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疆舞曲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社教材第八冊第二單元《跳起來》新疆舞曲(第二號)湖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社教材第八冊第二單元《跳起來》新疆舞曲(第二號)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
新疆舞曲(第二號)
——人音社教材第八冊第二單元《跳起來》
教材分析:
這首舞曲就是我國作曲家、鋼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為主題寫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鋼琴獨奏曲。它描繪了節日中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樂曲是三段體結構。第一段以“ ”這樣的手鼓節奏為引子,并在這樣的伴奏音型上,奏出了歡樂歌舞的主題。這一主題通過重復、轉調和發展,力度加強,變得更為熱烈。但隨即出現一段舒緩、柔和的旋律,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它取材于第二段的主題音調,起到過渡的作用。在靜寂中,手鼓的節奏突然響起,第二段的主題隨之出現,手鼓節奏始終伴隨著旋律,猶如小伙子敲起手鼓,引吭高歌。在第一段主題再現后,樂曲在強烈的手鼓聲中結束。作曲家以豪放的筆調、艷麗的色彩及粗獷的風格,描繪了一幅新疆人民歡慶節日的風俗畫。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孩子正處在中段向高段的過渡階段,接受了近四年的音樂學習,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能聽辨部分樂器的音色,能聽辨簡單的演奏形式,能根據音樂的基本要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描述的意境。這些是本堂課的一個有利因素,但是對音樂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 授課年級:四年級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型:音樂欣賞課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在欣賞《新疆舞曲》(第二號)的樂曲中,感受節日中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樂于交流對樂曲的感受或見解。
過程與方法:學會用體驗、合作、綜合等方法,在聽、唱、奏、即興表演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樂曲。
知識與技能:能夠聽辨演奏樂器——鋼琴和獨奏這種演奏形式;能夠聽辨音樂基本表現要素的變化;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了解維吾爾族手鼓的演奏方法,體驗新疆手鼓,通過學習幾種維吾爾族舞蹈手的動作,能在樂曲中即興表演。 教學重點:用多種音樂實踐活動感受樂曲表達的意境。 教學難點:在樂曲中即興表演。
教學準備:多媒體、板書貼圖、新疆手鼓、頭飾。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設問:看看這段舞蹈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舞蹈? 二、初聽感受
①、你想象到了什么樣的情景?
②、樂曲的演奏樂器和演奏形式是什么? ③、簡介樂曲。 三、分段欣賞
1、欣賞A段主題旋律。 設問:在這段音樂中反復出現的伴奏音型的節奏是什么?你能不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它? ①節奏學習。
用身體的動作來感受這個節奏。 ②簡介手鼓。 ③體驗手鼓。
④感受、模唱A段主題旋律。 2、欣賞A段。
設問:主題旋律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力度有什么變化? 3、欣賞C段。
問題①:它的力度和速度是怎樣的?
問題②:在這段音樂中有一種節奏一直伴隨著旋律,聽聽是什么節奏呢? 問題③:你想象到了什么場面? 4、欣賞過渡音樂B段。 問題①:它的情緒是怎樣的?
問題②:什么原因讓你感受到了情緒的變化? 5、欣賞A’段。
設問:這段音樂的旋律和剛才欣賞的哪一段音樂的旋律相似? 四、樂曲小結
總結樂曲的曲式結構 。〔 A+(B)+C+ A’〕 五、拓展部分
1、教師表演維吾爾族舞蹈。
2、學習幾種維吾爾族舞蹈手的動作。 3、在樂曲中即興表演。
4、在樂曲中用各種表演形式感受樂曲。 六、小結
教學板書設計:按照欣賞的順序依次出示相應的樂段標記。
新疆舞曲(第二號)
A+(B)+C+ A’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