歡樂、感恩、第五樂章的陰郁空漠、第六樂章的變換莫測、第七樂章的神秘朦朧。
教材選取的是第四樂章。一開始出現(xiàn)了歡鬧的主題,似乎真把天堂都震動了,但接著音樂逐漸變得嚴肅起來,出現(xiàn)了教科書中出示的旋律,寬廣而神圣,猶如宗教感恩頌歌的音樂。
《行星組曲》自1920年在倫敦首演至今已90多年,如今早已流傳于世界各地,成為一首世界名曲。 教學目標
1、聆聽《行星組曲》中的《木星——歡樂使者》,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體會作曲家對宇宙博大的贊美之情。
2、聆聽樂曲第二部分《歡樂頌歌》,感受樂曲安寧、莊嚴的意境。并讓學生自主
選擇欣賞不同表演形式的《歡樂頌歌》,能記憶并哼唱樂曲第二部分的主題旋律。 3、能聽辨全曲的曲式結構為帶再現(xiàn)的三部分構成,并能夠感受樂曲描繪的“星空意境”的音樂形象。 教學重、難點分析
1、聽辨樂曲的曲式結構為帶再現(xiàn)三部分構成,分析樂曲。 2、記憶樂曲第二部分《歡樂頌歌》主題旋律,并能哼唱樂曲旋律。 教具使用
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星球大戰(zhàn)》電影音樂片段 師:這段音樂你熟悉嗎? 生:(略)
師:這是電影《星球大戰(zhàn)》的配樂《帝國進行曲》,我們從音樂的速度、力度、樂器、旋律等方面來分析一下這段音樂的特點? 生(略)
2、播放樂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題
師:我們來聽一聽這段音樂,感受一下這段音樂的音響和剛才那段音樂表現(xiàn)的的畫面一致嗎? 生(聆聽感受) 二、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1、欣賞第一主題
師:這段音樂采用了怎樣的速度、力度、樂器、旋律來表現(xiàn)星空的? 生(聆聽) 2、介紹樂曲背景
《木星——歡樂使者》是霍爾斯特行星組曲中的一首,全曲以學生熟悉的科幻電影音樂開課,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表現(xiàn)星空的
音樂產生無盡的興趣,為教學做鋪墊。
在進行音樂分析時,引導學生從速度、力度、樂器、旋律等方面
進行講解。
由七個樂章組成,分別以七顆行星的名稱為標題: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用音樂來表現(xiàn)每個行星不同的性格!赌拘——歡樂使者》這是一個構思宏大的樂章,整部作品充滿了極大的熱情和宏大的氣勢,用速度較快的音樂來表現(xiàn)木星自轉速度最快的特點,突顯出歡快的主題。欣賞時讓人心潮澎湃,那種感受真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 3、欣賞第三主題
1) 聆聽樂曲,感受主題旋律演奏的次數(shù)。
2) 以跺腳、拍腿、拍手的形式表現(xiàn)主題旋律音區(qū)的變化。 3) 隨主題旋律做音區(qū)變化的動作。 4、完整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師:當我們聽到第二主題音樂主題時,請大家舉手示意。 生(聆聽)
三、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1、初聽
問:這段音樂與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樣的變化? 2、聽賞不同表演形式的《歡樂頌歌》
讓學生來選擇自己想聽的版本,并談一談自己喜歡該版本的原因。
3、學生隨琴聲輕聲視唱旋律
4、完整聆聽樂曲第二部分,并用“U”哼唱。 四、欣賞樂曲第三部分
問:這段音樂與第二部分比較有怎樣的變化?第三部分是第幾部分的變化再現(xiàn)? 生(聆聽感受)
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感受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手法——同一主題在不同音區(qū)反復演奏。
選取幾種典型的表演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來聆
聽,并暢談自己喜歡的表演形式,充分展現(xiàn)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