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鐵匠波爾卡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鐵匠波爾卡》四川省 - 遂寧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一年級《鐵匠波爾卡》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鐵匠波爾卡》是人音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首管弦樂欣賞曲,是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創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險箱制造商為制成兩萬個保險箱舉行的焰火慶祝大會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爾卡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樂曲為2/4拍,旋律輕快流暢、詼諧活潑、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讓孩子們感受到鐵匠們打鐵時快樂的勞動場面,了解打鐵時頗有趣味的場面及打鐵辛苦的勞動特點。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開展輕松活潑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鐵匠們的勞動的場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音樂的變化,有情感的表現及演唱,聆聽樂曲《鐵匠波爾卡》感受旋律特點并表現樂曲。
2、過程與方法:按照圖形譜準確地聽音模唱旋律。辨聽樂曲主題旋律的特點和變化,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初步了解波爾卡這種音樂形式,在演唱、聆聽、表現活動中交流情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表現能力、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表現樂曲,體會勞動的愉快。熟悉樂曲的主題旋律,初步了解樂曲結構
教學難點:能準確跟著音樂模仿打鐵的聲音,并用課堂小樂器演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碰鈴、鼓 教學學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生問好。 2、談話
3、要求學生起立,結合課件情境,聆聽音樂,做簡單律動。 二、新知新覺、探究學習 (一)鐵匠歡歌
1、課件出示情景畫面:鐵匠鋪。 ①情景。
②課件出示鐵匠鋪主要事物 ③課件播放打鐵視頻,學生賞析。 2、揭題 ①課件出示簡介
②課件播放:《鐵匠波爾卡》管弦樂。 ③過渡小結。
(二)曲式結構、激活表現 1、曲式與結構
①課件出示聆聽要求:想象到一幅怎樣的場景? ②教師強調。 ③對照聆聽
你能模仿一下怎樣打鐵嗎?。 2、復聽比劃圖形譜
①對照旋律線,教師帶動學生比劃,注意體現主題的高低與輕重,在打鐵、掄大錘、拉風箱等環節,做出對應的肢體表現。
②師生一起初涉表現。 ③反饋:
師:想一想這首樂曲由幾個部分組成的。(三部分) 3、過渡小結。
(三)分段聆聽、綜合表現 1、聆聽第一部分音樂
①課件出示第一段旋律,復聽主題音樂。 感受第一部分音樂情緒
②課件分別出示旋律節奏及歌詞。 A教師范唱主題旋律。
師:你們想不想跟著小鐵匠一起唱起來啊?(強調唱歌注意事項)。 B加入身勢動作伴奏
C隨音樂表現第一部分音樂 D過渡
2、聆聽第二部分音樂 ①出示意境畫面,獨立聆聽。 ②學生描述情景。 ③肢體表現
學生模仿拉風箱、掄大錘
④跟著第二部分的音樂完整的表現拉風箱,掄大錘的動作。 ⑤小結
3、聆聽第三部分音樂
4、①課件出示第三段旋律,復聽主題音樂。辨聽A1段,與A的異同。 A師:這段音樂與剛才學的第一段相似但是又有不同?你發現了那些不同的地方?
B抽生回答。
C師:這段音樂音樂更短了,他們的強弱不同,下面這段非常熱鬧,好像大錘小錘都敲起來了
②表現尾聲
完成節奏X 0 | X 0 | X X X X | X 0 || ③、師生互動齊歡樂 (四)、完整表現、齊歡樂 ①角色分配。 ②反饋及練習。
A學生對照樂器及情景分配。
B教師制定打擊組和表演組、演唱組。 打擊樂器:碰鈴、軍鼓。(樂曲的尾聲部分) 表演組:模仿拉風箱、掄大錘。 演唱組:演唱樂曲第一部分。 C播放音樂,師生同樂。 三、拓展視野、綜合累積
1、走進音樂廳
①課件出示音樂廳完整背景
②師:今天我們欣賞的管弦樂合奏《鐵匠波爾卡》只是整首音樂的第一部分,下面讓我們完整的來欣賞這首樂曲吧。
③課件播放管弦樂合奏版本的《鐵匠波爾卡》的視頻,學生賞析。 2、波爾卡簡介 ①課件出示背景及介紹
師:《鐵匠波爾卡》的作者約瑟夫.施特勞斯創作了一百多首波爾卡,有沒有孩子想知道“波爾卡”是什么意思呢?
②課件出示情景圖師簡介。 ③預備方案
A師:我們伴隨一小段波爾卡音樂一起欣賞一下這種歡快的舞蹈。 B波爾卡音樂及舞蹈視頻賞析。 根據課堂時間靈活調整及決定。 四、總結,授課結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