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飛馳的鷹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環球采風《飛馳的鷹》福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飛馳的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飛馳的鷹》,感受樂曲的悲壯、蒼涼,以及對自由無限向往的情感。
2.通過樂曲欣賞,對樂器排簫有初步的了解。
3.通過樂曲欣賞,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與相關的音樂文化。 教學重難點:
1.記住樂曲的主題,認識演奏樂器排簫、豎笛并感知其音色特點。 2.通過欣賞《飛馳的鷹》,了解樂曲的音樂文化背景。 教學過程: 一, 完整聆聽
1,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和秘魯的相關文化知識
二 ,聆聽A主題
1.了解A主題的速度和情緒 2.了解樂器排簫 3,了解A主題的旋律特點 4,A題旋律中跨小節連線 5,演唱A主題旋律 6,表現A主題 三,聆聽B主題 1, 感受B主題的情緒
2,了解樂器豎笛 3,了解B主題的創作手法
4, 了解秘魯的音樂文化為B主題旋律伴奏 5,表現B主題
四,總結樂曲的的曲式結構
1,完整聆聽音樂能聽出樂曲的曲式結構:引子+A+B+A+B+A 2,鞏固《飛馳的鷹》的知識點 《飛馳的鷹》 主題 A B 速度 中速 中速 演奏樂器 排簫 豎笛 情緒 悲傷的
激動的
曲式結構 引子+A+B+A+B+A+尾聲
五,總結
《飛馳的鷹》教學反思
本節課本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音樂視野為目的,我采用聆聽為主、視聽結合、演唱感受、討論分析的教學方法。結合南美洲的音樂因素和人文知識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兼顧相關知識
在教學中先讓同學們了解樂曲寫作的音樂文化背景,讓學生對樂曲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從而降低了學生對音樂作品鑒賞的理解難度,
進而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2、分段學習,逐步掌握樂曲
樂曲分為AB兩個主題。通過分主題學習,多次聆聽,觀看視頻,使學生對主題的音色,旋律有不同的感受。了解A主題表現雄鷹時而高飛時而低空盤旋采用音區對比來創作的,B主題則運用同頭異尾的創作手法,逐步理解樂曲的內涵。 3、與打擊樂器相結合
由于秘魯音樂融入了原住民,西班牙、阿根庭、智利等風格的音樂,還有黑人的節奏。因此結合打擊樂器激發興趣、鼓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效果非常好。在B主題中讓學生聆聽音樂找出音樂中固定的節奏型并為樂曲伴奏。之后還加入了打擊樂器手鈴使課堂氣氛更加熱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